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内容摘要:
( 3) 实测最好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户内门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 2 次。 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就只能检测户内门洞口宽度 2 次。 宽度和高度的 2 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该户内门洞口尺寸高、宽偏差的 2 个实测值。 每一组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 4)所选 2 套房中户内门洞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 6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第二尺第二尺第一尺第一尺门窗洞口测量示意(高、宽)墙体 墙体 22 房间方正度(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 评判标准: [10,10]mm。 测量工具: 5 米钢卷尺、激光扫平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距墙体 30- 60cm 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 2) 同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 区。 ( 3) 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 5 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沿墙长度方向分别测量 2 个位置(两端)与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如果现场找不到控制线,可以一面带窗墙面为基准,用仪器引出两条辅助方正控制线)。 选取 2 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 4) 所选 2 套房中方正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 6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空鼓(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户 内墙体抹灰空鼓的程度。 方正度测量示意第三尺第二尺第一尺十字控制线墙体 23 检查工具:空鼓锤。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 1 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 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 1 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 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所选 2 套房累计 30 个实测区,不满足 3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 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 无空鼓。 (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 4) 数据记录:不合格点均按 “1”记录,合格点均按 “0”记录。 示例:(共 1 户、 15 个测区、 15 个实测点) 裂缝(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抹灰裂缝的程度。 评判标准:无裂缝。 测量工具:目测。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 1 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 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 1 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 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 24 计算点。 所选 2 套房累计 30 个实测区,不满足 3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 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 (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 ( 4) 数据记录:不合格点均按 “1”记录,合格点均按 “0”记录。 示例:(共 1 户、 15 个测区、 15 个实测点) 抹灰观感 墙面起砂 外露钢筋头、钢丝网等 缺棱掉角 接茬粗糙 修补 评判标准:( 1)强度不足,起砂;( 2)外露钢筋头、钢丝网、混凝土面等;( 3)阳角明显破损(约 2cm 以上);( 4)分两次粉刷接茬收口不规整、收口位置不符合要求(外窗、门洞口等部位收边收口除外);( 5)未使用机械切割直接剔自然间 1 自然间 5 自然间 7 自然间 3 自然间自然间 6 自然间 4 25 凿修补或修补不规矩。 数据记录: ( 1) 第( 1)项全屋检查,每套房间 4 面墙各计 1 个样本点,每户不少于 10 个测区,每一面墙作为一个测区;累计 10 测区,不合格记 “1”,合格记 “0”。 ( 2) 第( 2)、( 3)、( 4)项全屋检查,每套房间 4 面墙各计 1 个样本点,每户不少于 6 个测区,每一面墙作为一个测区;累计 6 测区, 不合格记 “1”,合格记 “0”。 ( 3) 第( 5)项全屋检查,每套房间 4 面墙各计 1 个样本点,每户不少于 8 个测区,每一面墙作为一个测区;累计 8 测区,不合格记 “1”,合格记 “0”。 5. 水泥砂浆地面 地面表面平整度(水泥砂浆地面) 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 评判标准: [0, 4]mm。 测量工具: 2 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区。 ( 2) 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 2 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 45 度平放靠尺测量 2 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 3 次。 客 /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 1 次。 ( 3) 同一功能房间内的 3 或 4 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或 4 个计算点。 ( 4) 所选 2 套房地面表面平整度不满足 6 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在次卧、书房等小房间第二、三尺可仅测一尺第二尺 第三尺第四尺第一尺地面平整度测量示意 26 地面水平度(水泥砂浆地面)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四个角点和 一个中点与同一水平线距离之间差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水平程度。 评判标准: [0, 10]mm。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6 个实测区。 (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 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30cm以内各选取 1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点,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个垂直距离。 检查点与检查点相对高差在10mm以上视为超标。 每间房 间地面的 5个检查数据作为 5个样本点数,每超标一个点,记录为一个不合格点。 合格率的计算按以下方式: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 偏差值 ≤10mm时,该实测点合格;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不合格;同一测区 5个实测点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个计算点。 ( 3) 所选 2套房中地面水平度极差不满足 6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房间第五点第三点第二点第四点第一点地面水平度测量示意 27 表面质量(水泥砂浆地面) 指标说明:不得出现裂纹、起砂等质量缺陷。 数据记录:规定范围全部检查,每户不少于 5 个测区,每一房间作为一个测区;累计 10 个测区,合格记 “0”,不合格记 “1”。 6. 防水工程 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防水工程施工阶段的 2 套房作为实测套房。 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涂膜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D 的 80%。 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D 的 90%。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5m 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实测 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 1 个厨房、卫生间、地下室外墙、屋面分别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 3 个实测值( 1 组)。 