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100万亩中药材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条件优越。 开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日平均温度 ℃ ℃ ,年积温 6775℃ 4224℃ ,无霜期 180306天,日照时数 1463 小时,年降雨量 ,相对湿度 80%。 开县的土壤分 7类, 10个亚类, 20 个土属, 68个土种,成土母质好,紫色土面积大,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土地面积宽广, PH值中性。 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于各种中药材的生产和规模发展,为我县建立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 (三)交通、通讯方便。 开县县城距万州港和火车站、五桥机场 77公里,距达万铁路任市站 80公里,距达川火车站 162公里,梁平机场 130 公里,水、陆、空出口运输口岸极为方便。 全县 55个乡、镇全部通车, 90%的村通了公路,通车里程。 县主干道已硬化 成国家二级公路 300余公里。 三峡工程建成后我县还将拥有一个更大的长江客货运输港口,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已建立起移动通讯 A、 G网及基站 20个,开通数字数据通讯 高速公路 ,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总容量 ,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 交通、通讯极为方便。 (四)种植资源丰富。 开县幅员辽阔,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据 1983年资源普查,县境内有中草药 1081 个品种,分别属于 103科、186属,总产量达 6480万公斤。 据《开县志》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药的采集、制作和简易栽培。 民国初年常年收购中草药材 70多种, 3000 余担。 民国 37 年外销黄连、党参、天麻、白芷等 500余担。 近年来,我县加速了以云木香、玄胡、杜仲、厚朴、银杏为重点的骨干中药材基地建设,基地面积已达到 10万亩。 其中云木香、杜仲、玄胡为主的道地药材和优质品种基地 8万亩,户种中药材 20亩以上的大户 3000 余户。 云木香和玄胡两个品种被列为国家级生产基地,产量已达到全国产量的 70%,市场占有率达 50%,已经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为继续扩大基地形成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加工营销基础较牢。 目前我县拥有中药材经营企业 2个,饮片加工厂 2个,综合性药厂 2个,已与全国近 80%的药材站、医药站、药厂建立了较为稳固的药材购销关系,网络覆盖面广,信息畅通,技术力量雄厚,仓储条件好,信誉度高。 中药材加工厂年加工饮片 1500多吨,多次被评为原四川省中药材饮片加工先进示范单位。 县内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重庆迎仙山制药厂,现有固定资产 1200多万元,厂房 9600 平方米,拥有中成药片剂、散剂、胶囊剂、生化制药等四条生产线, 40 多个品种,产品覆盖了全国 20多个省、市。 西部制药厂有固定资产近 200万 元,厂房 2万平方米,拥有中成药生产线 2条,30多个品种,新近开发生产的长春宝胶囊、天王补心片、痰咳净等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 500万元,利税 200 多万元。 银杏茶是中老年人健康心脑血管的常用饮品,今年已被评为 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年生产量达 100吨,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和西欧等国家。 现有的药材加工、经营企业与全国各大药厂都有较紧密的购销联系,已经形成了中药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实施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目的基本原则 实施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目,我县将遵循 以下四条原则: (一)市场导向选精品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我县重点选择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稳定的供求关系的优势中药材品种,建立起以云木香、玄胡、柴胡、辛夷、杜仲、薄荷等六大优质中药材基地。 (二)道地特色高效益原则。 发挥我县具有传统特色的大宗药材品种优势,选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于引种地的云木香、玄胡为骨干品种,发展成具有市场潜力的道地药材品种。 (三)实行 GAP 管理高起点原则。 建立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对中药材基地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 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