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船台和码头上的外场作业;扩大分段预装,减少船 台上的现场舾装;扩大机械化焊接,减少手工焊接。 8 ( 3)船厂劳动力负荷及劳动组织形式 —— 建造方针的选择,要考虑劳动力负荷的均衡及工程的协调。 当劳动力足够时,可扩大采用岛式建造法的范围;反之,当劳动力不足时,应考虑与其适应的其它的建造方法,如塔式建造法等。 此外,还应注意分段制造和船台装配阶段的焊接。 ( 4)船厂与其它厂的协作情况 —— 当船厂的外协作条件较好时,应尽量扩大船舶舾装件的外协作范围。 当条件成熟时,还可实行设备单元舾装的外协作,从而进一步扩大预制预装的范围;也可将部分分段“扩散”到厂外制作”,以利提高本企 业的总装程度。 ( 5)船厂的技术的改造规划 —— 船体建造方针中目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尽可能与船厂技术改造的规划相适应。 ( 6)所建船舶的类型、尺度和结构特点 —— 船长较大(例如超过 120m)的船舶,船体分段数量较多,为了扩大施工面,可以采用岛式建造法;船长较小的可采用塔式或总段建造法。 ( 7)所建船舶的生产批量 —— 当定型或大批量建造船舶时,可增加必要的专用装备,组织专线生产或流水线生产。 船体建造方针 综上所述,在选择船体建造方针时,首先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充分熟悉设计图纸、船厂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 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方案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局部性和全局性等矛盾,求得合理的解决,使之符合提高工效、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总要求。 因此,根据该船的特点以及制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设计该船采用岛式建造法,以 411P 分段为基准分段。 3 船体分段划分与编码 船体分段划分的一般原则 ( 1)从结构特点和强度考虑 ① 环形接缝应尽可能避免布置在船体总强度或局部强度的受力位置。 如船舯、船梁剖面突变处,以及每一肋骨间距的中点。 ② 结构应力集中的区域,如甲板大开口(货舱口)的角隅处、上层建筑的末端、主机基座纵桁末端、双层底向单底结构过渡的部位,应避免布置分段接 9 缝。 ③ 对纵骨架式的船体,应尽可能减少横向分段接缝的数目;为保持一定的长度,必要时可将分段作纵向划分。 对横骨架式的船体,一船则不宜作纵向划分,以减少横向接头。 ( 2)从工艺和施工条件考虑 ① 在一般情况下,底部分段的划分,大型船舶以重量为主要考虑因素,中、小型船舶以尺寸和形状为主要考虑因素;舷侧曲面分段则主要考虑尺寸和形状,同时也要考虑加强和翻身吊运的方便性;首、尾总段则主要考虑重量,同时考虑翻身吊运的方便性。 ② 分段应尽可能根据钢板 的尺度(长度和宽度,但主要是长度)划分,以减少对接缝,提高钢材利用率。 ③ 底部、舷侧和甲板分段的端接缝,应尽可能置于同一横剖面内,形成整齐的环形接缝,以简化安装工艺,保证焊接质量。 ④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装配和焊接的方便性。 尽量在大接缝处创造比较良好的操作空间,同时还要照顾到分段的通风、透气、透光等条件。 ( 3)从生产计划与劳动量来考虑 ①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工厂的劳动组织及场地面积。 ②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对生产条件变化的适应性。 除了采用“组合分段”的划分方法外,还可借助板缝的布置,使分段扩大或缩小,以满足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设备条件下建造的需要,并且不必为改动图纸而增加准备工作量。 此外,从适应多种造船方法的需要考虑,分段的端接缝宜在横向环形接缝。 ③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船台工作量的平衡。 ④ 采用岛式建造法时,应尽量减少船台安装工作的相互牵制,尽量创造封闭的安装区域。 ( 4)从起重运输能力考虑 工厂的起重运输能力是决定分段尺寸和重量的主要因素。 所谓起重运输能力,是指船体装配焊接车 间的起重能力、船台起重能力、车间运出分段时的输送条件和方法,以及分段翻身的条件和能力等。 比较理想的分段重量,应接近车间和船台的最大起重量,且以能用一台起重机吊运为宜;分段尺寸则应在起重运输 10 条件允许范围之内。 船体分段的划分 底部分段的划分 ( 1)分段长度 根据船舶类型和目前使用的钢板规格,小型船舶可取 10~ 12m,中型船舶取12~ 18m。 在起重能力受限制时,中型船舶也可取 9m 左右。 大型船舶可取 6~9m;当采取纵向划分时,也可取 12~ 18m,最在不宜超过 24m。 ( 2)分段的纵向划分 中 、小型船舶不作纵向划分。 大型船舶的底部当为纵骨架式时,可采用纵向划分,但对横骨架式,应尽量避免作纵向划分,以减少对接的工作量。 分段纵向接缝的位置,当划为两个分段时,应在中桁材附近;当划为三个分段时,应在旁桁材附近;同时,接缝处的结构宜呈阶梯型布置。 ( 3)分段的横向划分 双层底一般均划成环形分段,两端应尽可能带有实肋板或水密肋板。 对纵骨架式船底,其纵骨可在水密肋板处切断。 分段接缝的外板、内底板及骨架,通常以采用平断面形接头为宜。 ( 4)分段高度的划分 正造的双层底分段,其与舷侧分段的接缝位置,可高出下边 仓肋板上端150~ 180mm (当位于近首、尾部时),也可低于下边仓肋板上端约 150~ 180mm(当位于船舯部位时),以利舷侧分段的安装。 反造的底部分段,则可排列在内底板以上 200~ 300mm处。 单底分段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肋板上缘 200~ 300mm。 甲板分段的划分 ( 1)分段的长度 根据钢板的规格,一般以 12~ 18m为宜,最大不超过 24m。 ( 2)分段的横向划分 分段的端接缝应尽量避免位于舱口角隅或将舱口割开,而以形成“回”字形分段为宜。 当舱口宽度大于船宽一半,或舱口长度较大且舱口与舱 口之间相隔距离很近 11 时,按以上方法划分的分段其刚性很差。 此时应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以保证舱口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分段的接缝应尽量布置在横舱壁附近,以利船台装配。 分段接缝处的板和骨架的参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