每 1 组实测值作为 1 个计算点。 所选 2 套房累计 6 个实测区,不满足 6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 2) 合格标准:成膜良好,无分层。 涂膜防水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80%。 (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选择 3 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 三块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 4) 数据记录:当 3 个切片发现无成膜或分层现象,或平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 90%,或最小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 80%, 3 个厚度实测值均为不合格;反之, 3 个厚度实测值均合格;每 3 个实测值( 1 组)作为一个计算点,不合格点按 “1”记录,合格点按 “0”记录。 示例:(共 1 户、 2 个实测区、 6 个实测点) 28 外门窗框外表面防水层 指标说明:反映门窗主框四周与墙体抹灰面之间塞缝处防渗漏程度。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目测。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 1 个外门或窗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 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 1 个实测值均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 1 个计算点。 所选 2 套房累计6 个测区,其中每套房应选择 2 个外窗、 1 个外门。 如每套房不足 3 个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 2) 合格标准:外门窗塞缝砂浆外表面做防水层( JS 涂膜、水泥基涂膜等),过外窗墙体阳角 50mm,压主窗框型材 5mm;粘贴牢固,无起皮。 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D 的 80%,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D 的 90%。 如保护层已施工完,或通过淋水检验,不实测此指标。 ( 3) 测量方法:涂膜施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选择 1 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 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 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不合格记 “1”,合格记 “0”同一实测区选取 4 个框边,目测或手撕,检查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 4) 数据记录:如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不符合第( 2)条标准,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1 个实测点不合格。 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 不合格点均按 “1”记录,合格点均按 “0”记录。 实测区 1 实测区 2 29 示例: 细部构造(防水工程细部构造) 指标说明:反映细部构造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5 米钢卷尺、目测。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中每 1 个卫生间或厨房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地漏、管道、反坎高度、防水收口高度分别作为一个实测点。 每个实测值作为 1 个计数点。 所选 2 套房累计 16 个实测区,不满足 16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 2) 合格标准:管道根部应设置加强层;厨房、卫生间防水上 返应高出地面完成面250mm;屋面上返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浴室墙面防水层高度不得低于 1800mm;地漏不得高于结构面;卷材收口防水高度不小于 250mm。 ( 3) 测量方法:采用卷尺测量是否符合要求。 ( 4) 数据记录:当实测点出现任何一条与合格标准不一致情况时,该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不合格点均按 “1”记录,合格点均按 “0”记录。 防水反坎(防水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砌筑阶段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设置防水反坎构造,以降低渗漏风险。 合格标准: ( 1) 空调板、雨蓬板、凸窗上部、卫生间、阳台、露台周边后砌墙根部等部位须设置实测区 1(外窗实测区 7(外门实测区 6(外窗实测区 5(外窗 实测区 4(外窗实测区 3(外窗实测区 2(外窗 30 砼反坎;厚度同墙厚,高度不小于 100mm。 ( 2) 如砼反坎未与主体结构砼一起浇注,则底部须凿毛。 测量工具:目测、 5 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各应设反坎部位分别作为 1 个实测区,如空调板、雨蓬板、凸窗上部、卫生间、阳台、露台等。 每一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 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所选 2 套房中实测点不满足2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 2) 测量方法: 目测各实测区是否按要求设置防水反坎,采用卷尺测量有关反坎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3) 数据记录:当实测区未设防水反坎,或防水反坎尺寸不符合合格标准时,该实测区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不合格点均按 “1”记录,合格点均按 “0”记录。 示例:(共 1 户, 10 个测区, 10 个实测点) 7. 涂饰工程 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装修涂饰阶段(腻子面或涂料 31 面) 24 套房作为实测套房。 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腻子施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 评判标准: [0,3]mm。 测量工具: 2 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 1) 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5 个实测区。 ( 2) 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相关推荐
板孔、槽 安装、接缝质量 实际检查 C X GB502102020030601 16 饰 面砖粘贴 原材质量 粘结材料 接缝质量 实际检查 C X GB502102020030602 17 玻璃幕墙 主控项目 原材料、组件质量 造型、支撑、与主体连接 密封、防水、嵌缝 实际检查按 GB502102020 规定执行 B X X X GB502102020030701 18 金属幕墙 主控项目
+25 玻璃纤维 )材料,不得采用 PVC 材料。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411— 2020 规定应对隔热型材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进行复验。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幕墙的安全。 2 幕墙节能工程中的保温材料,包括幕墙周边与墙体的接缝处 12 保温材料的 燃烧性能等级和施工措施,均应符合规范和公通字 46 号通知的规定。 外墙外保温工程非幕墙企业施工的工程
元 /吨,或者 1013 元 /m2 砌筑: 5570 元 /立。 抹灰: 715 元 /平米(不扣除门窗洞口,不包括脚手架搭拆) 面砖粘贴 18 元 /m2. 室内地面砖( 600*600) 15 元 /平米, 踢脚线: 3 元 /米, 室内墙砖: 25 元 /平米(包括倒角) 楼梯间石材: 28 元 /平米,踏步板磨边: 10 元 /米。 石膏板吊顶: 20 元(平棚)铝扣板吊项: 25 元
顶板后浇带 模板 万科城 J 栋及地下室 创优措施方案 18 后浇带施工 质量关键要求 1)、砼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砼界面处的砼密实度。 2)、砼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 3)、防水后浇带的施工应注意界面的清理及钢板止水带的保护,并保证防水功能技术措施的落实。 严禁后浇带处有渗漏现象。 止水钢板遇转角柱做法 万科城 J 栋及地下室 创优措施方案 19 ( 四 )、钢筋工程
握时间 评分程序 一节 已经介绍过评分程序,答题卡得分决定 取得人工判分的资格,即使作图、选择题完全正确,答题卡未涂黑,不再进行人工判分,视为此题未通过。 作图时宜根据临场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假如交卷时间将到,作图内容未完,但完成了足够的量且完成的部分正确,应停止作图,将完成的作图内容对应涂黑选择题和答题卡,存在通过的 希望。 第三节 设计 要点 一 、 采暖设计要点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