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因为树干有圆有扁,对于扁形的树干尤其要测两个数。 在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采用钢卷尺测量。 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就可以了,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 不能仅在远处望一望,任意估计一个数值。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 3 萌干,则必须测量 3 个胸径,在记录时用括号划在一个植株上。 胸径 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测量时,也用轮尺或钢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 一般树干直径的测量位置是距地面 30cm 处。 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 5)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量: 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调查时树木的测量。 用皮尺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投影的长度,然后再 量树下与长度垂直投影的宽度。 例如长度为 4m,宽度为 2m,则记录下此株树的冠幅为 4m 2m。 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多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 特别是那些树冠垂直的树,更要小心估测。 冠径和丛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因为调查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 测量冠径和丛径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同化面积。 冠径指植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单株散生的植物种类,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测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径,记一个数字即可,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 的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 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 6)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 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 这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植物。 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 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 100%,如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棵地,太阳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 10%,其他地面或为树木覆盖,或为草本覆盖,故此样 地的总盖度为 90%。 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面积确定盖度的百分数。 层盖度指各分层盖度,实测时可用方格纸在林地内钩绘,比估测要准确得多。 然而,有经验的地植物学工作者都善于目测估计各种盖度。 种盖度指各层中每个植物种所有个体的盖度,一般也可目测估计。 盖度很小的种,可略而不计,或记小于 1%。 个体盖度指上述的冠幅、冠径,是以个体单位,可以直接测量。 由于植物的重叠现象,故个体盖度之和不小于种盖度,种盖度之和不小于层盖度,各层盖度之各不小于总盖度。 多度盖度综合级分 10 级填写,其标准如下: 1 级 :数量极少,盖度 1% 2 级:数量稀少,盖度 1~3% 3 级:数量稀疏,盖度 3~5% 4 级:数量多。 盖度为 5~10% 5 级:盖度为 10~25% 6 级:盖度为 55~33% 7 级:盖度为 33~50% 8 级:盖度为 50~75% 9 级:盖度为 75% 10 级:盖度为 100% ( 7)频度和相对频度 频度 =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100 英美学派的相对频度是指一个群落中在已算好的各个种的频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求算各个种的频度相对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频度 =某种植物的频度 /全部植物的频度之和 100 调查 资料的整理 ( 1) 乔木层的计算 一个种的个体数 1)、 密度(株 /公顷) =—————————— 10000 样方总面积( m2) 一个种的密度 2)、 相对密度( %) =—————————— 100 所有种的密度之和 一个种胸高断面积之和 3)、 优势度( cm2/m2) =———————————— 样地的总面积 一个种的优势度 4)、相对优势度( %) =—————————— 100 所有种的优势度之和 一个种出现的样方数 5)、频度( %) =———————————— 100 样方总数 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6)、总密度(株 /公顷) =—————————— 10000 样方总面积 一个种的频度 7)、相对频度( %) =—————————— 100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相对密度 +相对优势度 +相对频度 8)、重要值( %) =———————— ———————— 3 ( 2)、灌木层(草本层)的计算: 重要值( %) =(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 /2 表 1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群落名称 野外编号 记录者 日期 室内编号 样地面积 地点 海拨高度 坡向 坡度 群落高 总盖度 主要层 优势种 群落外 貌特点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分层及各层特点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层 高度 层盖度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地被物情况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人为影 响方式和程度 群落动态 表 12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 胸径 枝下高 盖度 物候期 生活力 附记 表 13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