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温度报警器设计内容摘要:

为本系统温度检测传感器 DS18B20 的电路的设计。 通过它来检测外部的温度的变化。 图 34 为本系统的显示部分电路设计。 通过 LCD1602 来显示测得的温度和系统的工作状态。 图 32 原理图 图 33 DS18B20 原理图 图 34 1602 液晶显示原理图 (四)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 ,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 ,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 5 工作的系统 .对 51 系列单片机来说 ,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 :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按键输入、显示输出等。 应用 AT89C52 单片机设计并制作一个单片机 最小系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① 具有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功能。 ② 使用单片机片内程序存储器。 ③ 具有基本的人机交互接口:按键输入、 LED 显示功能。 ④ 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单片机 I/O 口可方便地与其他电路板连接。 由于本次设计中并没有按键输入功能,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为最小系统,使用它来称呼只是为方便叙述。 (五) AT89C52单片机芯片引脚功能介绍 单片机的 40 个引脚大致可分为 4 类: 电源、时钟、控制和 I/O 引脚。 1. 电源 : ⑴ VCC 芯片电源,接 +5V; ⑵ VSS 接地端; 2. 时钟 :XTAL XTAL2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3. 控制线 :控制线共有 4 根, ⑴ ALE/PROG: 地址锁存允许 /片内 EPROM 编程脉冲 ① ALE 功能:用来锁存 P0 口送出的低 8 位地址 ② PROG 功能:片内有 EPROM 的芯片,在 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 外 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 /备用电源。 ① RST ( Reset)功能:复位信号 输入端。 ② VPD 功能:在 Vcc 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 内外 ROM 选择 /片内 EPROM 编程电源。 ① EA 功能:内外 ROM 选择端。 ② Vpp 功能:片内有 EPROM 的芯片,在 EPROM 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 Vpp。 4. I/O 线 80C51 共有 4个 8 位并行 I/O 端口: P0、 P P P3 口,共 32 个引脚。 P3 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AT89C52 芯片的封装有 PLCC、 PQFP 以及 DIP— 40,本设计采用的是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 其封装形式如 (图 35)。 6 图 35 AT89C52 DIP40 封装 5 相关引脚及功能: P0 口: P0 口是一组 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 I/O 口(引脚 32~ 39),也即地址 /数据总线复用口。 一般在使用时,需外加上拉电阻。 P1 、 P P3 口: P1 (引脚 1~ 8)、 P2(引脚 21~ 28)、 P3(引脚 10~ 17)是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 16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送出高 8 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 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输出 P2 锁存器的内容。 P3 口 除了作为一般的 I/O 口线外,每个引脚都具有第二功能。 RST:复位输入(引脚 9)。 当振荡器工作时, RST 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 (引脚 30)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 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 8 位字节。 PSEN:程序储存允许( PSEN)输出(引脚 29)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EA/VPP:外部访问允许。 欲使 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 0000H— FFFFH), 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如 EA 端 为高电平(接 Vcc 端),CPU 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7 图 36 振荡器 6 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是单片机正常工作的基础, AT89C52 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 XTAL1 和 XTAL2 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