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热点问题的历史解析内容摘要:
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从 2020年底开始至今尚未完全结束。 阿拉伯之春 背后的问题:长期专制、贪污腐败、缺乏民主、不关心民生 涉及问题 1: 古今中外的民主制度 涉及问题 2: 国家稳定与发展 如,唐朝的发展 涉及问题 3: 互联网发展 中国处于重要历史转折期 “十二五”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是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是推行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 , 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五年。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才能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保障。 有专家说,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具备一种 “ 金三角 ” 的社会结构,由工会代表劳方(雇员 ),由雇主协会代表资方 (雇主 ),由人大和政府代表国家。 目前,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反差大,应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形成 “ 劳资谈判 ” 协商的机制。 总之,解决分配问题要做到,提高工资收入,有钱可花;完善社会保障,有钱敢花。 涉及内容 1: 罗斯福新政中 《 全国劳工关系法 》 涉及内容 2: 基层民主建设 《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举国上下在思考文化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武器,一打就败。 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不打自败。 文化建设 软实力背后有魂。 文化本身就是精神产品,但是文化背后还有精神,这是文化的灵魂,文化的主心骨,文化的精气神。 今日中国社会文化精神最核心的东西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 快速发展转型的中国社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吗。 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去鼓舞斗志 ?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怎能引领社会风尚。 我想要说的是我自己对于全球化的态度是说,第一个它是不可挡的。 第二个,可能是要有你相当深思而且是戒备的态度去面对它。 全球化以这样一个速度席卷全球,尤其是四分之一的华语人口,可能是更有一种责任去追问自己说,我到底给全球的文化体制的健康跟多元的这个方向,我们做出了多少贡献。 我们可以做什么贡献。 对全球化可能有这样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在那里。 涉及内容 1: 中国传统节日(给材料,考背景) 涉及内容 2: 中国古代思想 涉及内容 3: 中国古代科技 涉及内容 4: 新文化运动 涉及内容 5: 中外教育中设置的课程 欧洲教育重哲学和经典,基础好,故头脑灵活,较易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涉及内容 6: 全球化中如何保持我们的文化 北京精神 爱国、包容、创新、厚德 涉及内容: 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开国大典等 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 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 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结合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 8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 1921年 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成立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 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 ( 2)开辟 “ 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 ” 的新道路 (19271949) ( 3)建立统一战线 ——革命力量的探索 ( 4)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1927—1949) ( 5)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辛亥革命 100周年 涉及问题 1: 晚清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涉及问题 2: 孙中山 “ 三民主义 ” 的提出(民生) (一)背景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 ——孙中山 《 建国纲领。高三复习热点问题的历史解析
相关推荐
年( 1760),清政府向中 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右图)主要 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C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回答:( 1)根据图示分别指出不同序号曲线所代表的四种经济成分, 其中最能体现当时时代进步潮流的是哪一种。 答:( l)代表成份:①自然经济;
• 教师对数学(知识、思想)的理解 • 教师的教学智慧; •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 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 教师的心理状态 ( 2)学生决定教学是否成功 学生的人数(班额); 学生的一般特征:学生的一般特征指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学生的起点能力:在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原来具有的学习准备状态。 学牛起点能力包含三个方面 :知识起点能力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对这一段中的 “ 中国的脊梁 ” ,应该怎样理解呢。 例如:教材第71页 “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 57 有人说: “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 , 那些不甘屈服 、 奋起反抗的人们 , 是民族的脊梁。 ” 有人说: “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 , 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 , 是民族的脊梁
没有明确说明的知识教材中出现是否要讲,程度如何把握。 结构上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 课本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有些内容上与中学相距太远:如“ 3S” 技术知识的处理上比较困难。 有些概念叙述的与以前的版本或不同版本之间不同。 地理名词 水循环 自然资源 概念 1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 大气圈 、岩石圈 、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现民生主义最初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 孙中山对此满怀信心,指出:“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言。 ” 《 农商部统计报告 》 ,这一时期所设工厂分别是: 1910年986家, 1911年 787家, 1912年 1502家, 1913年 1378家, 1914年 1123家。 北洋军阀、蒋介石三个时期任何一年的建设投资。 今年投资的重点,集中在水利、铁路和纺织这几个主要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