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过的冬枣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 (中) %以下 (重) 枣产量 每 667m2 为对照的 % 为对照的 % 为对照的 % 由此可见,冬枣可以在含盐量 %以下的盐碱地上栽培,完全适宜在含盐量%左右的土壤上栽培。 在盐化土壤上栽培的冬枣的产量,虽然略低于在无盐化典型潮土上栽培的产量,但枣果的品质好,风味好,微量营养元素含量高。 不同砧木培育的冬枣树,具有不同的 生长特性,经各地实验,无论引种区为何种土壤类型,用当地优良枣苗为砧木嫁接的冬枣树生长发育都是最好的。 如在沧州、滨州等原产地,以金丝小枣苗为砧 培育的冬枣树比以酸枣苗培育的树势强、产量高;在石质山区,则以酸枣苗为砧培育的冬枣表现最好;在大荔县,以当地优种“水枣”苗为砧 培育的冬枣树生长发育最好。 (二)对温度的适应性 冬枣树为喜温树种,春季萌动的生物学零度为 ℃,此时树液流动,开始萌发。 气温达到 16℃ 以上时,萌芽抽枝,气温达 18℃时花芽分化,气温达 19℃时开始现蕾,气温达 22℃ 23℃时进入盛花期,气温达 24℃ 26℃时花粉发芽。 低于 20℃ 或高于 36℃ ,发芽率显著降低,生长季节温度不足会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气温达 25℃ 27℃ 时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 气温达 18℃ 22℃ 且昼夜温差大时,有利于果实成熟期的发育及糖分积累和着色。 有研究表明,在果实迅速生长期,昼夜温差在 10℃以上,有利于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和枣果成熟。 秋季气温降到 15℃时,树叶变黄,开始落叶。 冬枣虽然 原产于温带,在生长期却能耐 40℃的高温,休眠期又能耐 30℃的低温。 在原产地生长期最高气温达 ℃时也能开花结果,休眠期 25℃的低温也能安全越冬。 开花坐果期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气温低或忽高忽低或湿度小,均不利于开花授粉及受精坐果。 坐果率 随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增高而增加,特别是花器授粉后,蜜盘、子房能发育成绿色的圆锥形幼果,需要连续 35 日平均气温高于24℃的高温天气,这期间若有时段性的低温或大幅度温变, 就会影响子房发育及形成绿色圆锥形幼果,花器就会褪绿变黄而脱落。 冬枣由于具有鲜食的特性, 需在枣果半红期采摘贮藏。 其年生长期需要 160 天以上,枣果的生长发育天数需 120 天左右,生长日期不足的地区,宜进行保护性或半保护性栽培。 (三)对地域的适应性 冬枣树不仅有较强的地质适应能力,而且有一定的地域适应能力,因此是较耐栽培的树种之一。 这也是该树种出自较差的环境条件下长期驯化的结果。 冬枣出自北方环渤海湾沿海地区及冀 东南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地带,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不仅“春旱、夏涝、秋吊、冬冷”,气候条件较差, 而且地质条件也很差,土壤类型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在含盐量 4‰以下的盐碱地上,都有冬枣树分布。 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生长,说明其适应能力很强。 从全国各地引种、试种冬枣的情况看,冬枣在我国多数地区 (北至辽宁,南至海南,西至新疆 )都能较正常地生长。 冬枣南移后,由于受温度的制约,在物候期上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生长期(根系活动,萌芽,展叶,开花,结果)提前,落叶期错后,年生长周期长,休眠期短。 南方极端最高气温比北方低,极端最低气温比比方高。 这些气候特征对冬枣的生长发育有利。 一般北方冬枣南移种植后果实的个大、色泽、品质都优 于 原产地。 冬枣北移,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主要受到生长期的限制,在辽宁南部地区,冬枣可以正常成熟,而在辽宁中北部及以北则不能正常成熟。 所以将冬枣的年生长期界定于 160 天是有根据的。 生长期在 160 天 以上的地区,可以引种冬枣,生长期不足 160 天的地区,可以进行保护性栽培,相差较多的地区则不宜引种。 (四)对湿度的适应性 冬枣较抗旱耐涝,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其对湿度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求。 开花坐果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以 75%85%为宜。 空气过于干燥,会影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导致授 粉、授精不良,引起落花、落果。 当空气湿度低于 40%时,花粉几乎 不发芽,产生“焦花”现象。 但如果降水过多对开花坐果也不利。 