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企业工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好文明生产。 6)上岗按规定着装,熟练正确地使用各 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9)做好直接作业的监护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销售人员安全职责 1)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负责所管辖范围内职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和安全管理。 2)负责按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所需设备、材料。 3)负责对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提出治理方案和计划。 质控人员安全职责 1)负责制订化验人员采样、分析项目及使 用设备、仪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及时准确做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分析。 3)负责事故分析时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保安人员安全职责 1)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负责进厂人员的证件检查,临时入厂人员的入厂检查或检查登记,以及对上述人员禁带烟火进厂的安全检查,负责关键要害部门安全生产保卫工作。 2)负责各类事故的现场保卫工作。 3)参加安全检查,负责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保卫检查工作。 1其他员工安全职责 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公司的每个职工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 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严细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 3)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遵守 12 劳动、操作、工艺、施工和工作纪律。 5)认真学习并执行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不违章作业。 6)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地如实向上级报告,按事故预案正确处理,并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7)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保持作业 环境整洁,搞好清洁文明生产。 8)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 9)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第三章 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普遍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有具体计划,建立由各级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 、查思想、查纪 律(包括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施工纪律)查制度、查违章、查事故隐患。 ,厂每季一次,职能部门每月组织一次,车间每周组织一次,班组进行日检。 5. 安全检查采取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检查方式。 专业检查时,以各主管部门为主,组织有关单位参加。 6. 日常安全检查按如下方式进行: ( 1)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严格遵守交接班检查和班中检查制度。 ( 2)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进行检查。 ( 3)各级领导和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7. 定期安全检查包括季节性检查和节日前检查。 13 ( 1)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署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为重点。 ( 2)节日前对保卫、安全、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等进行检查。 8. 每年度对锅炉、压力容器、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用品、防护器具、消防设施、运输车辆、防尘防毒、液化 气系统等分别进行专业性检查。 9. 应在平常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10. 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都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按要求上报。 11. 对查出的隐患要逐项研究,编制整改方案,做到定临时防护措施、定整改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期限、定资金。 12. 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分别纳入技措、安措或检修计划,限期整改。 13. 《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有隐患项目、整改意见和解决期限。 14. 《隐患整改通知单》要存档、备查。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1. 事故分类 事故按发生性质 分为职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产事故、设备事故。 1)职工伤亡事故:职工工作时间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交通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3)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 14 造成生产损失的 事故。 6)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1)职工伤亡事故等级划分: 职工伤亡事故等级划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2)交通事故等级划分: 交通事故等级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3)火灾爆炸事故等级划分: 火灾爆炸事故等级划分为特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一般火灾事故。 4)生产设备事故等 级划分: 生产事故、设备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重伤标准执行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劳动部〖 60〗中劳护文字第 56 号)。 3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原则 1)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及财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产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4 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直接或逐级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安全部门。 火灾事故应立即用电话拨打 119 报警,需进行人员抢救时应同 时用电话拨打 120 急救中心并简要说明情况。 2)公司各级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视事故性质及时上报。 3)对各类重大事故,安全技术部门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等)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在 1 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 事故现场处理 15 1)发生伤亡或急性中毒事故,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 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时,应以公司领导为首组成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灭火战斗预 案、各级事故预案等迅速采取措施抢险救灾,防止损失增加或事故扩大。 2)除为防止事故扩大、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生产工艺需做紧急调整及水、电、风、汽等公用工程需做紧急恢复者外,其它事故现场必须封闭,并设警戒线。 封闭现场由安全、保卫部门负责。 现场封闭后,除政府主管部门和领导、公司主管部门和领导、消防人员、安全及保卫部门人员外,其它人员未经安全和保卫部门允许不得入内。 3)现场解除封闭按如下程序进行: ①小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或安全部门下令解除。 ②一般火灾爆炸事故或职工伤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通知解除。 ③交通事故由 交通主管部门通知解除。 ④未涉及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的一般设备、生产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通知解除。 ⑤重大、特大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征得政府主管部门或事故调查组同意后通知解除。 6 事故调查 1)安全部门为各类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主管各类事故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有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监督。 2)外委工程由于乙方责任而发生的各类事故,由乙方负责调查处理,甲方主管部门和安全部门可给与协调、配合和监督,但必须按事故等级报甲方同级安全部门备案。 3)事故调查组有权索要各种资料、录像、照片,有权召开事故分 析会,有权询问当事人、证人及各负责人。 4)所有原始资料都必须妥善保管,借出、交付的资料必须登记存档。 5)事故现场会由安全部门组织召开。 7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 8事故汇报及存档 1)凡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应由公司主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汇报。 2)汇报时应准备事故调查报告、事故现场录像、事故现场照片及有关资料,汇报期限一般不超过事故发生后 20天。 3)事故报告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企业名称 ②发生事故的下属企业及车间名称 ③发生事故的时间 ④事故 类别 ⑤事故经过(附事故现场示意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⑥事故伤亡情况(包括伤亡人数、伤亡者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本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直接致害原因、伤害部位及程度) ⑦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附计算依据) ⑧事故原因 ⑨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⑩事故责任分析及处理(包括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的分析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事故调查组成员。 4)事故处理结案后,须有完整的事故档案,其内容有: ①事故登记表 ②事故调查报告 ③批复处理文件、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④技术鉴定和 试验报告 ⑤物证、人证材料 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⑦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⑧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⑨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⑩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和文件 17 ○12调查组人员的名单、职务、单位、专业特长。 ,应分级管理。 报上级部门保存的,本单位也应存档。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第一条 安全教育必须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原则。 安 全教育要讲究针对性、科学性,做到多样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条 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教育、遵纪和守法教育、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和专业工种训练。 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级安全教育、外来人员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特殊安全教育。 第三条 凡新入厂职工必须经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和学习。 1、一级(厂级)安全教育 新入厂职工报到后,由 人力行政 部门 负责组织教育,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其教育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和规定。 (2)工厂的性质、生产特点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一般消防知识及气体防护常识。 (4)典型事故及其教训。 经一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到车间。 2、二级(车间)安全教育 由车间主管负责教育,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 其教育内容: (1)本单位概况,生产或工作特点。 (2)本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消防器 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 (4)以往的事故教训。 经二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分配到班组。 3、三级(班组)教育: 18 由班组长负责教育,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可采取讲解和实际表演相结合方式。 其教育内容: (1)本岗位(工种)的生产流程及工作特点和注意事项。 (2)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3)本岗位(工种)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设施监测、监控仪器的作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方法。 (4)本岗位(工种)事故教训及危险因 素的预防措施。 经班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指定师傅带领进行工作或学习。 第四条 三级安全教育考核情况要填写在安全教育卡片上,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三级安全教育完毕,经审核后,方可准许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第五条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否则由此而发生事故,要由分配及接收其工作单位领导负责。 第六条 新入厂职工要按规定的时间接受培训学习,经过一个时期实际工作后,再经有关部门对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技术进行全面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顶岗。 第七条 凡 属外包工和参观人员,进厂前必须接受入厂安全教育。 对外包和外借人员的安全教育,分别由基建部门(或委托单位)和承包、外借人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由用工单位进行安全教育,经生产单位同意后,方可允许进入现场施工。 对进厂办事和参观人员的安全教育由接待部门负责。 教育内容:本厂的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 参观人员要有专人陪同。 第八条 各班组在班前会上要进行安全讲话。 预想当班危险因素,布置对策;班后会上要总结分析当班安全情况。 第九条 必须开展以班组、车间为单位的安 全日活动,每次不得少于。生产制造企业工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相关推荐
过 50 吨,水价按 ,成本为 *50/40000= ( 5)、电耗 /片 装机总容量为 926KW(含备用设备),以 系数计算,平均每天的电耗约为 15556Kwh, 则每片瓦耗电量约为 15556/40000=,以每度电价 元计算,则 电费为 *= 元 /片 ( 6) .维修及大修费用: 根据相关厂家的经验同等规模的企业,月平均大修及维修费在 6 万元左右,故此项费用约为 6/4*30=元
,由设备管理部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 特种设备存在问题时,设备管理部应将检验报告指出的存在问题告知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由设备管理部和使用部门组织整改,并由设备管理部向监察和检验单位汇报整改情况。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已停用的特种设备
度 PIC1402 kPa ﹣ 71177。 3 底部压力 PIC1401 kPa ﹣ 40~﹣ 60 醪塔 顶部温度 TI1406 ℃ 69177。 3 醪塔 中部温度 TI1402 ℃ 68177。 3 醪塔 底部温度 TI1401 ℃ 77~ 81 醪塔回流罐 液位 LIC1403 % 20~ 80 醪塔回流 流量 FIC1404 m3/h ~ 精塔进料罐 液位 LIC1407 % 20~
)。 一、 现有工程 建设内容 现有工程 主要 建设内容 见表 10。 表 10 现有工程 建设内容 一览表 序号 建筑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1 主体工程 原料破碎筛分系统 石灰石原料由外部自卸车倒入建筑面积 14m17m 框架结构的鄂式破碎机和反击破碎机进行破碎,然后由皮带输送至两级筛分系统进行筛分,筛分合格的石灰石一部分送至上料 1皮带,另一部分送至北部建筑面14m14m 料场储存区。
in a r elat ively shor t period of t im e t o t he nor mal pr oduction. Af t er f our m onths of eff ort s, a pr oject has put int o oper at ion all t he 54 240KA lar ge cell int o r egular pr 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