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12万吨年高钛渣项目可研内容摘要:

120200 成品 钛渣 18950 粉尘 出售 190 排空 (达标 ) 60300 47856 石墨电极 1440 无烟煤 18000 钛精矿 222020 17820 219780 一、二 级除尘 三级除尘 原料库 电 炉 钛渣 破碎 综合 仓库 铁水 处理 123712 60000 炼钢生 铁锭 高品位钛渣物料衡算 (单位: t/a) 生产工艺配置 原料库 原料库长 200m 宽。 库房内设有钛精矿仓 4 个,还原剂料仓 1 个 ,设有 1 台大倾角皮带输送机,向电炉工段输送混合料。 再由电炉工段的料管向电炉内送料。 电炉熔炼工段 电炉工段主跨 12500KVA为: 15 48mm。 ,其后为变压器室,电炉前设副跨,在副跨外侧有钛渣成品库。 177。 平面 钛渣电炉炉体置于177。 平面基础上,电炉的炉中心距: 12500KVA 为 24m。 每台电炉的出口处设有渣铁分离器,渣槽依次呈阶梯式排列,延伸到副跨内。 安置在副跨内的铁水包通过溜槽与渣铁分离器相接。 每台电炉后面设有两台调节炉底温度的风机。 渣槽小车的轨道穿过 副跨延伸至钛渣冷却场地。 平面 该平面系电炉操作平面,炉后有变压器室和控制室,主跨厂房两端分别设有吊运孔。 平面 每台电炉炉顶的料仓下有加料机,分别悬挂于各自料仓下面。 在楼板上面吊有电炉短网、冷却水管及烟罩。 配置钛精矿料仓 7 个。 钛渣破碎工段 厂房付跨设有 2个面积为 6 5m、深 2m的钛渣坑。 在钛渣破碎工段内设有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以便进行细碎和粉碎,再经振动筛筛分,粒度合格钛渣经斗式提升机输送到气力输送泵上方料仓 ,再由气力输送泵输送到成品钛渣储仓。 化验室 中心化验分析室设在办公楼一楼,负责对原料、钛渣、副产生铁及辅助原料等的全分析和质量检验。 对钛渣中的氧化铁和生铁进行炉前快速分析。 、运输 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攀枝花市位于西南川滇交界处。 东经 101176。 08′ 102176。 15′,北纬 26176。 05′~ 27176。 21′,东北两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西南与云南省为邻。 地区经济条件 攀枝花市总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0 多万人,成昆铁路和 108 国道贯通全境,到成都和昆明的高速公路即将通车,交通十分便利,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海口岸上岸的最近点。 自然条件 气象 攀枝花地区属于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夏季长,日温差变化较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光幅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相对湿度 60% 主导风向 北西风 极端最高温度 41℃ 极端最低温度 1℃ 月蒸发量 300mm以上 年平均风速 夏季 2m/s 冬季 最大风速 工程地质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 海拔最高 米,最低 937 米,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92%,其余为丘陵、盆地、河谷阶地。 整个地形呈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环境复杂,具有我国亚热带北山地的典型特征。 历史上 (1955 年 )在鱼咋发生过 级地震。 建设条件 拟建厂址 — 四川攀枝花钒钛工业园区内。 总平面布置 工厂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本着满足工艺生产流程要求,减少货物周转量,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等规范要求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工厂总平面布置 考虑厂区地形和主导风及现在公路状况等因素,厂前区布置在钛渣厂的下公路边,南北各设一大门。 主要生产工段电炉熔炼工段布置在厂区中心偏北地带,由电炉熔炼工段、铁水处理工段、钛渣破碎工段等组成。 配电室、循环水系统布置在主要生产工段电炉炼工段的东面。 原料库布置在厂区的北面。 办公楼、职工倒班休息室、电极壳及检修车间布置在西面,与生产区相对分开。 主要生产工段的前面作为二期建设用地。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 厂区占地 m245356 2 建构筑物占地 3 堆场占地面积 4 建筑系数 % 竖向布置 厂区竖向设计采用阶梯式。 厂内运输方案 道路 厂内道路采用环形布置。 主要道路路面宽 6 米,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运输 钛渣厂主要货物运输总量为 421440 吨 /年,其中运入 241440 吨 /年运出 180000 吨 /年。 配备计量用 80 吨电子汽车衡一台。 绿化及消防 绿化 绿化是美化工厂和减少污染的有力措施,以创造一个舒适、怡人的环境。 设计选用小叶蓉,在道路两侧载植行道树绿化。 在厂前区及空地等处进行重点绿化,绿化占地率为 15%。 