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含译文内容摘要: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 则事不立。 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 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 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 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 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 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 故英 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 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 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 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 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八观》 八观者: 一曰观其夺救,以 明间杂。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何谓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夫质有至有违,若至胜违,则恶情夺正,若然而不然。 故仁出于慈,有慈而不仁者;仁必有恤,有仁而不恤者;厉必有刚,有厉而不刚者。 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是慈而不仁者。 睹危急则恻隐, 将赴救则畏患,是仁而不恤者。 处虚义则色厉,顾利欲则 何谓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夫人厚貌深情,将欲求之,必观 其辞旨,察其应赞。 夫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 故观辞察应,足以互相别识。 然则:论显扬正,白也;不善言应,玄也;经纬玄白,通也;移易无正,杂也;先识未然,圣也;追思玄事,叡也;见事过人,明也;以明为晦,智也;微忽必识,妙也;美妙不昧,疏也;测之益深,实也;假合炫耀,虚也;自见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余也。 故曰:凡事不度,必有其故:忧患之色,乏而且荒;疾疢之色,乱而垢杂;喜色,愉然以怿;愠色,厉然以扬;妒惑之色,冒昧无常;及其动作,盖并言辞。 是故,其言甚怿,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 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言未发而怒色先见者,意愤溢也;言将发而怒气送之者,强所不然也。 凡此之类,征见于外,不可奄违,虽欲违之,精色不从,感愕以明,虽变可知。 是故,观其感变,而常度之情可知。 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 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悫,则任名生焉。 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 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 何谓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 ;依讦似直,以讦讦善;纯宕似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傲过节。 故曰:直者亦讦,讦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宕则同,其所以为宕则异。 然则,何以别之。 直而能温者,德也;直而好讦者,偏也;讦而不直者,依也;道而能节者,通也;通而时过者,偏也;宕而不节者,依也;偏之与依,志同质违,所谓似是而非也。 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 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 ,正言似讦而情忠。 夫察似明非,御情之反,有似理讼,其实难别也。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实。 故听言信貌,或失其真;诡情御反,或失其贤;贤否之察,实在所依。 是故,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也。 何谓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 是故,《孝经》以爱为至德,以敬为要道;《易》以感为德,以谦为道;《老子》以无为德,以虚为道;《礼》以敬为本;《乐》以爱为主。 然则,人情之质,有爱敬之诚,则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 然爱不可少于敬,少于敬,则廉节者归之,而众人不与。 爱多于敬,则 虽廉节 者不悦,而爱接者死之。 何则。 敬之为道也,严而相离,其势难久;爱之为道也,情亲意厚,深而感物。 是故,观其爱敬之诚,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 何谓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夫人之情有六机: 杼其所欲则喜,不杼其所能则怨,以自代历则恶,以谦损下之则悦,犯其所乏则婟,以恶犯婟则妒;此人性之六机也。 夫人情莫不欲遂其志,故:烈士乐奋力之功,善士乐督政之训,能士乐治乱之事,术士乐计策之谋,辨士乐陵讯之辞,贪者乐货财之积,幸者乐权势之尤。 苟赞其志,则莫不欣然,是所谓杼其所欲则喜也。 若不杼其所能,则不获其志,不获其志则戚。 是故:功力不建则烈士奋,德行不训则正人哀,政乱不治则能者叹,敌能未弭则术人思,货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幸者悲,是所谓不杼其能则怨也。 人情莫不欲处前,故恶人之自伐。 自伐,皆欲胜之类也。 是故,自伐其善则莫不恶也,是所谓自伐历之则恶也。 人情皆欲求胜,故悦人之谦;谦所以下之,下有推与之意。 是故,人无贤愚,接之以谦,则无不色怿;是所谓以谦下之则悦也。 人情皆欲掩其所短,见其所长。 是故,人驳其所短,似若物冒之,是所谓驳其所乏则婟也。 人情陵上者也,陵犯其所恶,虽见憎未害也;若以长驳短,是所谓以恶犯婟,则妒恶生 矣。 凡此六机,其归皆欲处上。 是以君子接物,犯而不校,不校则无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 小人则不然,既不见机,而欲人之顺己。 以佯爱敬为见异,以遇邀会为轻。 苟犯其机,则深以为怨。 是故,观其情机,而贤鄙之志可得而知也。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 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 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也。 刚者不厉,无以济其刚;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 和者不懦,无以保其和;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 介者不 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征也。 然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短为征。 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 何谓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夫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帅也。 夫智出于明,明之于人,犹昼之待白日,夜之待烛火;其明益盛者,所见及远,及远之明难。 是故,守业勤学,未必及材;材艺精巧,未必及理;理义辨给,未必及智;智能经事,未必及道;道思玄远,然后乃周。 是谓学不及材,材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道。 道也者,回复变通。 是故,别而论之:各自独行, 则仁为胜;合而俱用,则明为将。 故以明将仁,则无不怀;以明将义,则无不胜;以明将理,则无不通。 然则,苟无聪明,无以能遂。 故好声而实不充则恢,好辩而礼不至则烦,好法而思不深则刻,好术而计不足则伪。 是故,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比力而争,智者为雄;等德而齐,达者称圣,圣之为称,明智之极名也。 是故,观其聪明,而所达之材可知也。 《七缪》 七缪: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夫采访之 要,不在多少。 然征质不明者,信耳而不敢信目。 故:人以为是,则心随而明之;人以为非,则意转而化之;虽无所嫌,意若不疑。 且人察物,亦自有误,爱憎兼之,其情万原;不畅其本,胡可必信。 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 故州闾之士,皆誉皆毁,未可为正也;交游之人,誉不三周,未必信是也。 夫实厚之士,交游之间,必每所在肩称;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毁。 故偏上失下,则其终有毁;偏下失上,则其进不杰。 故诚能三周,则为国所利,此正直之交也。 故皆合而是,亦有违比;皆合而非,或在其中。 若有奇异之材,则非众所见。 而耳所听采,以多为信,是缪于察誉者也。 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苟不明贤,或疏善善非。 何以论之。 夫善非者,虽非犹有所是;以其所是,顺己所长,则不自觉情通意亲,忽忘其恶。 善人虽善,犹有所乏;以其所乏,不明己长;以其所长,轻己所短;则不自知志乖气违,忽忘其善。 是惑于爱恶者也。 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嗛小。 精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也,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 故《诗》咏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以色。 」小心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 」志大也。 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 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 众人之察,或陋其心小,或壮其志大,是误于小大者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