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经验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在学科 带头人从事或申请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学科带头人走访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 ( 2) 积极培养学科骨干 鼓励和支持学科骨干有计划攻读 硕士、 博士学位,对于年轻的有前途的人员采取 导师制 的培养方式,优先学科骨干外出进修,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学科骨干 厅内、 校内基金项目,支持学科骨干从事科研工作,同时要积极引进学科骨干,使学科梯队职称、学历等结构趋于合理。 ( 3) 充分发挥合作单位教授和兼职教授的作用 鼓励各学科聘请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对于不能长期来 院工作的学者,通过人才共享,为我所用,使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在队伍培养和提高科研水平方面发挥作用,用外部资源补充内部资源的不足。 加强条件建设,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结合专业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一些投入,使专业实验室能够满足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建立科学、规范实验室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平台和图书资料建设。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1)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人才培 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一 、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二 、 以学科前沿性内容为补充,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三 、 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增加基本实践技能课程;四 、 加强研究生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 2) 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 首先,重视导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的改善,坚持标准,严格按照 “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 ” ,把最优秀的教师选入导师队伍。 建立 导师档案,完善竞争机制,对所聘导师不搞终身制,实施动态管理。 其次,建立有效机制,多方吸引人才。 建立校外兼职导师制度,吸引优秀的人才来院任兼职导师,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最后,指导教师必须跟踪学术前沿的发展,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保持学术创造的旺盛热情,提高学术水平,并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科学道德意识和修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持良好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 三 、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1.发展思路 重点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 点学科,积极培育拟新增硕士点和省级以上重点学科 , 民族传统体育学 获得 博士 学位 授予权。 硕士点建设在目前学科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条件 , 确保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在 “十二 五” 时期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为博士点的成功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科建设的重点由申报工作转移到申报和学科内涵建设相结合上来,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 学科建设目标 在“十二 五”期间,将民族传统体育学 科建成国内独具特色,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并获得博士 学位 授予权 ;体育人文社会学 建 成省级 重点 建设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 运动人体科学建成校内重点学科。 具体任务是以人才为根本,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和民族类学科研究特点,以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为目的,加强队伍建设,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