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用煤设计技术标准内容摘要:

用堆、取分开的机型。 堆、取分开的机型工艺布置等要求可参照本章节各条。 选用斗轮堆取料机的臂长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的跨度,应根据贮煤量的大小、场地条件 确定。 当厂区地形狭窄无条件布置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时,宜选用门式滚轮堆取料机作为煤场 设备。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布置形式有折返和通过式,有条件时可优先选 用通过式布置。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动力电源和控制电缆应采用电缆卷筒供电,地 面接线箱宜设在行程中部。 门式滚轮堆取料机采用电缆卷筒供电时,宜将电缆卷筒布置在尾车的内 侧。 当门式滚轮堆取料机采用滑接触线方式供电时,宜布置在挠性腿外侧,滑接触线宜选用带封闭外壳的安全滑接输电装置。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上应具有喷水抑尘装置。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的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轨道应采 用制造厂推荐的钢轨,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轨面应高于煤场地坪 1m~ 2m,门式滚轮堆取料机的轨面应高于煤场地坪。 轨道两端应设置安全尺、止挡器和终端开关。 安全尺的位置应保证终端开关动作后大车有不小于 2m的滑行距离。 沿煤场长度方向应设置若干对锚固座,锚固座的基 础应与大车轨道基础成为整体。 当地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道渣轨枕基础。 当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露天布置时,必须装有夹轨钳。 门式滚轮堆取料机的贮煤场地坪标高、煤堆最大高度、煤堆最大底边宽度应符合下列要 求: DL/T 51179。 179。 2020 12 1 煤场地坪标高宜低于设备回取极限 ; 2 最大煤堆高度宜低于活动梁上限最低点位置 ; 3 煤堆最大底边宽度不宜超出滚轮机的有效行程范围。 两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采用并列布置方式时,其轨道中心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2 台斗轮堆取料机悬臂长度之和再加一 个斗轮直径后再加 的距离。 两台门式滚轮机并列布置时,宜将两条煤场带式输送机布置在两个煤场之间,两台门式滚轮堆取料机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小于。 堆取料机轨道外侧应有宽度不小于 的通道;大车行走轨道两端头约 10m 处应对称 设置千斤顶的基础,其数量、间距、荷载、尺寸根据制造厂的 资料确定。 大车行至终端开关后,尾车端部距转运站轴线之间应考虑安装除铁器、皮带机伸缩头、 刮水器、过梯平直段的合理间距。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或门式滚轮堆取料机机上带式输送机应与地面带式输送机联锁。 且 司机室与运煤系统集 中控制室之间应有通讯和信号联系。 应向制造厂家提供与煤场设备受力有关的煤场带式输送机的张力及相关参数。 在严寒地区选用的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门式滚轮堆取料机金属结构的材料应采用镇 静钢。 在沿海地区除应采取盐雾腐蚀措施之外,还应采取带式输送机的防风措施。 圆 形 煤 场 当设置圆形煤场时,圆形煤场的设备选型应符合工艺系统对其功能的要求。 圆形煤场的 设备一般采用堆取分开形式。 当圆形煤场设备大车回转范围小于 360时,在大车轨道端头应设置安全尺、止挡器和终 端开关,安全尺的位置应保证终端止挡器和终 端开关动作后大车有不小于 1m的滑行距离。 沿环形轨道应设置若干对锚固座,锚固座的基础应与大车轨道基础成为整体。 在大车行走轨道合适位置的钢轨两侧对称设置千斤顶的基础,其数量、间距、荷载、尺 寸等要求根据制造厂家的资料确定。 对露天布置的 环形煤堆轨道的内外侧应设置排水设施。 对于全回转式的圆形煤场,其动力电源及控制信号采用 环形滑接触线方式供电。 滑接触 线宜优先采用带封闭外壳的安全滑接输电装置。 