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点防雷方案内容摘要:
及屋角、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采用40*4mm镀锌扁钢敷设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3m * 3m。 避雷带采用至少两组引下线(采用40*4mm镀锌扁钢)与地网连为一体。 接地系统A、地系统是防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身、设备的安全。 是防雷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容易疏忽的环节。 为此国家和部委多次为接地系统颁布强制性规范。 B、根据《GB5005794》、《GB503432004》有关规定,接地网均要求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交、直流工作地,设备安全保护地及建筑防雷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网的联合接地方式。 机房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引出,做到一点接地法,不串不共用。 联合接地电阻值小于1欧姆。 C、实施:*400mm金属地极连接沟,各地极间距为4~5m,各地极与网带各连接点用电焊焊接,各连接点的焊口长度在100mm以上,各焊接点用氯丁胶沥青防腐;,连接各地极扁钢距地表面800mm。 地网施工用材料:金属地极248。 60厚壁镀锌管,长3米;连接各地极用5*50mm镀锌扁钢;J2G03型降阻剂(电气接地)。 ㈢内部雷电防护工作电源系统防雷A根据科学家对雷电流电压能量进行频谱分析结果,发现雷电流主要分布在低频部分,特别是从0到1KHZ电流峰值明显增大,而90%以上的雷电波能量分布在10多KHZ以下,同于我国的供电频率为50HZ,所以很容易和雷电流的频率发生耦合谐振,随电源线侵入,损坏电源设备,因此必须认真防范雷电流从电源侵入。 B根据《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针对电源设备耐压分类保护原则,根据现场勘察对铁路信号楼供电系统进行三级电源保护。 C实施方案第一级保护:在总配电箱(柜)旁各安装1套B级/3+NPE电源避雷箱,该防雷设备整体最大放电电流180KA(NPE模块为50KA),响应时间小于25ns(NPE模块小于100ns),每相(NPE除外)模块均有老化指示功能,对地有热感短路保护功能,安全性能可靠。 第二级保护:在(智能)电源屏电源输入端加装C级/3+NPE 385V电源防雷器,最大通流量40KA、响应时间小于25ns;在区间电源屏、交流转辙机电源屏、微机联锁电源采集柜的输入端各加装C级/2 385V电源防雷器,最大通流量40KA、响应时间小于25ns。 第三级保护:在微机室内,微机联锁柜内二台UPS电源输入端,微机信息采集柜电源输入端、ZPW2000区间柜电源输入端、调度监督DMIS柜电源输入端分别装设C级/2 385V电源避雷器。 铁路信号系统(电源及信号)防雷A原则根据《TB/T30742003》、《TB/T23112002》的有关规定,与外线连接的含电子器件的信号设备均应进行雷电防护。 由于铁路信号系统的特殊性,需要在配置信号防雷器时,做到在防雷器接入信号系统后,不得影响原系统的性能,不得影响被防护设备的工作,而且便于监测其工作状态,所以,我们主要采用并联的、可插拔模块式的、带劣化指示的防雷器用以防止雷电过电压和过电流侵入。铁路站点防雷方案
相关推荐
幅 度 的 提 高 , 目 前 , 该系 列 贝 氏 体 钢 辙叉已在国内得到 广 泛使用。 2020 年包钢与清 华 大 学 合作完成了全贝 氏 体钢组合辙叉的 设 计和生 产 ,并 于 2020 年 11 月 上道 试 用。 1999 年西 华 大 学 申 报了 关 于 辙 叉 用 贝 氏 体钢 的 研 究 成 果 专 利 [13], 并 于 2020 年 与 四川 蓝 星 机 械 有 限
助箱场采用正面吊作业。 站共配备 32 台龙门吊、 15 台正面吊、 21 辆集卡车和 16 辆电瓶车,装卸设备维修保养均采用外包方式。 中心站信息管理系统由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箱号识别系统等组成。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论文 ) 第Ⅵ 页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经多年发展 , 已初具规模。 根据我国铁道部网站公布的数据 显示, 2020年我国铁路集装箱保有量为
主要目标就是初步建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 ,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 2 万公里快速客运网络。 其中 ,既有主要干线提速至 200公里 ,南北向客运专线时速达到 300350公里 ,东西向部分客运专线达到时速 200250 公里。 通过十大客运专线的建成 ,我国主要干线上将实现客货分离 ,由客运专线承接大部分客运、既有线路承接货运和小部分普速客运业务。 根据运输组织原理 ,客车对货车的挤占倍数大约为
60/d10 (9) 曲率系数: Cc= d230/(d60 d10 ) (10) Cu、 Cc结果均计算至 式中: d60—— 限制粒径,即在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试样含量占总质量的 60%的粒径; d30—— 在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试样含量占总质量的 30%的粒径; d10—— 有效粒径,即在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试样含量占总质量的 10%的粒径; 现场检测试验 现场密实性(压实系数
.......... 13 详细审查标准 ............................................................................................ 13 3. 审查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