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重大风险源管控方案内容摘要:
,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任总指挥。 各应急救援小组职责详见《工程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中 条内容。 8 针对基坑失稳事故应急抢险特征,各应急救援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总指挥 X 制定和实施抢险方案,负责应急救援的总指挥、资源调配和事故上报;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并提出预防措施; _技术专家组 X_组织专家勘察 事故现场,协助总指挥制定最有效的救援方案; _现场抢险组 X_负责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抢险,并撤离基坑内所有人员; _医疗救护组 X 负责根据工伤事故救援方案进行伤员救治; _对外协调组 X 负责根据总指挥的指令,立即同外部救援单位进行联系,说明详细的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_疏散警戒 X 负责组织人员疏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外来救援力量的引导。 危及周边环境时,配合做好交通管制、人员疏导工作; _物资保障组 X 负责现场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的供给; _后勤保障组 X 负责各级领导、专家的接待工作,妥善安 排伤员家属,做好抢险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保障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3 应急处置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一)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决定于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总指挥 邓向平 疏散警戒组 医疗救护 组 后勤保障组 物资保障组 副总指挥 范伟 现场抢险 组 应急保障 韩彦青 现场指挥 迟翔 善后工作组 对外协调组 技术 专家组 事故调 查 组 9 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者危险物质的大小,危险源能量强度越大,潜在危险性越大。 因此,潜在的危险性是危险源的固有属性,决定着事故的规模和程度。 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其现实的危险性 不同,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相同。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存储条件 (如堆放方式、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的障碍物、通风及其他物品情况 ),物理状态参数 (如温度、压力 ),化学稳定性,设备状况 (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维修保养情况等 ),防护条件 (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 )。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 (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心理因素等 )和管理因素 (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 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安排等 )。 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 如气候条件参数 (气温、气压、湿度、风速 )变化、 雷电 、雨雪、 地震 等。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 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因此,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危险源评价时,应全面考虑这三项因素。 危险辨识是辨识出危险因素,即潜在和固有的危险性、触发条件、存在条件,危险性评价是对辨识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程度。 (二) 危险辨 识的内容 在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 危险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区域平面图:总图,包括功能分区 (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 )布置;有毒、有害、危险物品 (或物质 )分布;建筑物、构筑物分布;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运输路线等。 •区域的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抢险救灾的支持条件等。 10 •区域的危险源分布,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危险程度、危险源的所属者或管理者等。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的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工艺设备及材 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设备性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使用的能量类型及强度;特殊单体设备、装置 (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油库、危险品库 )等。 •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系统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 •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等。 •事故情况: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 •安全防护:危险场所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燃气、物料使用安全措施等劳动组织、管理措施。 (三) 危 险辨识方法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特征的过程。 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 在此基础上可细分成各种具体的伤害或破坏类型。 可能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 危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 •分析材料性质的方法;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的 方法: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利用经验。 值班电话 11 基坑安全负责人: X X 基坑施工值班人员: ( 1)桦墅站 技术员: X X ( 2)盾构区间 技术员: 应急措施 物体打击的处理措施 一、现场处理和抢救 1.现场负责人及值班人员拨打“ 120”急救中心电话;同时向安技部报告。 2.安技部接到报告后通知其他救援小组成员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护,同时安技部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事故大致情况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3.现场技术人员配合安技部检查是否继续存在危 险源。 4.现场负责人合理安排下一步生产,调整工作程序。 5.行政部负责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二、处理原则 1.尽快对伤者进行救治,拨打“ 120”急救中心电话,及时送医院治疗。 2.迅速查看是否还有危险源,将之消灭。 3.现场技术人员配合安技部查找事故原因。 三、处理方法 1.尽快救护伤者,首先由现场救护人员检查伤情,进行简单绑扎救治,然后拨打“ 120”急救中心电话或直接送往最近的医院。 2.消灭危险源,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3.查找、分析事故原因。 4.相关部门配合工程技术部填写事故报告。 机械伤害的处理措施 一、现场处理和抢救 1.现场人员先将运行的机械停止运转;迅速将伤者进行救治,严重者送到医院或拨打“ 120” 12 急救中心电话。 2.现场负责人向安技部报告事故情况;安技部接到报告后通知其他救援小组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护,同时安技部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事故大致情况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3.迅速查看是否危险源,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处理原则 1.尽快救治。地铁施工重大风险源管控方案
相关推荐
? ? ?? ? ? 运输焚烧垃圾的拖车所占比率: 2 1 3 1 2 1 31 1 2 2 3 31 1 15 ( )i Y ii i i i i i i Y i i Z ii i iYDx D x D x D Y D Z D?? ? ???? ? ? ? ? ? ? ? ? ?? ? ? 运输填埋垃圾的拖车所占比率: 3 1 3 1 2 1 31 1 2 2 3 31 1 15 ( )i Z
和外形尺寸以及文物的纹理色彩信息。 并且 这些信息重建的文物模型为文物长期保存、传输、再现、复制、查阅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不直接接触文物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研究,这是传统数据获取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利用这些三维模型,为文物修复和复制带来便利。 如果将文物立体色彩数字模型输入到虚拟系统中,可建立数字虚拟博物馆。 2. 在逆向工程领域: 逆向工程 (Reverse
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尤其是流动人 口。 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了解水痘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 (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有发热或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 ),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扫地、勤洗手、淡盐水漱口,并加强开窗通风;告知群众尽量避免探视水痘病人或到流行地区探亲访友。 水痘 暴 发 疫情处 理结束(即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疫点消毒等现场处置措施均已落实)
3。 ( 194) / / 必须解决的问题附:营销决策制定方法与程序 组织 篇 第七章 率领高绩效区域团队( 201) 第一节 组建一支优秀的区域销售队伍 (201) 一 .DON39。 T FIRE THEM, FIRE THEM UP! (201) 二.找到并留下最合适的人 ( 201) 附: 4 肖售人员能力评估表 三.建设优秀的区域销售队伍( 204) /:科龙 空调目标管理办法
,起着辅助主题句、推展段落中心的作用,对主题句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举例说明、或细致描写、或详细解释阐述和论证,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信服地接受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扩展句一般要具备这样的特点:( 1)清晰、详实,有较强的说服力,能清楚地表达思想;( 2)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上一句要为下一句铺平道路,下一句是上一句的自然延伸,一步一步地论述或叙述主题。 一个段落通常有若干个扩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