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标准要求内容摘要:

般为 600- 900℃ , 800- 900℃是热塑性变形的理想温度,但不得超过 900℃。 如加热温度再高,会使钢材内部组织发生变化,晶粒长大,材质变差。 低碳钢塑性好,收缩应力超过屈服点时随即产生变形而引起应力重分配,不会产生大问题。 但中碳钢则会由于变形而产生裂纹,所以中碳钢一般不用火焰矫正。 普通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 火焰矫正用的工具:火焰矫正用的是烤枪 ,具体可参考相关的烤枪技术性能资料。 火焰矫正的关键是正 确掌握火焰对钢材进行局部加热以后钢材的变形规律。 影响火焰矫正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火焰加热位置、加热形状、宽度、大小、温度等。 加热位置的确定应选择在钢材弯曲处其纤维需缩短的部位,一般来说在弯曲处向外凸一侧加热能使弯曲趋直。 加热面积(包括加热线的宽度、点的直径、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等)对矫正变形能力的大小有显著影响,同一厚度的钢板加热线越宽,钢板弯曲量越大。 一般来说,加热线宽度与弯曲量成正比关系。 加热线宽度为板厚的 - 2 倍左右。 钢材的加热温度,在火焰矫正所允许的温度范围内, 对矫正的变形能力,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矫正变形能力越大。 对 Ф100mm1000mm 的圆钢在中间以不同温度加热,其加热温度与冷却后的圆钢弯曲量见表 1。 加热深度是火焰矫正控制矫正效果的重要一环。 对 10mm 厚 1000mm1000mm 的钢板在居中 20mm 宽度作直线加热,加热温度 700- 800℃ ,在施以不同加热深度后,钢板的弯曲量 f 如表 2 所示。 从表中的结果看出,钢板在不同加热深度情况下与弯曲成曲线关系。 加热深度一般控制在钢板厚度的 40%以下,如用三角形加热方式则为构件宽度的 40%左右。 表 1 加热温 度与弯曲量关系表 加热温度 t ( ℃ ) 200 400 600 800 1000 弯曲量 f ( mm/m ) 表 2 加热深度与弯曲量关系表 加热深度 ( mm) 1 2 3 4 5 6 7 8 9 弯曲量 ( mm) 组装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 大样放制 → 结构组装 → 检查核对 钢结构构件组装的方法 地样法:用 1:1 的比例在装配平台上放出构件实样,然后根 据零件在实样的位置,分别组装起来成为构架。 此装配方法适用于桁架、构架等小批量结构的组装。 仿形复制装配法:先用地样法组装成单面(单片)的结构,然后定位点焊牢固,将其翻身,作为复制胎模,在其上面装配另一单面的结构,往返两次组装。 此种装配方法适用于横断面互为对称的桁架结构。 立装:立装是根据构件的特点,及其零件的稳定位置,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装配。 此法用于放置平稳,高度不大的结构或者大直径的圆筒。 卧装:卧装是将构件放置卧的位置进行的装配。 卧装适用于断面不大,但长度较大的细长构件。 胎模装配法:胎模装配法是将构件的零件用胎模定位在其装配位置上的组装方法。 此中装配法适用于制造构件批量大、精度高的产品。 装配胎和工作平台的准备 装配胎主要用于表面形状比较复杂,又不便于定位和夹紧或大批量生产的焊接结构的装配与焊接。 装配常用的工作台是平台,平台的上表面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平直度和水平度。 平台通常有铸铁平台、钢结构平台、导轨平台、水泥平台和电磁平台。 焊接结构拼装 桁架拼装 1 无论是弦杆 ,还是腹杆 ,应先单肢拼配焊接矫正 ,然后 进行大拼装。 2 支座、与钢柱连接的节点板等,应先小件组焊,矫平后再定位大拼装 3 放拼装胎时放出收缩量,一般放至上限 ( L≤24m 时放 5mm, L> 24m 时方 8mm )。 4 按设计规范规定,三角形屋架跨度 15m 以上,梯形屋架和平行弦桁架跨度 24m 以上,当下弦无曲折时应起拱 ( L/500 )。 但小于上述跨度者,由于上弦焊缝较多,可以少量起拱 ( 10mm 左右 ),以防下挠。 5 桁架的大拼装有胎模装配法和复制法两种 .前者较为精确 ,后者则较快;前者适合大型桁架,后者适合一般中、小型桁架。 6 上翼 缘节点板的槽焊深度与节点板的厚度有关 ,见表 3。 如深度超过表 3 时,可与设计单位研究修改,否则不易保证焊接质量。 装配槽焊深度公差为177。 1。 表 3 槽焊深度值 节点厚度 ( mm ) 6 8 10 12 14 槽焊深度 ( mm) 5 6 8 10 12 实腹工字形吊车梁的拼装 1 腹板应按工艺要求,以保证宽度和拼装间隙。 2 翼缘板进行反变形,装配时保持 α1= α2。 翼缘板与腹板的中心偏移 ≤2。 翼缘板装腹板面的主焊缝部位 50mm 以内先进行清除油、锈等杂质的处理。 3 点焊距离 ≤200mm,双面点焊, 并加撑杆点焊高度为焊缝的 2/3,且不大于 8mm,焊缝长度不宜小于 25mm。 