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内容摘要:

温为 ℃~ ℃,极端最高气温 ℃ (),历年最低气温为 1 月,平均为 ℃~ ℃,极端最低气温 ℃( 1977 年 11 月 30 日)。 每年 9 月为高温期, 12 月至翌年 2 月为低温期,并有霜冻和降雪发生。 多年平均降雨量 ,最大年降雨量 ,最大月降雨量为 ( ),最大日降雨量 ( ),最小年降雨量 ,降雨一般集中在 6~ 8 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40%。 年平均蒸发量为。 最大风速 ( 和 )。 多年平均雾日数。 年平均绝对湿度为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 武汉地区原属云梦泽东南角沼泽地带,由于地壳沧桑变迁,水流夹带大量泥沙落淤,江湖分离,水流归槽,形成了河流的雏形。 通过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汊道合并,洲滩与河岸反复分合,逐渐形成今日的双汊形态。 市区内河网湖泊水系发达,其中水域总面积约 191km2,约占市区总面积的 14%。 区内水系以长江为主要干流,南由龟山入境,北于武汉长江二桥出境,过境长约 ,江面宽 1080~ 1380m,其支流主要为汉水。 长江武汉河段的水量、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干流和汉江支流。 其水沙变化受水文年的随机影响,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武汉关水位:历年最高水位 ( ,吴淞高程),历年最低水位( ,吴淞高程),多年平均水位 (吴淞高程)。 最大流量76100m3/s( ),最小流量为 4830m3/s( ),最大输沙量为 亿吨 /年,最小输沙量为 亿吨 /年,多年平均悬移质中值粒径 为 ,多年平均河床质中值粒径为。 武汉市 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 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 第 1 标段 沿线地表水体主要为零星分布的鱼塘及藕塘。 武汉市二 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 1 标段 投标文件 52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三 、 拟建场区 区域 地质构造 特征 武汉市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葛店 汉阳褶皱带。 区内大地构造跨及扬子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襄(樊)-广(济)深大断层为界,中南部隶属扬子准地台的四级构造单元武汉台褶束,北部为秦岭褶皱系之四级构造单元新洲凹陷之南缘。 由于经历了大别、扬子、加里东、华力西- 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使区内构造更趋复杂。 新洲凹陷是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武汉台褶束由古生界及早三叠系组成的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复式褶皱组成,并伴有与轴线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走向断层及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或近南北向的断层。 武汉市区内地壳由于受燕山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致使古生代及中生代早中三迭世地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紧密线状褶皱。 褶皱形态总的来讲呈两条带状,即市区南部的构造剥蚀丘陵区及东北部的青山镇一带,两组褶皱带在市区东部有渐趋重合之势。 褶皱形态以紧密线状为主, 背斜较宽阔,一般隐伏于地下,构成谷地,向斜狭窄,构成丘陵主要骨架,轴面大多向南倒转。 背斜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由二叠系或三叠系地层组成。 其特点为轴线呈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并略向南凸出的弧形,西端有向北偏转之势。 第 1标段建设场区 大体沿垂直 NWSE 走向的新隆 豹子澥复式倒转向斜轴方向通过。 该复式向斜西起蔡甸区新隆、高庙,经长江东至江夏区豹子澥,长约 60 公里,宽 2~ 6 公里,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两翼由志留系 二叠系组成。 北翼倒转,倾向北,倾角 50~ 80 度,南翼正常,倾向北,倾角 45~ 70 度。 该复式向斜被NESW 走向的舵落口断层、沌口断层、中南水泥制品厂断层等多处切割成,使其不连续,其中中南水泥制品厂断层从场地附近通过。 根据钻孔揭露, 场地下伏武汉市二 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 1 标段 投标文件 53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岩主要为 三叠系大组冶页岩、泥灰岩、灰岩及二叠系炭质页岩、灰岩 , 沿线古地形低洼处堆积了 白垩 下第三系砂岩及上第三系粘土岩, 第四系 覆盖 层厚度一般 为 30m左右。 