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设开题报告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
整柱端剪力值以符合 强奸弱弯;角柱地震作用效应调整以抗扭转引起角柱内力增大。 梁抗弯截面设计取抗震和非抗震弯矩最大值进行配筋, (9)板配筋。 (10)板式楼梯设计。 (11)基础设计。 板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两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1)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 2)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 ,但小于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不知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 3)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时,可 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本设计中板采用弹性理论进行设计,板的厚度1401 lh(连续板 ),当为简支板式则1351 lh, 且 mmh 60 , 1l 为次梁的间距。 设计时可按不验算刚度条件取401lh ,对于单向板,板带可以简化为一支撑在次梁上的多跨连续梁,同时假定次梁对板的支撑为铰支,由此引起的误差则由折算荷载进行调整,折算荷载为 9 2gg p , 2pp 。 对于双向板,则可以采用编制好的表格进行表格计算。 框架梁截面尺寸计算 框架主梁截面高度 bh 可取 bl121~81 ,且不小于 400mm, bl 为主梁的计算跨度。 到需按最经济的方式计算时, bh 可直接去bl81,后经梁截面验算,若不满足要求在再做修改。 主梁截面宽度 b 可取 bh31~21 ,且不应 小于 250mm。 梁高可按房屋空间按需要适当减小梁高。 次梁按塑性理论计算采用弯矩调幅法进行内力重分布计算,计算出内力之后用包络图找出截面最不利内力,进行配筋计算。 框架柱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柱截面可做成方形 、圆形或边长相差不大的矩形。 初步设计时,根据柱支承的楼板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的产生的轴力 vN (考虑分项系数 ),并由 N=( ~ ) vN 及 cNc fNA 公式估算柱的面积 cA ,然后确定柱边长尺寸。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可根据抗震等级查抗震架构设计中表所得。 框架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框架是典型的杆件体系,近似计算方法很多,工程中最实用的是力矩分配法及 D 值法,前者多用于竖向作用下求解,后者用于水平作用下求解。 求水平地震作用时采用底部剪力法。 分层法 分层法就是就是将多层框架分为顶层、 中间层和底层三个计算单位(中间层可能有变化,应该再分计算),采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在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可假定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楼层的梁以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的弯矩和剪力,而对其他楼层框架和隔层的框架柱都不产生弯矩和剪力。 分层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接。 而实际上只有底层柱的下端才是固接,其余各柱的远端都是弹性支撑。 为了减少误差,在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除底层外其余层柱的线刚度取 的系数。 柱端的传递系数为 1/3,底层柱的线刚度不变,向柱底的传递系数也仍为。 具 体计算时,先通过对构件截面的选择计算出相应截面的刚度,从而求出整 10 体框架的相应线刚度。 再通过结构力学知识求解出各层框架的梁端弯矩,然后通过个构件的相对刚度求解出该层构件之间的分配系数,然后用所求得的梁端弯矩通过分配系数进行分配,从而达到节点的弯矩平衡。 由于每根柱子既是上层的下柱,又是下层的上柱,上下层的荷载是同是存在的,所以由恒载引起的柱端弯矩应由上下层的计算结构叠加,并将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再进行一次分配。 D 值法 柱的侧移刚度不但与柱本身的线刚度和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柱的反弯点高度 不应是定值,而应是个变数,它随该柱与梁之间的线刚度比、该柱所在的楼层位置、上下层梁之间的线刚度比以及上下层层高的不同而不同,甚至与房屋的总层数等因素也有关。 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以 D表示,此法又称“ D值法”或“横力分布系数”。 其实,它是对反弯点法求多层框架内力的一种改进。 ( 1) 柱侧移刚度 D 的修正 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假定: 1) 任意柱子与它本身相邻的各杆杆端的转角均为 ; 2) 与柱子上下相邻的两个柱的弦转角均为 ,并与柱子本身的弦转角 相等; 3) 与柱子上下相邻的两个柱的线刚度均为 ci ,并与柱子本身的线刚度 ci 相等; 4) 与反弯点法相比, D 值法的侧移刚度为2c 12hiD c, c 是修正系数,它表明由于节点转动,降低了柱的抗侧移能力( c 总小于 1),而节点转动的大小则取决于梁对柱节点转动的约束程度,梁刚度越大,对柱转动的约束能力就越大,节点转角越小, c 越接近于 1. 由此可导出边柱、底层柱的修正系数: 边柱: KKc 2,c21 i2 ii K ; 底层边柱: KKc .ciiK 1 ; 11 底层中柱:KK ,ciiiK 21 。 先根据各个构件的相对线刚度求的梁柱线刚度比值 K,再根据不同位置求出侧移刚度的修正系数 c ,最终求得各个柱的修正相对侧移刚度 D,根据 D 求得各个柱上分配得到的剪力。 ( 2) 各层柱子的反弯点位置 多层多跨框架在节点水平力作用下,可假定同层各节点的转角相等,即假定各层横梁的反弯点在个横梁跨度中央而该点又无竖向位移。 各层柱的反弯点位置与该柱上下端的约束条件有关,梁端约束刚度不同,两转角也不相同。 若上下端的转角相同,反弯点就在柱的中央;若上端转 角大于下端转角,则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大端,即柱的上端。 影响柱两端转角大小的因素有:梁柱线刚度比、该柱所在楼层的位置、上下梁线刚度比及上下层层高变化等。 1) 规程框架梁柱的线刚度比值及楼层位置的影响,即标准反弯点。 2) 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的影响。 若某层柱的上下横梁线刚度不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就不同于标准反弯点位置而必须加以修正,其修正系数为 y1。 对于底层柱,则 y1不用考虑。 3) 层高变化的影响。 若某层柱位于层高变化的楼层中,则此柱的反弯点位置就不时标准反弯点的位置。 上层层高较高时,反弯点向上移动 y2h,下层层高较高时, 反弯点又向下移动 y3h的距离。 对底层可不考虑 y3的修正值;对顶层可不考虑y2修正值。 综上所述,各层柱的反弯点高 hyyyyyh 3210 从而结合先前求得的各柱剪力算出各柱的弯矩,最终求解出整体框架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内力组合 ( 1)最不利组合:设计框架结构的构件时,必须求出各构件的最不利组合。 计算梁时,在算梁某截面的下部配筋时就必须找出此截面的最大正弯矩。 求上部钢筋时就要找出该截面的最大负弯矩,柱也是如此。 ( 2)控制截面:梁的控制 截面是梁端支座和跨中截面,支座指的事柱边缘处接卖弄。 对于柱,弯矩最大值在柱的两端,轴力和剪力通常在一层内无变化或者变化不大,所以柱的控制截面为上下两个断面。 12 梁柱截面配筋计算 ( 1)。土木工程毕设开题报告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相关推荐
更健康一点,但是艰苦的生活没有阻止我们求知的欲望, 我们 的实习生活很快 便 步入了正规。 很多的图根控制点都在路边, 车来车往 容易引起地面 震动, 影响读数以及测量数据的精度,水准管气泡偏离了中心,以及 刮风 都对测量读数 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 不稳定的 工作环境对我们 无疑 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大家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只为 达到更 高的精度, 不过 这样的考验对于我们更多的是磨练
检查 层厚度 板、墙 177。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177。 20 钢尺连续三档,取最大 值 钢筋起弯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 0 钢尺和塞尺检查 167。 钢筋绑扎施工注意事项 ( 1)钢筋绑扎前应准确放样,确保钢筋砼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完毕后,复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 振捣砼时防止碰撞钢筋,浇筑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出的钢筋位置
了全系统小企业会计准则考试,有力促进了全系统培训活动扎实开展。 XX 区局代表市局参加了省局小企业会计准则抽考,获得全省地税系总评成绩第一名。 三是按照省局要求,做好省、市税收高层次人才和税收领军人才的培训选拔工作,经过筛选,市局向省局推荐了四名培训对象。 按照市局会议要求,对参加省局“纳税服务明星”评比竞赛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进行通报嘉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精美文 档 值得收藏 3 奖。
差预计图 由经纬仪支导线的误差公式可得: 222 22222 sin 上上上上 nmlc aRcmmm iiyBAi 式中的 iii lR 2y sin及 等值可在 AutoCAD 图上量得,并列于表 中。 14 表 地面连接导线计算表 编号 Ryi Ryi2 Rxi Rxi2 边号 lisin2φ i licos2φ i li SA SC CA CD DA
................ 23 附录二 从机电路图 ........................................................................................................ 24 附录三 程序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