轨道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轨顶标高宜高于煤场地坪 以上。 DL/T 51179。 179。 2020 13 煤场设备的堆取料机构应与输出的带式输送机设有 联锁,司机室与主系统集中控制室之 间应有通讯和信号联系。 贮煤场的堆料机无变幅机构在高位堆料时, 在卸料处应设有伸缩落煤管及抑尘措施。 圆形煤场应设有车辆进出的通道。 当煤场为封闭的室内结构时,应留有车辆进出的大门。 圆形煤场的煤堆应设置消防、洒水设施。 DL/T 51179。 179。 2020 14 8 筛分破碎设施 一 般 规 定 运煤系统中作为最终破碎用的碎煤机选型,应考虑以下要求: 1 能适应原煤的特性、运行可靠、易损件寿命较长;煤质坚硬或不易控制时,宜采 用 重型碎煤机; 破碎后煤的粒度应满足制粉或燃烧系统的要求。 2 当破碎表面水分较高、粘结性较强的煤时,碎煤机能满足防堵要求。 1 碎煤机应具有减少鼓风量的调节设施,噪声较低; 2 碎煤机宜设置振动和轴承温度监测装置。 煤筛通过能力应根据煤的颗粒组成和水分、筛机特性、筛孔尺寸、筛面的倾斜角等因素 确定,不应小于运煤系统额定出力。 计算时,固定筛的筛分效率可按 30~ 50%考虑,振动筛、滚轴筛等筛分机械的筛分效率可按 70%考虑。 固定筛的筛孔净尺寸可取筛下物分级粒度的 倍,振动筛、滚轴筛等机械筛的 筛孔净尺寸可取筛下物分级粒度的 倍~1 .5倍。 碎煤机室落煤管或给料设备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具有使煤流不以较大落差垂直冲击筛网的措施; 2 煤流沿筛面宽度和碎煤机转子全长均匀分布; 3 减小碎煤机前后的煤流落差; 3 防止堵煤。 煤筛及碎煤机前后的落煤管和钢煤斗应采取密封措施。 在碎煤机出口处应设置吸气除尘装置。 碎煤机四周应留出足够的净空,以便抽取锤轴和开启检查门。 落煤管和煤斗的布置不应 妨碍起吊筛面,开启检查门和碎煤机上盖, 抽取碎煤机筛板等要求。 煤筛上部防尘罩应设置检查门。 防尘罩两侧应根据情况设置操作平台。 碎煤机的基础结构形式,取决于碎煤机的动扰力的大小。 根据 DL 5053— 1996《火力发 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的要求, 采用大、中型碎煤机时,在碎煤机与搂板面之间宜采用减振措施。 当选择起重设备、安装门大小和楼层高度时,煤筛和碎煤机可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安装使 用说明书的要求考虑解体起吊或整体起吊、安装门的位置应便于对碎煤机安装和检修。 DL/T 51179。 179。 2020 15 煤粉炉 筛分破碎设 施 运煤系统中作为最终破碎用的碎煤机,破碎后煤的粒度应满足制粉系统的要求。 粒径不 宜大于 30mm。 碎煤机的额定出力应分别按以下两种状况确定: 1 当碎煤机前无煤筛时,运行条件较好,不应小于运煤系统额定出力;当运行条件较差时,不应小于运煤系统额定出力的 倍~ 倍。 2 当碎煤机前有煤筛时,应根据煤的颗粒组成、筛孔尺寸、筛分效率、筛下物粒度、筛子特性等因素确定: 1) 碎煤机前装有固定筛,其筛分效率按本标准 条取值以及筛下物粒度小于 30mm时,碎煤机的额定出力,宜不低于运 煤系统额定出力的 倍~ 倍; 2) 碎煤机前装有振动筛或滚轴筛等筛分机械,其筛分效率按本标准 条取值 以及筛下物粒度小于 30mm 时 , 其额定出力宜不低于运煤系统额定出力的 倍~ 倍。 当来煤粒度不需筛碎时,运煤系统中可设置旁路。 循环流化床锅炉 筛分破碎设施 当来煤粒度大于 120mm 时, 宜设两级碎煤机,第一级碎煤机的出料粒度不宜大于 30mm ,第二级碎煤机的出料粒度应满足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要求。 当入碎煤机的煤中能满足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粒径较低时,在两级碎煤机之间可不 设 煤筛。 循环硫化床锅炉细碎机的额定出力,宜不低于运煤系统的额定出力。 运煤系统中不宜设 置旁路。 DL/T 51179。 179。 2020 16 9 石灰石贮存、制备及输送 石灰石不宜露天存放,贮存量不应小于 7d 的需用量。 筛碎设备的设置应满足入炉石灰石的粒度的要求,并应根据来的石灰石粒度级配比的情况确定是否采用二级破碎。 当采用二级破碎时,第二级磨料机出料粒度应符合循环硫化床锅炉的要求,第二级磨料机可布置在主厂房石灰石斗的下方,也可与第一级破碎集中布置在制粉站。 制成的石灰石粉可用气力或机械输送至石灰石粉仓内存放备用。 成品石灰石粉进厂,可直接采用气力输送至石灰石粉仓内存放备用。 在厂内破碎制备后的石灰石粉,可采用带式输送机或气力输送,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密闭带 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输送。 