4 根据设计规范规定,实腹式吊车梁的跨度超过 24m 时才起拱。 跨度小于 24m 时,为防止下挠最好先焊下翼缘的主缝和横缝。 焊完主缝,矫平翼缘,然后装加劲板和端板。 5 对于磨光顶紧的端部加劲角钢,最好在加工时把四支角钢夹在一起同时加工,使之等长。 6 用自动焊施焊时,在主缝两端都应当点焊引弧板,引弧板大小板厚和焊缝高度而异,一般宽度为 60- 100mm,长度为 80- 100mm。 大型钢模板拼装 1 为保证表面平整,对工、〖形断面 的骨架,其翼缘平面必须与腹板成 900 ,偏差 ≤1mm。 2 严格控制材料长度、端面与纵轴成 900 和切肢的长度,长度偏差为 177。 1mm (最好冲切或机器加工)。 3 对装应在平直的平台上进行,随时用平尺检查平面的不平度。 骨架的位置应有胎具定位,各交叉杆件间的局部不平都不超过 1mm,全长不平度 ≤5mm。 4 骨架焊接时必须放平,亦可成对用螺栓把紧,施焊时应从内向外进行,施焊人数不应超过4 人。 应对称施焊,尽量减少变形。 5 骨架使用开式油压机或龙门架千斤顶进行矫正,铲平上平面焊缝以便扣板。 6 正面板内部隐蔽焊缝焊完 后装底板,焊完最后再矫正。 钢模板上平面的不平度,全长一般为 6- 8mm。 全平面翘曲要小于 10mm。 局部不平度小于 3/200。 为减少变形,尽可能采用CO2 气体保护焊。 高层钢结构拼装 1 组装必须按工艺流程规定的次序进行。 2 严格检查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3 编制拼装工艺,确定组装次序、收缩量的分配、定位点及偏差要求,制作必要的工装胎具。 4 箱形管柱内隔板、柱翼缘板与焊接垫板要紧密贴合,装配缝隙大于 1mm 时,应采取措施进行修整和补救。 5 ╋ 形柱子上牛腿较多,伸出较长时,牛腿的孔应在总装前钻好,组 装时必须做好定位点,然后进行定位装配,逐个检查牛腿位置的正确与否。 4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施工中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验复核,合格的方能使用。 钢结构制作、安装、验收及土建施工用的量具,必须用同一标准进行鉴定,应具有相同的精度等级。 拼装必须按工艺要求进行,当有隐蔽焊缝时,必须先予施焊,经检验合格方可覆盖。 当复杂部位不易施焊时,亦须按工艺规定分别先后拼装和施焊。 布置拼装胎具时,其定位必须考虑预放出焊接收缩量及齐头、加工余量。 为减少变形,尽量采取小件组焊,经矫正后再大件组装。 胎具及装出的首件必须经过严格检验,方可大批进行装配工作。 组装前,零件、部件的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 30- 50mm 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应清除干净。 构件的隐蔽部位应提前进行涂装。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不应下挠。 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不得用水骤冷。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 16℃ 、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 12℃ 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 900℃。 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900-- 1000℃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温度分别下降到 700℃ 和 800℃ 之前,应结束加工;低合金结构钢应自然冷却。 一般项目 组装时的点固焊缝长度宜大于 40mm,间距宜为 500- 600mm,点固焊缝高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高度的 2/3。 桁架结构的杆件轴线交点错位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装配时要求磨光顶紧的部位,其顶紧接触面应有 75%以上的面积紧贴,用 的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 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 焊接结构拼装的允许偏差见中国钢结构协会编著的《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 P281 页表4-- 136。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 ,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 1/2。 