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学讲义内容摘要:

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其目标为: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和不同的岗位上获得适当的人选(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 一方面满足变化的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组织同现有人员 的潜力,使组织和员工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一、人力资源计划过程: 分析问题:长期战略计划(宗旨、环境、目标、战略) 企业需求(对 HRP要求);外部因素 预测需求:中长期经营计划(计划方案、开发新项目所需的资源组织策略) 雇员数量、雇员结构、组织和工作设计、可供的和所需的 年度计划(目标、预算、项目计划与安排、对结果的监督与控制) 制定行动方案(人员审核、招聘、提升与调动、组织变动、培训与发展、工资与福利 第 3 页 3 二、人力资源规划层次: 总体规划:有关计划期同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 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的预算安排。 如:据某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公司人员总数从目前的 3000人扩大到 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 15%以上, 90%以上员工应达到高中或中技水平,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 5万元。 总任务包括举办大规模培训、人员招聘等。 总政策包括提高专业人员待遇、改革人事制度等。 实施步骤,第一年补充 500人,培训 500人;第二年。 总预算为人力资源总额每年 2500万元(包括工资总额的增加及培训费用)等。 业务计划,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 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 、退休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由目标、任务、政策、步骤、预算等部分组成。 计划类别 目标 政策 步骤 预算 总规划 总目标:绩效、人力总量、素质、员工满意度等 基本政策:如扩大、收缩、改革、稳定等 总体步骤:按年安排,如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 总预算(万元) 人员补充计划 类型、数量对人力结构及绩效的改善等 人员标准;人员来源;起点待遇 拟定标准(月):广告宣传、考试、录用 招聘、挑选费用(万元) 人员使用计划 部门编制,人力结构优化及绩效改善,职务轮换辐度 任职条件;职务轮换范围及时间 按使用规模、 类别及人员状况决定的工资、福利预算 人力资源规划期限(短、中、长期)应与企业总体规模一致。 主要取决于企业环境的确定性、稳定性以及对人力素质的要求。 有效人力规划需考虑的因素: ( 1)参考同类行业的组织形式、配置、功能、效率、缺失 ( 2)预测未来 35年组织的可能变化(行业趋势、战略) ( 3)各功能人员的总人数预算与公司业务发展的关系(未来 35年) ( 4)组织的形式、功能配置、动作部署、各级管理人员的比率(层次与幅度)以及其他各级人员的比率 ( 5)是否需要设立共同事务功能中心 ( 6)如何配置多 功能人员 ( 7)考虑弹性工作时间的安排 ( 8)部门功能配置的重叠原则 ( 9)打破职责与职位的教条式安排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第 4 页 4 (一)步骤: 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组织结构的检查与分析、职务说明书、核查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预测人力资源需求 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外部环境:经济、技术等;内部因素:战略和发展计划,业务范围、财务预算等;人力资源自身因素:退休、辞职、合同终止等),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 结构和时间等进行估计。 *典型步骤:根据职务分析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将上述统计结论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统计结论;该统计结论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部门的工作量;根据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增加的职务及人数,并进行汇总统计;该统计结论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对预测期内退休人员进行统计;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情况进行预测;将前两项统计和预测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未 来人力资源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汇总,得到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预测人力资源供给 ( 1)内部人员拥有量预测,根据现有人力资源及其未来变动情况,预测出规划期内各时间点上的人员拥有量 ( 2)外部供给量预测,确定在规划期内各时间点上可以从企业外部获得的各类人员的数量,侧重于关键人员,如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步骤:进行人力资源盘点,了解企业员工现状;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史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向各部门的人事决策人了解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情况;汇总得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整体供给的地域性因素(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整体现状、所在地有效人力资源的供求现状、所在地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公司薪酬对所在地人才的吸引程度、公司能够提供的各种福利对当地人才吸引程度、公司本身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性因素(全国相关专业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分配情况、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法规和政策、该行业全国范围的人才供需状况、全国范围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差异);根据前两项分析,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 源供给预测。 