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ALE 禁止位无效。 PSEN—— 程序储存允许( 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 AT89C52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 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 PSEN 信号。 EA/VPP—— 外部访问允许,欲使 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 0000HFFFFH),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 LB1 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 EA 端状态。 如 EA 端为高电平(接 Vcc 端), CPU 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 器的指令。 FLASH 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 +12V 的编程允许电源 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 12V 编程电压 Vpp。 放大电路的设计 放大器是一种三端电路,其中必有一端是输入和输出的共同 “地 ”端。 如果这个共 “地 ”端接于发射极,则称其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此次设计正是利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原理。 其放大电路主要作用于声音信号的放大,利用两个三极管( 8050)对模拟声音心号进行放大,使效果更真。 图 1 为喇叭驱动电路,扬声器接单片机的 口,喇叭安装在箱体中。 图 1 声音放大电路 显示电路的设计 此次设计数码管电路显示为主,当有按键被按下时,数码管显示该按键键号,同时,扬声器发出该键的音阶。 比如:当 1号按键被按下时,数码管显示 1,同时发出 dao 的 6 音阶,当 2号被按下时,数码管显示 2,同时发出 re 的声音„„。 数码管电路,选用共阳数码管, A~DP 依次接单片机 ~。 图 2 数码管显示电路 键盘电路的设计 对于电子琴来说,键盘是必不可缺的东西,每个声音的发出都要靠按键 的驱动,只有按键被按下时才有信号输入,此时被单片机读取,软件分析后,发出执行指令。 图 3 电路中按键连接 另外为了增加该次设计的动态效果,增加了一个闪亮二极管( LED) ,即 LED 电路,LED 接单片机的 口。 注意,这里的 LED 是那种通电自己会闪的,这样才能有视频中的效果: 7 图 4 发光二极管 3 软件的设计 程序的设计 单片机的应用中,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就像人的脑袋和大脑一样,单片机是脑袋,而程序就是脑袋中的大脑。 没有程序的单片机只能是一个空壳,根本无法完成任何操作。 此次设计流程图如下: 图 5 流程图 此次设计利用 AT89S52 单片机控制,每当有按键被按下时,产生一个中断信号,然后单片机识别后,发出相应指令,执行操作。 数据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此次设计采用数码管显示, 数据显示子程序采用单片机中断过程,当每有一个按键 8 按下时,检测到 有低电平信号,然后调用子程序在数码管上 显示相应键号。 首先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有按键按下继续判断是那个按键被按下,判断完毕后,显示相应键号,如果没有按键被按下继续判断。 键盘扫描子程序的设计 本电子琴提供了 11 个 按键, 当按下单个键时, 产生一条信号, 当某个键值被释放时,发送对应的音符关消息。 这些 信号 通过串口发送 给单片机 , 从而 产生音乐 效果。 音乐的时值由按键的时间长度控制,当按键被释放,实时产生 信号 ,关闭被释放的键值音。 由 P2 口的 ~。 如下图 图 6 键盘扫描子程序流程图 4 设计总结 通过此次设计深入学习了单片机的知识与运用,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掌握了单片机硬件以及软件的基本知识。 本文所述基于 AT89S52 单片机的控制系统 , 虽然电子琴能够顺利完成音乐功能,但也有缺陷。 由于电子琴采用的是特定人识别语音方式,理论上只能识别训练者的命令,但实际上由于误差,电子琴显得很粗糙。 所以,在外形设计上,还有待提高。 致谢 对于此次设计,我付出了不少心血,在此特别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同时此次设计丰富了自己的所学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 学习能力,对单片机也有了新的认识。 感谢同学 及室友对我的帮 助和指点 , 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 ,我是很难完成此 9 设计的。 我衷心的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同学一帆风顺。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10 附录 1 电路原理图 X T A L 218X T A L 119A L E30EA31P S E N29RS T9P 0 .0 /A D 039P 0 .1 /A D 138P 0 .2 /A D 237P 0 .3 /A D 336P 0 .4 /A D 435P 0 .5 /A D 534P 0 .6 /A D 633P 0 .7 /A D 732P 1 .0 /T 21P 1 .1 /T 2 E X2P 1 . 23P 1 . 34P 1 . 45P 1 . 56P 1 . 67P 1 . 78P 3 .0 /R X D10P 3 .1 /T X D11P 3 .2 /I NT 012P 3 .3 /I NT 113P 3 .4 /T 014P 3 .7 / R D17P 3 . 6 / W R16P 3 .5 /T 115P 2 .7 /A 1 528P 2 .0 / A 821P 2 .1 / A 922P 2 .2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