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主轴套筒加工工艺内容摘要:

足够的支承面积。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6 ( 4)粗基准不重复使用原则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这是因为粗基准一般都很粗糙,重复使用同一粗基准所加工的两组表面之间的位置误差会相当大,所以,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机器零件的结构形状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何表面组成的,机器零件的加工过程实际就是获得这些几何表面的过程。 同一种表面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但每种方法的加工质量、加工时间和花费的费用却是各不相同的。 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具体加工条件选用最 适当的加工方法,加工出合乎图样要求的机器零件。 (三)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 件的质量要求较高时,一般都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等三个阶段;如果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特别高、表面粗糙度要求特别小时,还要经过精整和光整加工阶段。 各个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 粗加工阶段 高效地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成品零件。 2. 半精加工阶段 切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全被加工工件达到一定精度,为精加工做 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的加工,例如,钻孔、攻螺纹、铣键槽等。 3.精加工阶段 保证主要表面达到零件图规定的质量要求。 4.精整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减小表面粗糙度和进 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开状精度,但一般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 (四)工序集中与分散 确定加工方法后,就要按零件加工的生产类型和工厂具体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数。 确定零件加工过程工序数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原则,一种是工序集中原则,另一种是工序分散原则。 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就是使每个工序包括的加工内容尽量些,组成一个集中工序;按工序分散就是使每个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内容尽量少些。 (五) 工序先后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机械加工工序先后顺序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7 ( 1)先加工定位基面,再加工其他表面; ( 2)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 3)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 4)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2.热处理工序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 为改善工件材料切削性能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例如退火、正火、调质等,应在切削加工前进行。 为消除工件内应力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例如人工时效、退火等,最好安排在粗加工阶段之后进行。 为了改善工件材料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序,例如淬火、渗碳淬火等,一般都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进行,这是因为淬火处理后尤其是渗碳淬火后工件会有加较大的变形产生,为了修正渗碳、淬火处理产生和变形,热处理后需要安排精加工工序。 在淬火处理进行之前 ,需将铣槽、钻孔、攻螺纹、去行刺等次要表面的加工进行完毕。 当工件需要淬火处理时,由于渗碳过程工件会有较大的变形产生,常将渗碳过程放在次要表面加工之前进行,这样可以减少次要表面与淬硬表面间的位置误差。 为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以及装饰旷目的而安排的热处理工 序,例如镀铬、镀锌、发兰等,一般都安 排在工艺过程最后阶段进行。 3.其他工序的安排 为保证零件制造质量,防止产生废品,需在下列场合安排检验工序: ( 1)粗加工全部结束之后; ( 2)送往外车间加工的前后; ( 3)工时较长工序和重要工序的前后来; ( 4)最终加工后。 除了安排几何尺寸检验工序外,有的零件还要安排擦伤、密封、稳重、平衡等检验工序。 零件表层或内腔的毛刺对机器装配质量影响甚大,切削加工之后,应安排去毛刺工序。 零件在进入装配之前,一般都应安排清洗工序。 在用磁力夹紧的工序之后,要安排去磁工序,不让带有 剩磁的工件进入装配线。 (六)机床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正确选择机床设备 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它不但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8 工件的加工效率和制造成本。 所选机床设备的尺寸规格应与工件的加工质量相适应,机床精度等级应与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适应 , 电动机功率应与本工序加工 所需功率适应,机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应与工件类型相适应。 工艺装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应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选择。 在中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首先考虑选用通用工艺装备(包括夹具、夹具、量具和辅具);在大批量生产中,可根 据加工要求设计制造专用工艺装备。 (七) 切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用量是指在切削过程中,选取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被吃刀量的具体数值。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对于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切削速度、加大进给量和被吃刀量,都使得单位时间内金属的切除增多, 因而都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 但实际上它们受工作材料、加工要求、刀具耐用度 、机床动力、机床和工件的刚性等因素 限制,不可能任意选取。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的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最佳组合。 其基本原则是:应首先选择一个尽可能大的切削深度,其次选择一个较大的进给量,最后,在刀具耐用度和机床功率允许条件下选择一个合理的切削速度。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9 第三章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加工工艺 设计 第一节 零件图分析 一、 结构特点 主轴套筒是镗床的关键零件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机床的精度和镗床对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所以它的精度要求较高,尤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图 镗床主轴套筒 均布 深技术要求: 材料为3 8Cr MoA lA。 ,硬度H V90 0。 其它棱角倒角。 齿顶棱边倒角R .均布 深深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0 图 为镗床主轴套筒零件图。 其结构特点如下:主轴套筒中间安装镗床主轴,在两端 φ 90mm 与 φ 85mm 孔内安装轴承,轴承内孔与主轴轴颈相配合用来支承主轴并保证主轴的回转精度;在套筒的圆表面上铣出齿条与主轴箱中的齿轮相啮合,由齿轮带动齿条,使主轴套筒与主轴实现进给运动;主轴套筒外圆与抽轴承相配合,要求主轴套筒既能在横向运动时无阻滞,以要求在主轴旋转时不产生晃动,以保证主轴的回转精度。 所以 φ 90mm与 φ 85mm 孔和 φ 105mm 的外圆是该零件的主要加工的 表面。 此外, 该 零件全长 476mm,两端内孔的形状和位置公差是不易掌握的,并且其最薄处仅有 ,工序安排不易会产生变形,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套筒的主要面的粗糙度 Ra 数值是 和 ,加工表面全部需要磨削,并在磨削前必须要安排合理的热处理,总之该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必须经过多道加工,才能逐步提高精度以达到要求。 二、 技术要求 镗床主轴套筒的技术要求见表 : 表 镗床主轴套筒的技术要求 项目 说明 φ 90−+ 内孔轴线对 φ 105++外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φ。 φ 90−+ mm 内孔表面圆柱度公差; φ 90−+ 内孔表面对 105++ 外圆轴线的径向圆中跳动公差为。 55177。 长度 的 左端面对 φ 90−+ 内孔和 φ 85−+ 内孔的公共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55177。 长度的左右端面任选基准的平等度公差为。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1 项目 说明 φ 105++ mm 外圆表面圆柱度公差为。 齿条齿形中心平面对 φ 105++ 外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φ 85−+ mm 内孔表面圆柱度公差为; φ 85−+ 内孔表面对 φ 105++外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32 长度右端面 对 φ 90−+ mm 和 φ85−+ 内孔的公共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氮化深度 , HV900 热处理氮化工艺后,工件的氮化层深,维氏硬度在 900 左右。 38CrMoAlA 含碳为 %的中碳 优质 合金结构 钢 1. φ 105++ 外圆表面的轴线是设计基准,其尺寸公差等级很高为 IT4 级,表面粗糙度为 m,这些技术条件都是为了保证与抽轴承的配合精度和运动的平稳。 2. 两端 φ 90−+ 和 φ 85−+ 内孔表面对 φ 105++ 外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圆柱度为 ,其表面粗糙度值为 ,这些技术条件都是为了满足与轴承配合的要求,以保证主轴的回转精度; φ 90−+ mm 和 φ85−+ 孔的内端面对 φ 90−+ 和 φ 85−+ 内孔的公共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这是因为这两处端面都是推力轴承的安装基准,它的精度直接影响轴向窜动。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2 3. 中间的 60○ 倒角是工艺基准,专为精磨 φ 105++ 外圆时用顶尖式心轴而设计的,以保证两端内孔与外圆有很高的同轴度。 4. 齿条齿形中心平面对 φ 105++ 外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这项技术条件是保证齿轮与齿条啮合 时 接触良好, 传动平稳。 第二节 生产类型的确定 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其中成批生产又分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 由于该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的年产量 定 为 100 件 /年,查表 可知,该生产类型属于小批生产。 表 机械加工各种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 单件 生产 成批生产 大量 生产 小批 中批 大批 产 品 类 型 重型机械 5 5~100 100~300 300~1000 1000 中型机械 20 20~200 200~500 500~5000 5000 轻型机械 100 100~500 500~5000 5000~50000 50000 小批 量 生产纲领的工艺特点如下: 1. 毛坯的制造方法及加工余量:自由锻、木模手工造型;毛坯精度低余量大。 2. 机床设备及机床布置:通用机床按机群式排列;部分采用数控机床及柔性制造单元。 3. 夹具及尺寸保证:通用夹具、标准附件或组合夹具;划线试切保证尺寸。 4. 刀具及量具:通用刀具,标准量具。 5. 零件互换性:配对制造,互换性低,多采用钳工修配。 6. 工序集中成度:工序集中,加工工序少,每工序加工内容多。 7. 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简单的工艺过程卡片。 8. 生产率:用传统加工方法,生产率低,用数控机床可提高生产率。 9. 成本:较高。 10. 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需要技术熟练地工人。 10. 发展趋势:采用成组工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3 第 三 节 毛坯的选择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的材料为 38CrMoAlA, 所以选择毛坯类型为圆钢, 成品 外形尺寸为 φ 105mm 476mm, 所以参考表 外圆表面加工余量表,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选择毛坯尺寸为 φ 120mm 497mm。 表 外圆表面加工余量表 (单位: mm) 第 四 节 选择定位基准 一、 选择精基准和确定夹紧方案 图 外圆表面加工时的精基准 最大尺寸 ≤ 200 200~ 500 零件表面粗糙度 Ra/μ m ~ 25 ~ ~ 25 ~ ~ 25 ~ ~ 25 ~ 零件外径 外径 (材料) 单端面 加工余量 外径 (材料) 单端面 加工余量 103 110 110 110 110 104 105 120 106 120 120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4 φ 105++,根据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加工时的精基准具体选择如下: 1.以 60○ 倒角内锥面作为车削或磨削 φ 105++ 圆表面的精基准,如图 ; 2.以 φ 105++,如图 ; 3.以 φ 105++ 和端面作为铣削或磨削齿条的精基准,如图。 图 内孔 加工时 的精基准 图 齿条 加工 的精基准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5 二、选择粗基准和确定夹紧方案 根据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加工时以 φ 105++ 表面 为 粗基准,如图。 图 主轴套筒的粗基准 第 五 节 拟定套筒的工艺路线 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T6145 镗床主轴套筒 主要表面精度很高(最高精度为 IT4),表面粗糙度值很小(最小为 ),是高精度零件,所以加工阶段 化分 除了一般的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和精加工阶段外,还要安排精整和光整加工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粗加工阶段 在该阶段高效地切除加工表面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形状和尺寸上接近成品套筒,主要加工完成粗车外圆和各个孔。 2.半精加工阶段 切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使被加工工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