消防 根据消防技术规定设计中留有消防通道 配备消防设施。 消防由园区统一协调解决。 电力负荷及其性质 电力负荷 根据工艺和其他专业的要求供电电压为 35kv 和 6kv 全厂电力负荷计算如下: 项目名称有功功率 (kw)功率因数年耗电量 () 被偿前被偿后 1 钛渣电炉熔炼 108 2 钛渣系统动力照明 108 3 合 计 108 负荷性质 钛渣电炉在生产钛渣的同时还生产金属铁,电炉长时间停电会造成炉温下降,炉内金属铁液凝固而难于处理,短时停电恢复送电,炉子重新启动也很困难,因此,钛渣电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属一级负荷,要求有两回独立电源供电,任一电源检修或故障,其余电源应能保证电炉正常生产,同时,冷却水泵、浇铸间吊车、电炉电极升降机构等设备均为一级负荷。 钛渣辅助生产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电源及供电方式 全部由工业园区负责配送。 电炉变压器室 钛渣电炉容量 12500KVA。 炉前操作开关断路器 选用真空断路器,满足频繁操作的要求。 因电路短网其形式及电气参数均已固定,所以电炉变压器采用高式配置。 工段动力照明及防雷接地 根据工艺和其他专业要求,本工程设三个工段变电所:电炉熔炼工段设 4 2020KVA电力变压器,给原料库、电炉熔炼、钛渣破碎、铁水处理等工段供电。 电修及油处理 本工程对全厂降压变压器小修采用就地吊芯检修,不单独设电修及工段。 通信 根据本工程的建设规模要求,通信采取安装市内电话和网络方式。 6. 给排水 供水水源 本项目供水由园区解决。 给排水水量 新水量: 工业水 4800m3/d 生活水 152m3/d 循环水量: 17280m3/d 排水量: 生活水 130m3/d 厂区给水及消防 根据消防技术规定,设计中留有消防通道,配备消防设施。 消防由园区统一协调解决。 循环水系统 本工程计有 4 个循环水系统分别是:钛渣破碎循环水、变压器循环水、电炉循环水 (炉盖部分 )、电炉循环水 (炉体部分 )。 排水系统 排水采用分流制,雨水及生产废水合用一套管网,生活污水单独一套管网。 由于生产废水主要是各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 主要成分是无机盐,不含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故不需进行处理。 生活污水经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出厂外排水系统。 7. 采暖通风 设计依据 气象参数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1℃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12℃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温度 (RH) 41% 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 夏季: m/s 大气压力 夏季: 冬季: 常年主导风向:。 通风、空调设计原则 (1)电炉工段生产时有大量余热产生,设机械排风方式予以消除。 钛渣工段产生的余热设天窗自然通风设施予以消除。 铁水处理高温操作岗位上移动式喷雾轴流风机进行降温。 钛渣出炉时产生的高温烟气设机械排风予以消除。 (2)控制室等对温度有要求的房间均采用机械排风方式进行空气调节。 烟气净化余热回收 工艺生产中电炉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的可燃成分,为了充分利用烟气中可回收的能源及运行中的安全,工艺电炉配备了烟气燃尽室,在烟气燃尽室中电炉烟气通过喷入重油进行助燃将烟气中可燃气体燃尽。 为充分利用烟气余热,节约能源,降低烟气温度,将烟气从烟气燃尽室引接至原燃料仓,利用高温烟气对钛精矿及还原剂进行预热,然后烟气再经过尘器,净化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同时在烟道、二级旋风除尘器都设有换热装置,汽水混合物汇集到汽水分离器,产生的蒸汽及热水大部分本厂消化。 在烟气燃尽室后设有二级旋风除尘器,烟气经二级旋风除尘器后送往布袋除尘 器,净化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回收的物料返回电炉料仓。 本工程热力设施包括:电炉烟气处理、软化水站、热水管网等。 电炉烟气处理 工艺生产中产生的电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烧成分,为了充分将烟气中的可燃性气体燃尽,使排入大气中烟气达到排放标准,工艺电炉配套了烟气燃烧室。 另外燃尽室的后部设有旋风除尘器,高效脱硫水膜除尘器,引风机与辅助设备,使烟气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软化水站 工艺生产中电炉炉顶、燃尽室、烟气管路等需以软化水作为冷却介质。 设计建一座软化水站。 概述 本钛渣工程主要包括:电炉熔炼 (包括电炉熔炼、钛渣破碎、铁水处理 )、烟气净化、电炉循环水、变压器循环水、空压站及循环水、加压泵房及水池等工序的自动化仪表设计。 各工序的检测项目是按照工艺专业的要求,结合钛渣工程的生产特点进行。 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分两种: ①主要工段采用 PLC 或工业控制机。 ②附属工段采用仪表盘集中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