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共8大块内容摘要:

《法规与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4 考 核:总会计师 +不相容职务 +伪造 +签章主体 东方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 2020年该公司发生以下情况: (1)3月,公司董事长胡某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问题。 根据公司经理的提名,会议决定增设 1名副经理主管财会工作,现任总会计师配合其工作。 (2)5月,公司会计科负责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会计张某提出休产假。 因会计科长出差在外,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指定出纳员兼管张某的工作,并让出纳员与张某自行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手续。 (3)12月,公司产品滞销状况仍无根本改变,亏损已成定局。 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 “技术处理 ”,确保 “实现 ”年初定下的盈利 40万元的目标。 会计科遵照办理。 (4)2020年 2月,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经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总会计师、会计科长签名并盖章后报出,公司董事长胡某未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会计、金融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增设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增设主管财会工作 的副经理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 (2)该公司指定出纳员兼管会计张某的工作并让出纳员与张某自行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指定出纳员与张某自行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应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 (3)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 “技术处理 ”,致使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 【答案】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 “技术处理 ”,致使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该行为属于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 5000元以上 5万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4)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是否应当在对外报出的财务 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董事长胡某应当在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会计从业《法规与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5 考核:会计人员任职资格 +监交 +档案销毁 +凭证修改 光华公司为国有工业企业, 2020年发生以下事项: (1)1月,该企业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作出了精简内设机构等决定,将会计科撤并到企业管理办公室 (以下简称 “企管办 ”),同时任命企管办主任王某 兼任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科撤并到企管办后,会计工作分工如下:原会计科会计继续担任会计。 原企管办主任王某的女儿担任出纳工作。 企管办主任王某自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秘工作,为了使王某尽快胜任会计主管人员岗位,企业同意王某半脱产参加会计培训班,并参加 202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2月,原会计科长与王某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人事科长进行监交。 (3)6月,档案科会同企管办对企业会计档案进行了清理,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将保管期已满的会计档案按规定程序全部销毁,其中包括一些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4)8月,经该企业负责人批准,某业务往来单位因业务需要查阅了该企业 2020年有关会计档案,对有关原始凭证进行了复制,并办理了登记手续。 (5)10月,企管办在例行审核有关单据时,发现一张购买计算机的发票,其 “金额 ”栏中的数字有更改现象,经查阅相关买卖合同、单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