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第八期劳动定额员培训班劳动定额定员工资劳动法规讲义汇编内容摘要:
休息时间:吃饭、喝水。 工艺性间断时间:放炮。 额外作业时间:处理掉顶。 停工时间:刮板机故障停车。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观测的工种是采煤工,因此,采、抵、回和挂顶梁、攉煤挖柱窝均属于基本作业时间。 煤矿井下工人的交接班都是在井下进行的,所以工人在工作面总的延续时间一般是 8 小时,如果加上班前会至接班之前和交班之后至班后会结束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 8 小时。 由此也可以看出煤矿井下工人的辛苦,这也是煤矿井下工人工作日延续时间长的特殊性。 21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 2020 年 12 月 20日修订 , 2020年 1 月 1 日起 施行 ) 第三章第十四条第(二)款 “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 和第(六)款 “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 可以认定为工伤的规定,井下工人自班前会开始至班后会结束就可以认为是进入了工作场所。 原煤炭部在调查井下工人工时消耗时,就是按工人从班前会到井下工作场所最后到班后会来计算总的工时延续时间的。 因此,对井下工人工作日观测的时间从班前会开始至班后会结束是完全必要的。 通过上例工时测定的整理,根据工时消耗分类的原 则,划分为定额内和非定额内的工时消耗,使我们找到了工时损失的原因。 在此例中造成工时消耗的原因是刮板机故障停车,另外还做了其工作范围以外的额外工作,如:处理掉顶。 以上整理资料的方法能够表明执行各道作业的顺序及其在工作日内重复出现的次数。 所以,在整理表中可以看出准备结束作业时间只出现 1 次,而基本作业时间、辅助作业时间有的出现 2 次,非定额时间也有可能多次出现。 将各 列 每道作业时间相加,就可以得出工作日内执行该道作业的总的延续时间,然后将这一总时间记入各道作业 “ 延续时间 ” 栏内。 如:挂顶梁的作业出现了 2 次,其总的时 间消耗为 38+ 32=70 分钟,记入 “ 延续时间 ” 栏内的时间即为 70。 在工作日内只出现 1 次的作业,可直接将其时间消耗记入 “ 延续时间 ” 栏内。 22 将同 一 类各道作业的延续时间相加,就可以得出该类工时消耗的总时间,并记入 “ 延续时间合计 ” 栏内。 如:准备结束时间有 16道作业,将其延续时间相加即 15+ 7+ 6+ 5+ 17+ 10+ 5+ 2+ 6+ 4+ 5+ 13+ 14+ 3+ 20+ 10=142,记入 “ 延续时间合计 ” 栏内的时间为 142。 将所有 “ 延续时间合计 ” 栏内的时间相加,得出工作日总的时间消耗为 605 分钟,并记入 “ 总计 ” 栏内。 将工作量记入 “ 完成工作量 ” 栏内。 整理表可以确定各作业组的工时消耗在工作日内所占比重。 如:准备结束作业组的时间消耗为 142 分钟,占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例为 : 142 247。 605 100% = %。 根据整理表的资料,可以发掘出由于消除工时损失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力量。 以同样方法对其他 2 次的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工时测定整理表。 根据工时测定记录的资料所进行的上述整理工作,即为技术定额制定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为写实资料的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要根据观测资料编制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和设计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表。 工作日写实的原始记录资料仅反映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的活动和工时消耗情况,只有通过系统的整理、分析才能发现生产中在组织上和技术上的种种缺陷,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写实资料的分析,主要通过编制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和设计工作 23 日正常工时消耗表来进行。 工时测定整理表的数据是编制该表的基础。 经验证明,必须经过 3 次以上的写实才能获得编制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和设计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表的可靠资料。 每次观测的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1 个小班,并且每次观测都要对原来的同一工人和在同一工作地点进行。 将 3次以上的观测成果进行整理 后,就可以得到同样多的工时测定整理表,根据整理表的资料,先编制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然后再根据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编制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表。 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 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表明工作日内各种工时消耗的真实比例关系。 ( 1)编制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的步骤: 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是根据 3 次以上的工时测定资料编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每份整理表的资料按作业的性质,将各道作业的名称和延续时间抄入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表的各栏中。 其次,求出各道作业、各组作业和工作日延续时间的平均值。 