教案-居住区内容摘要:

体现出不同的意义。 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 ,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 意义 ,由此它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 ,使居 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 ,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特征 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 ,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的风格 ,空间的尺度 ,绿化的配置 ,街道的线型 ,空间的格局 ,环境的氛围等。 文化与活力 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是 营造文明社区 的重要条件 ,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息、融洽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 ,融合共处的人文环境是社区发展的基础 ,社区应该肩负起沟通住户的责任。 面对面 、 人看人 的社会心理需求 ,面谈 、 见面再 说 是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和交流形式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交往的一种表现。 茶楼、酒馆、院落是一般 非血缘关系的朋友或邻居 交往的场所。 现代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与人、人与物、虚与实的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 ,但人们在得到基本的 物质满足后 ,他们 对人文环境的关注与渴望 将成为住宅区居住环境品质提高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通过有形的设施、无形的机制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参与和肯定 ,它包含了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和居住氛围等内容。 13 (二)、生态优化原则 通过积极应用 新技术 、开发 新产品 ,充分合 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 ,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 ,实现住宅区的 自然通风与采光 ,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 ,综合考虑 交通与停车系统 、 饮水供水系统 、 供热取暖系统 、 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的建立与完善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 是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生态考虑 1996 年上海 2020 年住宅国际竞赛 德国 OBERMEYER 公司的方案荣获二等奖 ,该方案在规划中考虑了由 屋顶绿化系统、窗墙保温系统、屋顶雨水收集与贮存处理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自然降温通风系统以及人车分行的住宅 区交通系统 构成的完整的居住社区生态化结构运营体系。 有关资料报道 ,这些系统在德国己分别在不同的住宅区中进行了实践 ,效果显著。 屋顶绿化系统 :住区住宅由南向北从 4~8 层逐步提高 ,全部的住宅屋顶通过加建 U型混凝土板槽 ,覆土 200 毫米以上 ,进行全面绿化。 200 毫米深的覆土可满足草皮、花卉和蔬菜的种植 ,从而极大的改善了住区的气候和景观环境。 窗墙保温系统 :住宅墙体采用在普通墙体材料中加入一层保温材料 ,外窗采用在一般外窗外增加一道平移式遮阳窗。 通过实践证明 ,不论冬夏 ,可使室内外温差达 10~15 度 ,从而大大降低人们对空 调、电、煤气等取暖设施的依赖。 屋顶雨水收集、贮存与处理系统 :屋顶 U型混凝土板槽底部铺设一层砂石过滤层 ,通过 U型板槽集水及底部过滤层过滤 ,并通过管道贮存到住宅地下层〈室〉的蓄水池中 ,利用泵把水送到每户 ,可作为便池、洗涤和卫生清洁用水 ,大大节省了清洁自来水。 据专家介绍 ,在我国 ,雨水经简单的过滤 ,完全可以用于上述用途。 分质供水系统 :在住宅和住区中建立两套供水管网 ,一套用于饮用 ,另一套用于清洁卫生。 太阳能供暖系统 :利用设在屋顶上的太阳能集热片和贮存器 ,按时或按需为住户供应暖气和热水。 自然降温、通风系 统 :在住宅之间建一个地下沟槽〈系统〉 ,经风道及泵把地下的自然凉气 (风 )送到住户。 地下槽的容积可以按住区当地气候情况及用户规模核算确定。 14 人车分行系统 :人行与车行路网交叉布置 ,一般车行路并不直达住宅单元入口〈一般距单元入口 50 米以内〉 ,人行路与自行车和非交通车辆通行并存 ,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 ,从而也起到了改善住区环境的作用。 这样一个生态化结构的运营体系 ,同时设有非常规情况下的辅助系统 ,如雨水不足时的清洁水补充设施 ,阳光不足时的煤气供热设施等。 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 背景 是全球化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的含义在 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世界委员会报告 人类共同的未来 中阐述为 :所谓 可持 续的发展 ,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基础上 ,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基于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污染、地球温室化、异常气象、水土流失等工业时代以来 ,人类持续破坏性开发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而提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将破坏性开发转变成为非破坏性开发。 这一转变不只是节约和再利用 ,更包含着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和再构成 ,这样 ,自然、他人、自身将会在新的和谐中共存。 (三)、共享社区原则 住宅区规 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包括 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 共享 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 ,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 ,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景观环境是住宅区生活品质的重要构成部分。 居民在择地居住时 ,景观环境的优劣是主要的决策因素之一。 组景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 ,入景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要达到景象共享 ,可以根据用地条件 ,通过形态与空 间的合理布局所形成的景象通视来实现。 带形的景象布局形态在许多情况下 ,更有利于较多的景象入景。 不同特征的景象区段增加了住户的选择性 ,同时也更富有人性。 营造一个带风景的社区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是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公众参与包括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发展决策、社区后续建设和社区信息交流等社区事务内容 ,它反映了居民应该享有的公平的权益 ,同时也是使居民热爱社区、爱护社区、关心社区、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建设文明社区的一种重要方式。 