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火灾事故演练方案内容摘要:

、 5 辆人车,持“特殊入井证”入井 接应撤离人员 ,接应路线为: ① A、 B、 C、 D 号 4 辆皮卡车去 12 煤上下大巷联络巷底部接人,车辆接人路线为 1 号辅运大巷→北侧斜巷→ 12 煤上集中辅运大巷→上下大巷联络巷→接人后→上下大巷联络巷→ 12 煤上集中辅运大巷 15 →南侧斜巷→ 2 号辅运大巷→地面。 ② E 号皮卡车辆去 12 煤集中辅运大 1 联巷上风侧接人,车辆接人路线为 1 号辅 运大巷→复合区斜巷→ 12 煤北辅运大巷→ 12 煤辅运措施巷→接人后→ 12 煤辅运措施巷→南侧斜巷→ 2 号辅运大巷→地面。 ③ 5 辆人车分别到 12 上 310 综采工作面、 12 上 311 连采工作面、12 煤上集中辅运大巷沿线、 1 号辅运大巷沿线和 2 号辅运大巷沿线接人。 ⑷ 任显财副总组织 通风监测人员密切观察 CO、烟雾、风速、主通风机风压等数据变化情况,通过烟雾、 CO 及风速判断火眼波及范围,通过风速、风压判定通风系统的破坏情况。 通风办 主任 王贵林在调度室观察监测数据。 ⑸ 姜敬副总负责 活井主通风机司机观察负压变化情况,每 5min观察一次, 每 10min 汇报一次。 ⑹ 由陈外信副矿长负责 将事故情况(事故的性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入井人数、已采取的措施等)汇报公司总调 并向 安监局救护消防大队 报警。 撤离受阻,妥善避灾 1) 调度 接到皮卡车司机汇报,已在 12 煤上集中辅运大巷接到10 人, 1 辆车准备返回,其余 3 辆车已到达 12 煤上下大巷联络巷底部。 2) 调度命令信息组王渊 立即对 12 煤下分层滞留人数进行清点, 16 然后 联系综采二队跟班队长和连采四队跟班队长。 综采二队跟班队长用小灵通汇报:工作面当班 17 人已撤离至12310 运顺 3 联巷。 调度 立 即通知接人司机综采二队撤离人员的位置,让其耐心等待。 3)稍后 , 综采二队人员撤离至 12 煤上下大巷联络巷,乘车升井。 至此 尚有 12312 运顺四部皮带司机下落不明。 . 妥善避难 连采四队跟班队长用小灵通汇报:带领工作面 12 人撤离至 12311切眼处,随身携带的 CO 便携仪报警显示 150ppm,同时巷道内出现烟雾, 撤离路线被烟雾封堵,恐怕是出不去了。 现已打开 12311 回顺靠近切眼 行车 风门 ,人员返回掘进面迎头附近躲避等待救援。 . 响应升级 王国旺矿长及救灾 指挥部分析认为: 1) 12311 切眼至 12 煤辅运大巷有 3700 米距离, 且巷道内能见度低,而自救器 在人员正常 行走状态下最多只能维持 40 分钟供 氧,强行撤离十分危险。 于是果断命令连采四队跟班队长带领人员撤回掘进工作面迎头, 利用风筒在巷道内 挂设 临时风障构成临时避难场所,防止烟雾侵入, 等待救援; 并告知现场人员 不要惊慌,救护 队员已经入井,同时命令跟班队干随时注意便携式氧气、一氧化碳及甲烷检测报警仪数值,当氧气浓度下降至 18%或一氧化碳浓度超过 200ppm 时,所有人员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 2)根据 12 煤下分层升井人员的描述,滞留井下 13 人的生命安全 17 受到严重威胁。 仅靠矿里的力量无法对井下被困 人员 展开 救援,请求公司火速支援。 公司总调 立即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翟桂武、总工杨鹏等进行汇报。 总经理 翟桂武接到总调汇报后,立即做出指示: 科学施救, 全力组织 井下人员 安全撤离,采取措施,控制事态扩大 ; 命令救护消防大队 (率上湾中队) 和神东 总 医院 医疗救护小组立即 赶往活井井口,严阵以待。 立即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而后 同 公司总 工程师 杨鹏、副总经理兼安监局局长杨俊哲及其他救援专家组成 救援领导小组 迅速 赶赴 大柳塔煤矿调度室, 指导 应急救援工作。 成立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翟桂武 成 员:姜重山、张子荣、赵永峰、王继生、郝玉珍、杨荣明 于顺利、刘占文、贺 鹏、张永智、刘永武、杨 鹏、杨俊哲 成 员:王艳军、雷亚军、张宝成、张日晨、潘 金、王海军 安世岗、陈 剑、任尚生、白枫桐、常海荣、陆志宇、杨成龙 赵福祥、张增誉、李海水 主要职责:组织指挥事故过程中的全部应急救援工作。 ⑴ 救援专家组(演练时到矿) 组 长:杨 鹏 成 员:张日晨 潘 金 安世岗 王海军 王振荣 职责:利用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研究制定大柳塔矿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应用先进的处置 技术和装备。 18 ⑵ 通信与信息保障组 组 长:王 澜 成 员:陈 剑 徐成义 贾连书 温占年 高越胡 职责:负责大柳塔矿事故抢险过程中的信息网络、通讯安全应急管理。 ⑶ 救援装备保障组 组 长:杨俊哲 成 员:白枫桐 郭文学 房新华 郝明望 职责:协调应急救援装备调拨。 ⑷ 应急队伍保障组(到救援现场) 组 长:杨俊哲 成 员:白枫桐 郭文学 房新华 郝明望 职责:负责协调公司救护 消防大 队应急救援,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力量,及时有效处置事故。 ⑸ 交通运输保障组 组 长:王继生 成 员:施树波 职责:负责大柳塔矿处理事故所需要的交通工具,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⑹ 医疗卫生保障组 组 长:郝玉珍 成 员:陆志宇 尚小卫 杨 春 19 职责:负责大柳塔矿事故灾难人员应急医疗救援;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⑺ 治安保障组 组 长:郝玉珍 成 员:任尚生 李忠东 高永华 王瑞廷 职责:负责、大柳塔矿处理事故期间的治安、交通管制和警戒。 ⑻ 应急物资保障组 组 长:王继生 成 员:张增誉 杨成龙 陶文赞 职责:负责大柳塔矿救灾物资的 供应与运输。 ⑼ 资金保障组 组 长:贺 鹏 成 员:常海荣 职责:负责大柳塔矿处理事故期间必须资金保障。 ⑽ 社会动员保障组 组 长:刘永武 成 员:高国权 职责:负责动员和组织矿区力量参与大柳塔矿事故的应急救援,协调事故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支援抢险。 ⑾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组 组 长:姜重山 成 员:李海水 20 职责:负责协调解决大柳塔矿事故期间所需的避难场所。 ⑿ 基本生活保障 组 长:张子荣 成 员:李海水 高国权 职责 :与大柳塔矿后勤保障组共同负责处理事故期间各类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 灾区群众衣、食、住。 分析事故情况 及制定 救援 方案 总经理翟桂武到大柳塔矿后,矿长王国旺汇报 : ⑴ 经安全矿长李海对升井的综采二队人员询问, 12 煤集中辅运大巷及 12310 综采工作面新鲜风流已全部被污染,巷道内能见度低,12 煤辅运大巷内 CO 浓度达到 500ppm。 ⑵ 经副总任显财对监测监控系统 CO 和烟雾传感器传输数据观察、分析, 12 煤下分层全风压系统已全部被污染。 ⑶ 连采二队 入井 16 人, 有 13 被困井下,其中 12人 在 12311 连采掘进工作面构建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援,还有 12312 运顺机头岗位工 1 人失去 联系。 经 救援领导小组和救灾 指挥部共同分析研究认为: ⑴ 12 煤全风压供风系统已全部被污染,巷道能见度低,如果救护队员直接佩戴氧气呼吸器步行救援连采四队被困人员,一方面路线太长,延误救援时间,另一方面被困人数多,一个救护中队救援力量不足,难以全部解救被困人员。 ⑵ 12 煤集中主运大巷为倾斜巷道,由于火风压作用,灭火过程 21 中可能会出现风流停滞或逆转的危险, 一旦 风流控制不当,燃烧由 富氧燃烧向富燃料燃烧转变,很可能引发 次生 爆炸事故,将直接威胁到救护 队员 的人身 安全。 了解和分析事故 情况后, 总经理 翟桂武作出 重要 指示: 救灾必须先救 人,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被困人员安全,尽快营救出被困人员。 公司 总工程师杨鹏组织专家组 和 救灾 指挥部技术组人员 , 根据 总经理 的指示 ,结合现场情况对照图纸分析后, 果断地制定了 救援 方案 : 第一步: 调度风流,控制烟流 ,确保救援路线畅通 ; 第二步: 全力营救被困人员 ; 第三步: 侦察火情, 实施直接灭火 ; 第四步:一旦直接灭火失败,实施 隔绝灭火。 . 展开救援行动 调度风流,控制烟流 根据分析研究的决定, 总指挥王国旺命令 现场救援指挥组组长白枫桐立即部署救援工作。 ⑴ 两个救护小队 持入井许可证携带呼吸器 同时入井。 1 小 队 先 打开 12 煤主运大巷与回风大巷 1 联巷风门, 2 小队 从 12 煤集中辅运巷2 联巷进入 在 12煤主运大巷 1~ 2联巷直巷 靠近 2 联巷位置 先挂设临时风障, 1 小队在 12 煤主运大巷与辅运大巷 1 联巷 挂设 1 道临时风障 ,然后 2 小队 将上下皮 带切断 并 施工 1 道快速密闭。 行车路线: 从 1辅运大巷 →复合区斜巷→ 12 煤北辅运大巷→ 12煤辅运措施巷→ 12煤 集中 辅运大巷 1 联巷。 22 ⑵ 入井前,救护 大 队 大队长白凤桐 在井口安排救护队员,进入灾区后要边走边检查灾区内 CH CO CO、 O2浓度、温度及通风设施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先救人。 ⑶ 两个小队 到达 12 煤辅运大巷 1 联巷时,首先检查气体浓度并汇报: 井下通风系统正常, 1 联巷 内靠近顶板附近有烟雾, 12 煤集中辅运巷 1 联巷 口 向 大巷延伸方向 风量较大、巷道中上部烟雾较大,辅运巷 1 联巷下风侧 CH4 0%、 CO 浓度 500ppm、 O2浓度 %、空气温度20℃; 12 煤集中主运巷 1 联巷向里巷道烟雾弥漫 , 能见度不足 1m,主运巷 1 联巷下风侧 CH4 %、 CO 浓度 6000ppm、 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