然后,以工作日延续 时间的平均值为 100%,分别求出各作业组平均延续时间在工作日内所 占 的比例。 最后,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实际工时消耗的分析。 示例: 按前例编制采煤工的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 表( 见附表 2)。 24 首先,取采煤工 3 次工时测定整理表的数据,按作业的性质将各道作业的名称、延续时间和完成的工作量分别填入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和正常工时消耗汇总表的 5 列 内。 其次,求 出 各道作业、各作业组和工作日延续时间的平均值。 在附表 2中,准备结束作业组内 “ 班前会 ” 这道作业的 3次观测延续时间的总和为 44 分钟(填入第 7 栏),其算术平均值 为 分钟(填入第 8栏)。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其他各道作业的 3次观测延续时间总和及其平均延续时间。 把准备结束作业组内各道作业的平均延续时间相加,可以求出准备结束作业组的平均延续时间为 分钟(填入第 8列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基本作业、辅助作业等其他各作业组延续时间的平均值,将各作业组平均延续时间相加,即求出采煤工的工作日平均延续时间为 600 分钟。 以工作日平均延续时间 600 分钟为 100%,就可以求出各作业组的平均延续时间在工作日内所占的比例。 例如:准备结束作业占工作日平均延续时间的 %, 基本作业占 %,辅助作业占 %,休息占 %,工艺间断占 %,额外作业占 %,停工占 %,分别填入第 9栏相应的各行中。 根据附表 2记载的资料可以看出, 3次观测采煤工的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的算术平均值为: T 实 = T 准结+ T 基+ T辅+ T休+ T艺+ T 外+ T停 = + 309+ 49+ + + + = 600 分钟 25 以百分数表示: T 实 = %+ %+ %+ %+ %+ %+ % = 100% ( 2)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的分析: 分析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的目的在于了解: ① 实际休息时间与规定休息时间的偏差; ② 实际工艺性间断时间与规定工艺性间断时间的偏差; ③ 工人工时有效利用程度; ④ 工时损失; ⑤ 在消除工时损失、贯彻技术组织措施以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分别进行分析和计算。 ① 休息时间: 保证工人在工作日内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很大意义。 在写实资料中,实际的休息时间不能 大于 规定的休息时间,否则,超过的时间应看作与工人有关的时间损失。 实际休息时间 小于规定的休息时间,不足部分通常是在工艺性间断时间和停工时间内休息了。 根据某矿测定资料规定,采煤工的休息时间系数为作业时间的11%。 在前例中,实际休息时间为 分钟,占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的百分比为: 2 5 . 7309 + 49 1 0 0 % = 7 . 2 % 26 由此可见,在这种场合下 11%- % = %的休息是在工艺性间断和停工时间内进行的。 前例中采煤工规定休息时间应为: T 规休 = K休( T 基+ T辅) 式中: K休 —— 休息时间系数。 T 规休 = 11%( 309+ 49) = 11%358 = 在工艺性间断和停工时间内的休息时间为 : - = 分钟 ② 工艺性间断时间: 前例中由于放炮而发生的工艺性间断时间为 分钟。 根据某矿规定放炮、躲炮和通风时间为 30分钟,则超过的时间 - 30 = 分钟是损失的时间。 ③ 工时的有效利用程度: 工人的工时有效利用程度,通过工人工时有效利用系数( K效)的计算进行研究。 T 准结+ T 基+ T 辅+ T 规休+ T 规艺T 实K 效 = 1 0 0 % 式中: T规休 —— 规定的休息时间; T 规艺 —— 规定的工艺性间断时间。 在前例中: 55 7. 6600 10 0%=14 3. 6 + 309 + 49 + 26 + 30600K 效 = 10 0% = 9 2. 9% 27 ④ 研究工时损失: 工时损失可以通过计算工时损失系数( K损)进行研究。 4 2 . 4600= 7 . 1 %= 1 0 0 %=1 7 . 7 + 2 2 . 3 - 0 . 3 + 2 . 7600 1 0 0 %=1 7 . 7 + 2 2 . 3 +( 2 5 . 7 - 26 )+( 3 2 . 7 - 30 )600 1 0 0 %K 损 =T 停+ T 外+( T 休- T 规休)+( T 艺- T 规艺)T 实 1 0 0 % 工时有效利用系数和损失系数之和应为 100%(即 %+% = 100%)。 ⑤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可以通过计算工时损失利用系数进行研究,因为知道工时损失后,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工时损失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时损失利用系数用 K利表示。 = %T 停+ T 外+ (T 休- T 规休 ) + (T 艺- T 规艺 ) + (T 正- T 实 )K 利 =( T 基+ T 辅)( 1 + K 休) 100%=== + + ( - 26) + ( - 30) + (570 - 600)( 309 + 49 )( 1 + 11% ) 100% + - + - 30358 100% 100% 只通过以上的计算来分析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还是不够的,必须 28 进一步研究制定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克服已经发现的缺点,充分利用工时,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 3)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实例对采煤工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的分析,发现以下几点工时损失: ① 工人在班前会之后 至接班 以及 交班 后至班后会的延续时间太长,致使工作日总的延续时间超过了 8 小时。 