15 社区 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 ,它包括社区管理者与居民之间和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 社区应该建立一种积极的机制 ,向住户推出全面的社区信息 ,其内容不仅限于社区问题与意见征求、住户需求调查和服务意见反馈服务功户的调整完善 ,更在于鼓励住户们共同参与、决策社区的发展以符合绝大多数住户的利益。 二、 设计要点 住宅区的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和灵活性。 整体性 整体性是住宅区设计的灵魂。 住宅区的环境特色和个性主要取决于其整体性。 单个的建筑如音符,各建筑、空间、设施等各个系 统的整合才是 完美的有机体。 功能性强,“小社会”。 经济性 任何一件商品都要考虑其经济性,作为最昂贵商品的住宅更是如此。 因此,节能、节地、节省维护费用等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科学性 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住宅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研究和应用 “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地方性和时代性 所谓 地方性,就是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和历史文脉等因素。 地方性涉及继承和发展问题,一成不变的传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应象其他的文化传统一样,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因此必 须强调 时代性。 超前性和灵活性 一幢建筑的 使用寿命 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一个住宅区及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更长了。 因此,设计必须有 超前的意识。 灵活性既弹性。 第二节 住宅设计与用地规划 一、住宅户内组成及分析 影响住宅设计的主要因素 16 住宅是供家庭日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人们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造环境。 人的一生有 1/3 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的,每天的工作生活也由住宅户内的活动开始和结束。 对于每户居民来说,住宅的面积随不大,但住宅设计的优劣却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住宅的户内设计应以人体工程学为出发点,满足居住生活需要。 不同的 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地方特点 都影响到住宅的平面组织和空间组合。 因此,应首先研究居民的居住需求,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生活要求的住宅。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等 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年龄、职业等影响(老年人、青年人等) 地方特点:北方(防寒、日照)、南方(通风、遮阳) 此外, 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 也影响着居民对住宅的要求,从而影响着住宅的户内组成和空间组合等。 宏观经济社会背景: 消费方式转变:温饱型 —— 小康型 生活方式转变:物质消费 —— 服务消费 户内消费 —— 户外消费 生活闲暇化: 消费结构:文娱、医疗、旅游比重上升 生活时间分配:外出休闲娱乐时间增加 生活水平低时住宅户内组成、空间组织较简单,生活水平提高,户内组成、空间组织相应的较复杂;简单时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空间功能复合程度高,复杂时住宅功能趋向于完善。 (但基本功能不变) 住宅户内的空间组成 ( 1)家庭生活活动分析: 休息:睡眠、小憩、养病、更衣 起居:团聚、会客、音像、娱乐、运动 学习:阅读、工作 饮食:进餐、宴请 家务:育儿、缝纫、 炊事、洗晒、修理、储藏 卫生:洗浴、便溺 交通:通行、出入 三大分类:居住活动、辅助活动、交通活动 ( 2)住宅户内各部分组成 17 住宅的功能分析要从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分析入手,住宅的组成规律主要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由室组成户。 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他 四大部分。 按空间使用功能来分,一套住宅可包括居室(起 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或 户内过道(户内楼梯) 、贮藏间、 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 等。 三大主要部分:居住部分、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其他功能空间:书房、阳光 室、音像室、更衣室、杂务室、家庭室、儿童房(游戏室)、活动室等。 三个领域:个人圈、劳动圈、公共圈 私密性:卧室、卫生间 → 起居室、厨房 → 门厅 ( 3)各功能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 两条流线:杂物流、人流 要求: 卧室:私密性要求最高,宜布置在住宅的最深处 起居室:住宅入口处,宜有门厅、过厅、门斗等缓冲空间。 此外空间宜完整:三面、或两面完整墙面,开门不能过多。 厨房:宜靠近住宅门口处,宜有工作阳台。 厕所:靠近卧室、起居室。 开门避免对餐厅。 各功能空间的详细 功能分析 ( 1)居室 居室为户内最主要的房间,一户可 以有一居室或多居室。 居室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住户以下两类行为需要:一是集中的活动,如团聚、娱乐、会客、进餐等。 二是分散的活动,如睡眠、学习、工作等。 为此,居室又分为起居室、卧室(主卧室、次卧室)、书房、卧室兼起居室、卧室兼书房等 ( 2)厨房 厨房主要用来做饭、烧水和洗涤等。 家务劳动很大部分是在厨房中进行的,现代生活也对厨房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厨房的设计应当引起重视。 厨房面积应视燃料不同采用不同的指标。 ( 3)卫生间 卫生间除了最基本的便溺功能外,还可以有漱洗、沐浴、洗涤、梳妆等功能。 住宅标准、生活水平、生 活习惯等不同,卫生间的功能、大小、数量和布局相应地也会不同。 ( 4)门厅和过道 18 门厅和过道可以起到联系各主间、避免房间的穿套、调整室内小气候和隔绝噪声的作用,其隐蔽部位可挂衣、存放鞋具、雨具,并可利用上部空间设吊柜等。 ( 5)贮藏间 住户的各种物品贮藏量会相当大,住宅必须有足够的贮藏空间,否则其他空间会被占用,既不利于正常使用,也未充分利用空间。 贮藏间有壁柜、隔板、吊柜和独立小间等形式。 ( 6)阳台 从使用上分,有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 生活阳台供生活起居用,一般与起居室相连;服务阳台一般与厨房相连。 从形 式上分,有凸阳台、凹阳台、半凸半凹阳台、假阳台、封闭阳台等。 阳台除可提供一部分室外活动空间外,还有遮阳、防雨及丰富住宅立面造型的作用。 二、住宅建筑的类型及其设计 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分为四类:低层住宅 —— 1 层至 3层住宅。 多层—— 4 层至 6 层的住宅。 中高层住宅 —— 7层至 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