空气湿度过大,会妨碍花粉发芽,特别是盛花期遇中雨,会严重影响授粉和坐果,使开放的枣花腐烂。 花期若遇连阴雨,则会使花粉粒吸水涨裂,降低生命力,也影响正常开花、授粉、授精和坐果。 果实发育期也要求较多的土壤水分,若遇干旱会使果实生长受抑制 ,造成果实体积小,产量降低。 冬枣为鲜食品种,在果实发育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若 78月份有适量降雨,极有利于果实发育;若降雨少必须及时灌溉。 果实生长后期 910 月份,要求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利于同化产物的吸收和糖分积累。 若雨量过多,会影响果实发育成熟,还易引起多种病害及裂果、烂果,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农谚中有“涝梨旱枣”的说法, 旱枣就是指生长后期较干燥,对枣果的丰产丰收有利。 有研究表明,枣果生长后期,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适量灌水,可增加土壤湿度,对冬枣发育有利,其作用不同于降水,因为灌水增加的空气湿度要比降水少得多,且其效应是浇根不浇果。 实践证明,降雨会造成裂果而浇水则不会造成裂果。 土壤湿度影响树体内水分平衡及 各部分器官的生长发育,土壤田间持水量在 70%左右有 利于枣果的生长发育及保持枣果鲜食的特点和品味,但若土壤水分过多,透气不良,就会影响根系的吸收和发育,从而影响枣果品质。 (五)对光照的适应性 冬枣树是强喜光树种,对光照的要求严格,光照强度和时间长短对冬枣树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当光照充足时,叶色浓绿,碳素同化作用强,干物质积累多,果实发育好,产量高。 否则树势生长衰弱,枣果产量低 、品质差。 光照对冬枣树的生长既反映在地上部分如枝叶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又反映在地下根系的生长。 光照强可减弱顶芽的极性生长,促进侧生长点生长,树态表现开张。 光照不足时 ,顶芽生长极性强,并抑制侧生长点的生长,使发育枝形细长,分生二次枝少并发育短小。 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又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有利于促进树体干物质积累和正常生长。 在新叶生长期,日照时数的长短,对树体营养积累影响很大。 此期要求每天平均日照 小时以上,若光照不足,除减少冬枣的营养积累外,营养生长期也 会相应后延,造成冬枣树有效生长期缩短,成熟期时间不足,影响产量和质量。 光照强度和花芽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关系,从树冠外围形成的花芽的数量和质量都好于树冠内部,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花芽形成的数量随 光照 强度的降低而减少。 光照对冬枣结果的影响很大。 密植枣园树势弱,枣头二次枝、枣吊生长不良,无效枝多,内膛枯枝多,结果少、产量低、品质差,而边行却结果多、品质好,足见光照对结果的影响。 光照强度与果实发育有密切关系,光照强度差,光照不足时,树势弱化。 一般透光率在 60%以下的冬枣树,树势明显衰弱,各类枝发育不良,坐果率降低,并影响果实发育,造成落果。 影响早期生理 落果的直接原因是营养条件差,而间接因素是光照不足。 果实迅速生长期除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外,还要求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 果实成熟阶 段,光照充足对果实着色、提高含糖量和维生素的含量、降低酸度、增进果实品质有促进作用,此期要求平均日照时数在 小时以上。 光照强度除直接影响地上部分 的生长发育外,也间接影响 下部根系生长,光照不足时,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延长生长量减小,新根 发 生数减少,甚至停止生长。 根系尽管是在无光的地下生长,但它的物质来源大部分是地上部分的同化产物,在同化量降低的情况下,首先供应地上部分利用,余量才供应根系,所以根系在营养物质少的情况下,生长发育必然差。 (六)对风的适应性 和风可以维持枣林间二氧化氮和氧的正常浓 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微风( 3 级以下) 可以促进空气交换,改变枣林间湿度和温度,调解小环境,促进蒸腾作用。 微风还可以改善光照条件和光合作用,增强授粉和结果能力。 干热风对枣树的生长发育与开花授粉不利。 它使空气湿度降低,致使大量花蕾焦枯,造成落花、落蕾,降低坐果率。 大风对冬枣树的危害较大,但在不同生长阶段,冬枣树的抗风能力不同。 休眠期抗风能力最强,甚至沙蚀根裸也不影响生长。 幼果期抗风能力较强。 萌芽期及花期抗风能力差。 萌芽期遇大风对萌芽生长不利,由于嫩枝芽较弱,大风可以改变其生长状态,抑 制正常生长,甚至将嫩枝 折断。 花期抗风能力弱,花期风沙大会引起落花,也会降低枣园内的空气湿度,对授粉、授精不利。 果实成熟期容易遭遇大风灾害,冬枣个大、量重,遇 68 级的大风,由于枝条摇动,果实互相碰撞,不仅 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落果,而且叶片和枣吊会大量脱落。 