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8日,阴霾笼罩下的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囚内容摘要:

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 中国: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亡。 ( 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俄国:沙皇直接发动、领导了改革( 领导 )。 日本:天皇一直支持改革( 支持 )。 中国:前期 光绪 皇帝支持改革,后期 慈禧 太后破坏了改革( 阻碍 )。 ( 3)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 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 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 有一种观点认为: “ 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 19世纪 60年代到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 请回答: ( 1)简要说明当时我国 “ 近代化 ” 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① 经济: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近代工业出现。 ②军事: 19世纪 8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逐步建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陆军逐渐建立。 ③文化: 西学的传播;新式学堂、译书局、报馆的创办;留学教育开始。 ( 2)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结局如何。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局: 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失败。 ②北洋船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 ③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近代化。 结论: ①只有赢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近代化。 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近现代化。 2020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 ,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 ,吾中国国土之大 ,人民之众 ,变法三年 ,可以自立 ,此后则蒸蒸日上 ,富强可驾万国。 ” —— 摘自 《 戊戌变法 》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 康有为的 《 新学伪经考 》 和 《 孔子改制考 》 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 说经家一野狐也 ”。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 摘自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 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 ,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朝野震骇 ,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摘自 《 梦蕉亭杂记 》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 “ 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 的历史背景。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