当采用气力输送时,系统出力设计应根据锅炉所需石灰石粉的消耗量、运行方式等因素确 定。 当采用连续运行方式时,系统设计出力不应小于石灰石粉消耗量的 150%,当采用间断运行方式时,系统设计出力不应小于石灰石粉消耗量的 200%。 气力输送石灰石粉与空气之比应根据输送距离、弯头数量、输送设备的类型及石灰石粉的 特性等因素确定。 气力输送管道的流速应按石灰石粉的粒径、密度、输送管径和输送系统等因素确定。 , 压缩空气的流速可按 6m/s~ 15m/s 选取。 输送用的压缩空气系统应设置除水除油净化装置 管道材料宜采用碳素钢管。 气力输送系统应考虑当地海拔高度和气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石灰石粉仓应设置热风气化或其它干燥措施。 DL/T 51179。 179。 2020 17 10 带 式 输 送 机 一 般 规 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发电厂的输送带宽度 500mm~ 2020mm、带速 、 采用织物芯输送带和钢丝绳芯输送带 的厂内运煤带式输送机。 扩建工程的带式输送机设计,当受原有条件限制时,可灵活应用本标准。 对于长距离,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应另外考虑其特殊性。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和计算应以下列资料为依据: 1 输送能力; 2 输送物料的性质; 3 工作环境; 4 卸料方式和卸料装置形式; 5 给料点数目和位置; 6 输送机布置形式和尺寸; 7 电源电压等级; 8 特殊要求。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和计算,应按照国家标准 GB/T17119- 1997《连续搬运设备、带承载托辊 的带式输送机运行功率和张力计算》进行。 带式输送机的部件规格性能应以 DTⅡ 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运煤部件典型设计选用手册》。 对于带宽大于 1400mm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和部件可参照相关资料进行设计。 对长的可逆带式输送机,应按工作最繁重的工况进行设计和计算。 必要时可根据工程情况,按运行方向相反的另一工况对运行功率、输送带张力及其分布、拉紧装置配重等参数进行校核计算。 主要参数的确定 运煤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速度、托辊直径和三节式槽形托辊的槽角可按表 取值( 过渡托辊槽角不受此限)。 DL/T 51179。 179。 2020 18 表 输送带速度、托辊直径和槽角 带宽 B mm 托辊直径 D mm 托辊槽角 λ ( 0) 输送带速度上限 m/s 推 荐 带 速 m/s 滚筒卸料 中部卸料 易起尘物料 500 89 650 89 800 89 108 1000 108 133 1200 108 35 133 159 1400 108 133 159 1600 133 159 1800 159 2020 159 194 () 注: ① 带括号的带速为非标准值,一般不推荐选用。 带式输送机的倾斜 角 ,向上运煤不宜大于 16(寒冷地区露天布置为 14);碎煤机室后, 当布置受限制时,不应大于 18;下运不应大于 12。 带式输送机设计应尽量避免用圆弧段过渡。 如果以圆弧段过渡,应尽量将圆弧段布置在 输送机张力较小的区段。 当凸弧段布置在张力较大的区段时,应在凸弧段布置过渡托辊。 圆弧段半径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 R1,应根据槽形托辊侧辊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输送带宽度 B( m) 和带芯材质。 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 R1 可按下式计算: 织物芯输送带 R1≥ (38~ 42)B179。 Sin ( - 1) 式中: R1—— 凸弧段半径, m; B —— 带宽, m;  —— 托辊槽角, ( 0) 钢丝绳芯输送带 R1≥ (100~ 167)B179。 Sin ( - 2) 凸弧段输送带张力较大时,式中系数应取大值,张力较小时可取小值。 DL/T 51179。 179。 2020 19 2 带式输送机的凹弧段曲率半径 R2, 应保证输送带在空载启动时,输送带不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