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摘要:

指标体系获得财政部门批准的。  第三层次:单位自评可行吗。  对一些地区以 单位自评为主 ,我未研究。 但理论上:在信息不对称下,代理人易产生 ‚机会主义行为‛ ,单位自评也不符合 公正性 要求,故应谨慎对待。  建议在自评中抓好: ①指标体系应经财政批准;②公示评价结果。 必要时应公示资料来源; ③加强抽查。 主要是指标设置、程序、资料来源、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并公示抽查结果,防止 走过场。 返回 二、绩效指标建设的科学规则  (一 )何为绩效指标。  (二 )绩效评价 上的 科学 与“伪科学”斗争  (三 )绩效指标建设规则  1,绩效公式及其应用建设上的难题  2,绩效指标公式的推导  3,绩效指标建设规则  4,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三维标准  (四 )绩效指标的价值标准:一观三论  1,‚花钱买服务‛的理财观  2,公共委托代理论  3,结果导向管理论  4,为‚顾客‛服务论  本章结束,返回 (一 )何为绩效指标。  指 用于测量公共支出效果的指数或指数体系。 指数是相对数, 绝对数不能称为指标。 绩效指标可以是某一独立指标,也可是由多项指标组成的体系;  在后种情况下,单个指标以指数形式反映某一方面绩效。  科学的绩效指标是实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绩效指标设置和评价方法不科学、不规范,评价结果将缺乏公信力,甚至误导。 可见,绩效指标建设具有关键意义。  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是绩效评价中最困难的部分,原因是公共支出效果具有外部性 (社会性 ),无法用利润等内生指标去评价。 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研究其规则。  返回 (二 )绩效评价 上的 科学 与“伪科学”斗争  科学指一切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人们能理解并借助一定方法测量或验证的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它具有逻辑性 (可理解性 )和可验证性 (实践性 )特点。 科学的评价必有公信力  绩效指标是中外遇到的共同难题。 2020年美国出台 GPRA以来,围绕着绩效指标充满着科学与‚伪科学‛斗争。 对此,可看 2例:  例 1:在美国 “ 评价结果用不上 ” 的问题;  例 2:美国以 PART替代按行业和项目绩效评价  奥巴马政府取消了 PART,通过设立 首席绩效官 、 确立单位领导的绩效责任、建立自上而下的绩效目标、强化结果导向和绩效管理透明化等措施, 强化了 GPRA。  这表明,绩效评价有自身规律,只有按规则办事,才能发挥作用,成为改善公共管理的工具,否则就无从谈起。 返回 (三 )绩效指标建设规则  1,绩效公式及其应用建设上的难题 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按绩效评价规则,建设绩效指标呢。 对此,应将从绩效的概念,即公式 1谈起。   公式 1在引入 有效公共服务、公共支出 后 ,产生了两个问题 :  (1)测量有效公共服务 Su上的难题。  它无法采用利润等综合指标,而只能采用与支出相关性较强的统计指标。 如义务教育绩效中教育普及率、教育质量等。 但由于它们是单项性的 ,需要多指标,多角度描述,才近似地反映 有效公共服务。 因指标计量单位不同 ,无法简单相加。 因而,如何综合地反映支出的效果。 是难题。  (2)测量公共支出 F上的难题。  F包括当年的财政投入和以前的投入 (条件 ),同样无法简单相加。 返回 uf S) E = F有效公共服务绩效( 或财政效率 公共支出2,绩效指标公式的推导  按公式 1,可获得: (公式 2)  其中:  或者:  (公式 3)  或将公式 3演化为:  (公式 4)  其中: F1,F2,„ , Fi, „ Fn公共资源投入 ,且;  r1,r2,„ ri„ rn为系数;  为绩效指标。  可见,若能满足, 则公式 4成立。  公式 4称为绩效指标公式,以文字来表述,则为:  业绩值 =指标 1 权值 1 +指标 2 权值 2 +指标 3 权值 3 +… (公式 5)  绩效指标公式的作用:①将财政绩效评价由除法转为加法;②提出了相应规则,按此办事就能获得科学结果。 返回 12f...) E =Fns s s  绩效( 或财政效率公共支出12f) E . . .nSSF F Fs   绩效( 或财政效率12f 1 212) E ... n nnSSr r rF F Fs      绩效( 或财政效率12 ... nus s s s   12F .. . nF F F F    iFisii irF F iss3,绩效指标建设规则  ① 单项指标反映了某一绩效方面,组合成体系才能全面反映财政绩效。 绩效指标应围绕 有效公共服务 建设,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重要方面;  ②单项绩效指标应符合指数化要求。 其数据应来自被评价者的统计、会计,并核查其真实性。  ③在组成指标体系时可采用 两两对比法 赋予各指标权值 ri。 其规则是绩效指标越重要, ri就越高。  ④建立 标准值 和 评价公式 ,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质量。 评价标准值 可以是行业先进值,但在对象样本较多时,也可用正态分布来计算标准值。  ⑤ ‚ 资源不转移 ‛ 是评价绩效指标体系优劣的重要标准。 它指绩效评价不应将大多数人认为好的评价为差,将差的评价成好,从而导致公共资源转移。 图 绩效标准的两种计算方法  通过科学计算,可形成一定区分度。  返回 0 +Q +2Q 2Q Q 52 64 76 88 100 分值标准 业绩值标准 业绩值 频数 0 40 业绩值 分值 100 4,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三维标准  (1)科学性标准  ①符合绩效指标建设规则的要求;  ②建设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框架。  参考 ,建议采用投入类、产出与效果类、能力类和满意度类等四维框架。 由于它较好地诠释了指标的逻辑关系,有利于精简冗余指标,因而具有参考价值。  指绩效指标应结合行业特征,基础数据应出自被评价者的会计、统计资料,且符合口径清楚、易采集、易鉴别真伪等要求。  不宜将“效率性”等用于描述绩效评价结果的指标,作为绩效指标。 否则会陷入逻辑上“论点 =论据”循环,使评价结果缺乏公信力。  (1)评价 结果 应符合资源不转移标准。  除非有充分理由,否则就不应将大多数人认为好的评价为差,导致公共资源转移;  (2)指标应反映公共价值,并具有区分度。  使被评价者通过分析,发现管理上的长处与不足。  总之,绩效指标规则体现了公共管理科学化的要求,违背了这些,财政评价将是缺乏公信力的“假评价”、“伪科学”。 返回 (四 )绩效指标的价值标准:一观三论  上文虽然论述了绩效指标规则,但在具体确立绩效指标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