冷矫正和冷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弯曲矢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 GB50205- 2020 中的 页表 的规定。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表 P24 页表 的规定。 5 成品保护 制成的半成品必须按规定放置于指定场所。 半成品工件必须按规定进行编号。 对半成品构件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保护 ,以免造成碰伤的损失 .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钢结构制作、安装、验收及土建施工用的量具,必须用同一标准进行鉴定,应具有相同的精度等级。 钢构件上应注明工号、图号、零件号、数量及加工边、坡口部位、弯折线和 弯折方向、孔径和滚园半径等。 如材料上有裂缝、夹层及厚度不足等现象时,应及时研究处理。 螺栓孔的偏差超过规定允许值时,允许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严禁采用钢板填塞。 钢结构工程安装工艺标准 ( SEJ/BZ- 0607- 2020)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的拼装、安装施工工艺。 2 施工准备 设备和主要机具 设备:安装设备一般采用门式起重机和汽车吊、履带吊。 根据构件的重量、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设备。 主要机具:吊装索具、电焊机 、垫木、垫铁、扳手、撬棍、扭矩扳手、千斤顶、直尺、卷尺等。 材料、半成品 钢构件:钢构件型号、制作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连接材料:焊条、螺栓等连接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及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作业条件 按构件的明细表,核对进场构件的数量,查验出厂合格证及有关技术资料。 检查构件在装卸、运输及堆放中有无损伤或变形。 损伤和变形的构件应予以矫正或重新加工。 被碰坏的防腐层应补涂,并再次检查办理验收手续。 检查已拼 装好的钢构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安装场地地基应坚硬,有足够的设备和人员的施工作业面。 安装前检查上道工序是否办理相关的验收、移交、检测手续。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 构件安装 → 连接固定 → 检查验收 钢屋架(钢天窗架)拼装 钢屋架的形式见中国钢结构协会编著的《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 P900 页图 9- 46 所示。 (以下简称手册) 将两半榀屋架放在拼装平台上,每榀至少有 4 个点或 6 个点进行找平,拉通线尺寸无误,进行点焊,按焊接顺序焊好。 对侧向刚性较小的屋架,焊完一面要进行加固,构件翻身后继续找平,复合尺寸焊接见《手册》 P900 页图 9- 4图 9- 48 所示。 屋架拼装后扭曲或折线弯曲调整。 屋架上下弦杆扭曲或折线变形,主要是焊接或运输堆放压弯。 矫正时可用机械、火焰矫正等几种方法。 屋架起拱与跨度。 起拱与跨度有矛盾时,要以起拱数值为准。 屋架拼装节点处,构件制作角度及总尺寸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理。 屋架拼装有立拼和卧拼,尤其是立拼,如果支架搭得不牢,由于屋架自重引起支架易下沉,起拱数 值不易保证。 《手册》 P902 页图 9- 4图 9- 50 图 9- 51 所示。 钢柱拼装 钢柱拼装一般用于多节柱一起安装上。 在地面将2节或3节钢柱拼接在一起,一次吊装就位。 但是,必须考虑起重机的能力。 根据钢柱断面不同,采取相应的钢平台及胎具。 每节钢柱都弹好中线,在断面处成互相垂直,多节柱拼装时,三面都要拉通线,注意拉通线时,防止线的垂度。 每个节点最容易出现问题是翼缘板错口。 如发现翼缘板制作构件时发生变形,采用方便的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达到允许误差继续拼接。 拼接一般采用倒链,在两接口处焊耳板,进行校正对接。 节点必须采用连接板做拘束度,当焊接冷却后再拆除。 焊接冷却将柱翻身,焊另一面前进行找平,继续量测通线 → 找标高点焊 → 焊好 → 拘束板 → 焊接 → 冷却 → 割掉拘束板及耳板 → 复核尺寸 钢梁拼装 门式(实腹式)钢梁拼装。 将要拼装的每单元分段钢梁采取卧拼或立拼的方式,拼装顺序为: 构件 → 拼装台 → 找平 → 拉通线 → 安装普通螺栓定位 → 安装高强度螺栓 → 初拧 → 终拧 → 复核尺寸 1 轻钢结构 的梁最大弱点是侧向刚度很小,因此,在将拼装好的钢梁移动时,应视刚度情况采取多点吊方法。 立体拱形桁架拼装。 拼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