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 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 利用抗病品种: 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 , 抗病性比较稳定。 较抗病的品种有克新号 、 青海号等;  选种: 播种前精选种薯 , 淘汰带菌块茎 , 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  地势 :选择地势较高 , 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  合理灌溉 :有利于生长发育 , 提高抗病能力;  培土 :马铃薯生长后期 , 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侵染薯块的机会;  割秧 :在流行年份 , 收获前两周割秧 , 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 , 减低薯块带菌率。 ( 2)药剂防治  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进行药剂防治  可选用 70%加瑞农 、  72%克露 、  72%霜脲锰锌 、  %普立克 、  50%敌菌灵 、  50%退菌特。 甜菜病害防治技术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成云 第三节 其它作物病害 二 、 甜菜病害 ( 一 ) 甜菜褐斑病 ( 二 ) 甜菜根腐病 (一)甜菜褐斑病  甜菜褐斑病是甜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我国各甜菜产区均有发生 ,  一般可使块根减产 10%~ 20%,  含糖降低 1度左右 ,  发病严重的可使块根减产 30%~ 40%,  含糖降低 3~ 4度。  原料甜菜 、 采种甜菜均可发病。 侵染叶 、叶柄 、 根头 、 花枝 、 种球 , 以侵染叶片为主。  ( 1) 叶片:  发病初期 : 产生褐色至紫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 , 逐渐扩大为直径 3~ 4 mm的病斑 , 病斑四周由花青素形成褐色至赤褐色边缘 , 病斑中间较薄易破碎。  发病后期 : 病斑中央产生灰白色霉状物 ,病斑连接成片使叶片变干枯死。 叶柄上的病斑呈卵形或梭形。  ( 2) 根头 :  外叶先发病 , 逐渐向内叶扩展 , 致使老 叶陆续枯死脱落 ,  新叶不断受害 , 使甜菜根头不断向上延 伸 ,  造成根冠粗糙肥大 , 青头外露 , 状似菠 萝。  ( 3) 采种株  先在叶片上产生病斑 ,  后茎部出现病斑 , 多呈褐色长圆形。  甜菜花期后侵染花器 , 在种球上产生病痕 , 并有灰色霉状物。  种株发病要比原料甜菜早 10~ 15d。 甜菜褐斑病 诊断要点:  叶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 褐色至紫褐色,  四周有褐色至赤褐色边缘,中间较薄易破碎。  后期病斑中央产生灰白色霉状物。  真菌性病害: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 尾孢属。 初侵染来源: ( 1) 以菌丝团在病残体 、 留种株根头 、 种球上越冬 , ( 2) 春季温度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 , ( 3) 分生孢子借风 、 雨水传播 , ( 4) 分生孢子在叶面的水滴或露滴中萌发从气孔侵入 , 经细胞间蔓延 , 在叶片上形成病斑。 发病条件:  甜菜褐斑病发生和流行取决于:  气象条件、  越冬菌源数量  品种抗病性。 ( 1)降雨量 :  影响分生孢子的形成 、 扩展和侵入。  a只有降雨 、 大雾或灌水才能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