冬枣的建园栽植应避开风口,在较避风的地方栽植为佳,或营造防护林以防风灾。 第 三 章 冬枣育苗技术 培育优良的种苗,不仅是保成活、保生长的关键,而且是保品质、保产量的关键,冬枣的育苗主要采取嫁接、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的方法。 这几种方 法只要择优利用, 就可以保持冬枣的优良特性。 第一节 冬枣砧木及冬枣的 育苗 嫁接是繁殖冬枣苗木的传统方法,其是将一个植株的枝或芽接到另一个植株上,两者结合成一个新的植株体,接上去的枝芽叫接穗,承接接穗的树体叫砧木,育成的幼苗叫嫁接苗。 其特点是能在短期内繁殖出优良品种或优良单株,利于保持冬枣的优良特性。 嫁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砧木及接穗的选择,要求砧、穗双方 不仅有亲和能力,而且要具有优良性状及品质。 嫁接方法如下: 一、砧木的培育 培育砧木有三种途径:一是培育酸枣苗作砧木,二是利用水枣枣树的 根嶪苗木作砧木,三是利用其它枣树的枝 干作砧木高接换头。 (一)酸枣砧木苗的培育 种子选择 首先是选择外观上成熟度高、种仁饱满、种皮新鲜有光泽、大小均匀、千粒重高、无霉味、无病虫害的种子,且种子内部的种胚和子叶呈乳白色、不透明,压之有弹性不易破碎。 具此类特征的种子多为新鲜种子。 为了测定种子的生命力,应对其作发芽实验。 发芽势强、发芽率高的种子育苗成功率高, 发芽力低于 80%的种子不宜选用,若选用则需对种子作药剂处理,并在播种时加大播量。 种子处理 由于酸枣种子的种皮比较坚硬,直接播种不易发芽或发芽时间很长、发芽不整齐。 需在播种前进行种核处 理,一般采取冬季沙藏、春季浸种催芽的方法。 (1)冬季沙藏法 将经选择的种子作去杂处理,方法是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一天后进行搓洗,除去果肉、皮及杂质后,再将 种核浸入温水中 23 天,使枣核充分吸水,捞出后因种量多少,进行沙藏处理。 当种子量少时可采取器装处理,即将种子浸入 45 倍的湿沙中, 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度。 先在所用的器皿(木箱或瓦盆)中底铺一层湿沙,然后将拌入湿沙的种子放入容器中,上面再用一层湿沙盖好,放入适宜的室内、窖中或埋入背阴处,防止水分蒸发。 当种子量多时,可以采取挖沙藏坑、层积沙藏法。 即选 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坑,深 5080 厘米,宽 5060 厘米,长度视种核多少而定。 先在坑底铺一层 约 10 厘米厚的湿沙,然后分层铺放枣核和湿沙,枣核层的厚度以 3 厘米左右为宜,直至距离地面 1020 厘米处,上面覆沙,用草苫盖顶,使坑内保持 310℃ 的温度。 沙藏过程中,在沟中每隔一米竖立一秸秆草把直至沟底,以利空气流通,在沙藏中期可从每个草把中抽出 12 根秸秆,更便于种子通气。 翌春土壤冻层化冻,温度回升时,要检查种子萌动情况。 当有 30%的种子露白即可选择播种。 若将种子全部取出播种,势必发芽不整齐。 最好的方法 是将已露白的种子捡出播种,未露白的种子从坑中取出后,在向阳处催芽,并在催芽过程中随干随喷水,保持一定湿度,后随露白随捡出播种,可使播种的种子发芽整齐一致,便于苗木培育。 ( 2)春季浸种催芽法 如春季备种来不及冬季沙藏处理, 也可在春季采取浸种催芽处理的方法。 即对种子精选后,用热水( 60℃ 左右) 浸种,自然冷却 24 小时捞出后,再用 %%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小时,以消灭附着种子表面的病菌。 然后在 25℃ 左右的室内将种子摊开,厚度不超过 10 里米,上面用湿麻袋片盖好进行催芽,若具备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将种子放 入大棚中催芽更佳,并保持湿度,对露白的种子随时捡出播种。 整地播种 关中东部播种的适宜时机在 4 月上中旬,即 20 厘米地温达 20℃ 左右时,采取地膜覆盖育苗的可提前到 3 月下旬。 提早播种,可以早出苗、早生长。 播种前的整地很关键,一般宜秋季整地,春季再复整后播种。 为了保障枣苗的快速生长,宜选择较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床。 在整地前施入优质有机肥 吨/667 平方米 作底肥,墒情不足时应先浇地造墒后耕作整地。 播前复整时,撒施 特丁磷或 毒斯蜱颗粒剂 35 公斤 /667 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 播种方式多采用条播。 由于酸枣的 实生苗多二次枝和针刺,单株占地面积较大,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嫁接,宜采取双行 密播,双行间距 7080 厘米,行内距30 厘米,株距 20 厘米,并根据发芽率决定播种量。 由于枣核出芽后顶土力较弱,宜采用开沟播种,沟深 35 厘米,沟内穴种点播,每穴 23 粒,覆土 厘米,播种后适度镇压。 为了保证 墒情,防止芽干,可采取盖地膜的方法。 幼苗出土后,再用刀将其顶部的地膜剥开,并在划破处用细土将地膜压好,或在播种行间起垄,垄高 1015 厘米,于播后 35 天。修改过的冬枣栽培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