虽然工人在工作面实行交接班的时间基本控制在了 8 小时左右的时间,但仍应设法进行改进,尽量缩短工人往返于工作面的延续时间。 ② 放炮的实际时间超过了设计时间,造成了工 时损失,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③ 应加强顶板和老塘的管理,炮眼布置和装药量严格执行技术要求,老塘管理要 规范 ,避免顶板冒落或掉顶,避免矸石窜入老塘,以减少额外作业的工时消耗。 为了消除工时损失,提高工时利用,应向有关单位提出改善工时消耗措施的建议表。 改善工时消耗措施建议表 工时消耗 名 称 消耗时间 工时损失 原 因 改善措施 执行日期 负责人 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 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是 以 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 为基础 进行 编制 29 的,两者不同之处是前者须从实际工时消耗中去掉停工和额外作业时间。 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T 正 = T 准结+ T 基+ T辅+ T休 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的编制应力求: 第一,缩减准备结束作业和非平行辅助作业时间的比例; 第二,增加基本作业时间的比例; 第三,消除额外作业和停工时间的损失。 下面研究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中各部分时间的确定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 T 正)是每个工作日为 8小时,即 480 分钟。 但由于煤矿的特殊情况,我们把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设计为 570 分钟。 把这一时间填入附表 2的第 10列“ 设计工时 ” 的 “ 工作日总工时消耗 ” 一 栏 内,并以此值为 100%记入同一行的第 11 列 内。 ( 1)准备结束作业 时间 的确定: 准备结束作业 时间 ( T 准结)应本着将准备结束作业力求缩短到最低时间的原则来确定。 在 3 次的写实实例中,工作日实际工时消耗中的准备结束作业时间(附表 2)的平均时间为 分钟,其中无多余作业,但为了缩减工人在入井与升井前后、井下乘车与行走期间的时间消耗,因此把准备结束组的工时消耗设计为 130 分钟。 ( 2)基本作业、辅助作业和休息时间的确定: 用工作日正常工时消耗的等式,可以求出基本作 业、辅助作业和休息时间的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 T 正- T 准结 = T 基+ T辅+ T休 30 因为,休息时间是按占基本作业时间和辅助作业时间之和的百分数来计算的,所以: T 休 = K 休( T基+ T 辅) 式中: K休 —— 休息时间系数。[经济管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第八期劳动定额员培训班劳动定额定员工资劳动法规讲义汇编
相关推荐
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 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 服从集体,服从命令 的思想 ......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 :大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见习期刚满的我,回顾这一年的工作,除了代理团委书记一职外
事会达成共识。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还会干多久。 直到最近他仍徘徊不定: 我只能说我基本完成了所要做的事。 格斯特纳早在商务学校时就能一人同时为三件商务案例分析提供原始资料,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 但要想从他口里套出点什么就如虎口拔牙一般困难。 对来访的记者他总是粗鲁地拒绝: 你别想知道我的秘密。 数日前 ,在被问及你的抱负从何而来。 时,他回答说(还是用那种蛮横无礼的口气) 我不知道
工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知识。 其内容 比较专门和深入,其中包括该专 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 18 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定的各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等。 煤化工专业方面的内容涉及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气、焊接、防爆、防尘、防毒和噪声控制等。 A. 一般生产技术知识 B. 一般安全技术知识 C. 专业安全技术知识 ( C)。 A.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可以不用分析,但必须有人监护
决策系统 分级管理 决策系统 敏捷化 预备队 第二波反应 危机管理 响应策略 三、名词解释 公共紧急状态 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危机管理 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 尽管这样,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 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
收支内控 收银员负责每日的现金收入,核对收款并开具发票,将每日的营业收入上交出纳员;当月的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单据全部由出纳员保管,在月底交由会计做账;现金付款业务先经财务经理口头报告董事长同意再由出纳以现金或支票付款;现金日记账及现金总账的登记工作都由出纳担任;出纳员负责购买支票、保管支票簿及到银行索取银行对账单等;由出纳员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核对工作。 备用金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