确定人员净需求(正:需要招聘 /针对性培训;负:精简 /调配):数量、结构、标准 例:按类别的人力资源净需求 主要工 现 计 余 预期人员的损失 1本 作类别(按职务分类) 有人员 划人员 缺 调职 升迁 辞职 退休 辞退 其他 合计 期人力资源净需求 高层主管 第 5 页 5 部门经理 部门管理人员 合计 确定人力资源规划 的目标,如:到明年年底,将人员精简到三分之一;到培训第三周,受训者会做。 人力资源方案的制定: ( 1)需求大于供给:培训本组织职工,对受过培训的员工根据情况择优提升补缺并相应提高其工资等待遇;进行平行性岗位调动,适当进行岗位培训;延长员工工作时间或增加工作负荷量,给予超时间超工作负荷的奖励;重新设计工作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雇用全日制临时工或非全日制临时工;改进技术或进行超前生产;制定招聘政策,从组织外进行招聘。 采用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如:多样化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参 与决策、培训、鼓励革新等。 ( 2)供过于求:永久性裁减或辞退职工;暂时或永久性地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分厂或车间,精简职能部门;进行提前退休;对员工进行重新培训,调往新岗位,或适当储备一些人员;减少工作时间及工资;由两个 /两个以上人分担一个工作岗位,并相应地减少工资。 对人力资源计划的审核与评估 ( 1)审核与评估过程中的组织保证 ( 2)目标对照审核:逐项审核评估、收集分析有关数据(定期 /不定期) (二)技术 人员需求预测 *方法:上级估计法(适用于短期预测:基层领导提出,上一层领导估算平衡,最高领导层决策 )、经验法(长中期)、替换单法(通过职位空缺预测人力需求)、专家集体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比率分析(原因性因素:销售额;关键雇员数量)、散点分析(业务活动量与所需人员是否相关)、生产函数模型法、劳动定额法 *关键因素:人员数量、人员类型、职位与职位说明、时间(不同时间段需要多少什么样的员工)、薪酬预算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查阅现有资料、调查有关信息、分析雇用人员和应聘人员(企业近期雇用人员来自的行业和企业,为什么到本企业,各个空缺职位的应聘者数量与质量如何) 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员工 满意度与忠诚度分析、建立人力资源档案、接班人计划 *方法: 第 6 页 6 人员储备与技能开发系统法:人员信息包括教育水平、参加过何种由公司出资的课程学习、职业兴趣及职业发展兴趣、语言、技术水平等。 马尔可夫分析法:找出过去人力资源变动规律,以此预测未来人力资源变动趋势。 ( A) 人员调动的概率 职位层次 G J S Y 离 职 高层领导人G 基层领导人J 高级会计师S 会计员 Y ( B) 职位层次 初期人员数量 G J S Y 离 职 高层领导人G 40 32 8 基层领导人J 80 8 56 16 高级会计师S 120 6 96 6 12 会计员 Y 160 24 104 32 预计人员供给量 40 62 120 110 68 需招聘基层领导 18人、会计员 50 人 人员配置图:确定内部候选 人(目前绩效:突出 /满意 /有待于提高、潜在的提升:现在即可 /需要进一步培训 /值得推敲) 第 7 页 7 *影响因素: 外部:经济、政策法规、本地区内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率(年龄、性别、教育、技能、经验等层次与类别)、本地区人力资源总体构成、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地区教育水平、本地区同一行业劳动力平均价格及与外地相比较的价格、当顾物价指数、本地区劳动力择业心态与模式及工作价值观、地理位置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外来劳动力数量与质量、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全国对各类人员的需求与供给(包括失业状况)等 内部: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企业人 力资源策略和管理措施、员工的年龄 和技能(如出现断层现象) 例:某公司人力资源计划流程 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员工信息、人力资源库存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缺口分析、评价 可行方案的形成、检验 总体规划的实施 实施结果监控 预测: ( 1)组织机构变化预测:组织目标、意见沟通路线、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关系、职能机构与直线机构的增减、劳动组织是否改变,如何改变。 ( 2)产品规划(品种与数量)对人才需求的观测。 ( 3)新产品发展对人力结构影响预测。 ( 4)设备的技术改造与更新对人力结构的影响预测。 决策: ( 1)确定人力资源计划目标:根据企业整体计划目标和各项职能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中心来确定。 ( 2)人员征补的决策:征补数量、时间、方式及对人员素质上的要求等。 ( 3)职业转移的决策:规模、类别、时间、政策、去向等。 ( 4)企业发展的人力增加决策:数量、素质及来源。 ( 5)职工培训决策:目标、内容、方式、对象、时机及经费预算。 ( 6)劳动力维持决策:劳动保护、职工福利等方面的目标、措施、经费预算。 工作分析: 案例一:一些企 业招人,常常是老板一句话,如:“明天给我招一个秘书”,问及招什么样的秘书,则回答:“当然是好的”,然而问及好的标准是什么,工作职责是什么,任职标准是什么,往往回答:“学历高的、漂亮的”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答复。 一、工作分析的定义: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第 8 页 8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作用:组织管理(如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计划、组织目标的管理等)、工作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职位分类、权责关系、职务设计、健全规范制度等)、人力资源 管理(人力资源计划、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工资管理、劳动与安全等) 意义:( 1)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提供了科学依据。 ( 2)通过对人员能力、个性等条件分析,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的现象。 ( 3)通过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的分析,使“人尽其职”。 ( 4)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的分析,使人与机器相互配合,更好协调。 ( 5)能科学地评估员工的绩效,有效地激励员工。 三、工作分析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形成的工作描述要再征求任职者的意见,并进行补充和修改 ) 设计问卷时,应注意:明确要获得何种信息,将信息化为可操作的项目或问题;每个问题的目的要明确,语言简洁易懂,必要时可附加说明;调查表的调查项目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加以调整,内容可简可繁。 工作分析目的与调查项目的关系 调查项目 目的 工作目标 活动内容 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