第 1 标段 沿线场区及附近区域 内断层 构造不 发育,主要见有 青菱寺 压扭性断裂 (近 南北 向)。 本区域 断层均属古老构造运动形成,为物探推测、航卫片解释所得,其上又被 近三十 米的第四纪土层所覆盖,且没有全新世构造运动的活动迹象。 因此, 第 1 标段沿线场区 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 较 适宜工程建设。 根据资料记载,武汉市迄今为止尚未发生 5 级以上的地震,虽然地震活动频繁,但多以弱震出现,具震级小、烈度偏高的特点。 拟建场区 不存在发生强震的构造环境条件,地壳稳定性好。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武汉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约为。 图 2 场区 基岩地质构造 图 武汉市二 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 1 标段 投标文件 54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四 、 拟建场区 地形地貌 及 地基岩土结构 概况 武汉市 二 环线 武昌 段 (雄楚大街 武咸公路) 工程勘察项目 第 1 标段 拟建场地处 于长江南岸Ⅰ级阶地 (部分地段隐伏 Ⅱ 级阶地) 的平坦状平原区,属河流相阶地,高程 22~ 24m。 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一般小于 2m。 拟建场区现状主要为道路、民宅和耕地。 根 据 我院 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所查 勘察资料 , 武汉市 二 环线 武昌 段 (雄楚大街 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 第 1 标段 沿线 岩土的大致构成如下: 工程地质分层表 表 1 序 号 地质年代及成因 地层 编号 地层 名称 层厚 (m) 层顶 标高 (m) 岩性特征 1 Qml 11 杂填土 ~ ~ 杂 色,稍 中密,局部松散,主要由碎石 、石块 及粘性土构成,其中硬质物含量约 2040%, 大部分 堆填时间大于 10年。 2 Qml 12 素填土 ~ ~ 褐黄色、灰黄色、灰色,稍密,局部中密,主要成份为粘性土, 局部为淤泥质粘土, 局部含少量碎石及砖渣, 大部分堆积时间大于 10 年。 3 Q4l 2 淤泥质 粉质 粘土 ~ 灰色,流塑状,饱和,具腐臭味,偶含 螺壳。 4 Q4 al 31 粉质 粘土 ~ ~ 褐灰色、灰黄色 , 可塑~ 软塑,局部可塑,饱和。 5 Q4 al 32 粉质粘土 ~ ~ 黄褐色、灰褐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 6 Q4l+al 4 淤泥质 粉质粘土 ~ ~ 灰色,流塑~软塑 ,饱和,具腐臭味,局部夹薄层粉土,偶含螺壳。 7 Q4 al 5 粉质粘 土夹粉土、粉 细 砂 ~ ~ 灰色,软塑 ~可塑 ,饱和,夹 松散状 粉土、粉 细 砂。 8 Q4 al 61 粉 细 砂 ~ ~ 灰色,稍密,局部松散,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局部 夹粉土。 9 Q4 al 62 细 砂 ~ ~ 灰色,局部夹粉砂,饱和,中密,成份 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 10 Q4 al 62a 粉质粘土 ~ ~ 灰色, 软~可 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细砂。 11 Q4 al 63 中 砂 ~ 灰色,饱和,中密,成份以石英、长石武汉市二 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 1 标段 投标文件 55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为主,含少量云母。 12 Q4 al 64 中粗砂 夹砾卵石 ~ ~ 灰色,饱和,稍 中密,含少量砾卵石,其成份以石英砂岩及石英岩为主,少量为燧石,多呈园状及次园状,粒径一般,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约 5cm,含量 1035%不等。 13 Q2 al+pl 71 粉质 粘土 ~ ~ 黄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 14 Q2 al+pl 72 粘 土 ~ ~ 灰黄 色,硬塑,局部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 15 Q dl+pl 8 含碎石 粉质 粘 土 ~ ~ 棕红色,可 塑,局部 软 塑,饱和, 碎石含量约 10~ 20%, 粒径一般为 ~5cm,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为 10cm, 碎石成份主要为灰岩、硅质岩及砂岩,呈棱角状。 16 Q el+dl 91 残坡积 粘性土 ~ ~ 黄红、黄色,硬塑, 局部可塑, 饱和,局部夹泥质页岩强风化碎石。 17 Q el+dl 91a 残坡积 粘性土 ~ ~ 灰 黄色,硬塑, 局部可塑, 饱和,局部夹 强风 化状 碎石。 18 Q el+dl 92 红粘土 ~ ~ 棕红色、黄色,可塑,局部硬塑,饱和, 局部夹少量灰岩碎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