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此可看出,万科的高层极其重视每股收益的增长和可持续性。 与净利润相比,每股收益更具科学,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发、配发股票等方式筹集大量资金,导致净 利润增长一些,但由于股本的增加,每股收益就有可能下降,用每股收益作为考核指标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由此可以作出推断,万科集团会因这次策略的改变,每股收益将会有着一定速度的增长,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报表 的局限性 A. 报表信息不能表述全部的财务信息 众所周知,只有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财务运动才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 而实际上,企业有许多财务运动并未在报表上体现。 也就是说有一些隐性的资产或负债并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 因此可以说,报表所反映的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所以投资者要特别考虑这方面的信息。 隐性的资产有:人力资源、品牌资产、管理者才能等等。 更要特别提到的是人力资源,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资本资源的竞争演变到了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现今社会的的第一资 源,与物资资本的竞争不同,人力资源转化为物资资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其对企业的影响和贡献是深远的。 特别是在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企业中,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的企业对企业的贡献远大于有形资产。 图2 万科与同行业几大公司每股收益比较2020年 2020年 2020年万科 招商地产 金地集团 陆家嘴 万科招商地产金地集团陆家嘴 6 人力资源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学的一个崭新分支 ,人力资源会计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正确的投资和信贷信息。 传统的会计报表并不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中损益表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划为本期费用,而未将其资本化列为资产,且未在使用期限内按期摊销,从而低估和扭曲了企业的本期收益。 传统会计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资产总额中并未包括人力资源,从而歪曲和低估了企业实际拥有资产总额和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 当今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加关心企业员工的构成和素质,特别是企业的高层、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 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更确切地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产和物质资产的比例。 但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却无法反映这类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资源,报表的使用人也无法通过对报表的分析来了解 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 B. 会计稳健性原则导致的局限性 受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制约,有些项目可能被低估或高估。 因此,财务报表数据对未来决策的作用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稳健性原则是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市场公允价值时,会计人员就要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资产;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市场公允价值时,会计人员就要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 也就是说,当企业遇到了好消息,比如说正在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公允价值增高,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企业资产增加了,但是企业因稳健性原则不能确认为利润,也不能相应的提高该使用设备的账面 价值。 反之,如果正在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市场公允价值降低并低于账面价值,企业固定资产因而减少,这时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要马上在当期确认这部分损失,同时相应减少该设备的账面价值。 因此,从利润表来讲,稳健性原则会导致企业提早确认成本、费用、资产减值,而相应地推迟确认收入、利润以及企业资产升值。 从资产负债表来讲,稳健性原则会导致净资产被相应低估。 稳健性原则同样还影响了企业的资产评估。 例如,存货、长期固定资产等等。 C. 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导致的局限性 在企业对外公布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量人 而行”因其偏好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和筛选并尽量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这样就难免会形成“您想看什么,我尽力提供什么”的问题。 比如,企业负债率很多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增加企业负债就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将会导致企业的借贷的成本升高,这个时候,企业就不得不人为的进行隐瞒负债情况。 财务报表人为操纵现象主要包括费用操纵、收入操纵和“洗大澡”。 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就是典型的人为操纵案例。 因此,这种人为的信息操纵使得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财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从而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D. 财务报表数据提供的滞后性导致的局限性 7 财务报表对外披露财务信息是要有用的且及时。 这项原则要求会计事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延至下个会计期间。 因此财务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如果过了使用期限后得到的信息就会失去信息作用,将不能对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上的帮助。 但财务报表是根据已发生的经济运动来编制的,本身就已是过去的信息了,所以财务报表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特别是年报数据,一般来说是年度结束之后 4 个月左右才对外公布,也就是说报表使用者所得到的信息是 4 个月以前的信息。 这种信息对于信 息使用者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财务 比率分析法是报表分析的最常用方法,但是比率指标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导致企业的状况无法真实反映。 局限性较为突出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A.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 一是流动比率高,并不能说明企业偿债能力一定高,如存货份额过大其变现能力又很差的话,企业可能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二是计价基础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 计算流动比率时,分母中的短期负债较多采用到期值计价 法,而分子中的流动资产有的采用现值计价的,也有的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还有采用未来价值计价。 计价基础不一致必将影响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三是该比率只反映报告日当天静态状况,具有较强的欺骗效应,因此要注重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 流动资产中各组成要素所占比例大小,对企业偿债能力也有重要影响,如果流动性较差的项目所占比重份额越大,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差。 而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操纵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判断。 B.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 /流动负债) 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还有些缺陷。 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流动资产更强,但它也不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相等。 如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时或是企业的短期投资套牢而转化为事实上的长期投资时,即使该比率大于 1,也不能确保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C.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 ) 该比率一是没有考虑到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情况;二是当销售的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金额各年相差悬殊时,该 指标就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三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不能随时提供。 该指标是反映企业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时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计算出来。 D.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 8 计算企业盈利获利的能力。 但是,这是在没有非营业成本的理想情况下的,在现实中大多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这一成本如:企业中无法归入经营成本的管理行政人员的费用的情况。 还有就是没有去除,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等与当期企业营业利润无关的费用收益。 这些因素导致了营业利润率有些误差,影响了比率分析的准确性。 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A. 财务比率分析方法本身的不严谨性 这主要体现在比率的定义以及比率的解释上很大程度带有判断和假定的主观色彩。 尤其是我们用资产负债表的某一数值和损益表的某一数值计算比率时,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 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会计期末时点上的指标,而损益表反映的是整个会计期间上的指标,如果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在该会计期间没有代表意义,那么计算出来的比率也将不可避免地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 还有就是比率分析只对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对财务数据之外的信息没有考虑到,就可能造成对实际情况产生误解。 因此如果分析人员不重视报表附注内容和不结合非数字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话,就会造成对报表理解上的偏差,从而误解企业实际情况。 B. 不同会计方法的局限性 不同会计方法对财务比率分析也有影响。 比率分析应该在同一行业或相关企业间进行比较,因为不同企业以不同会计方法为基础形成的信息具有极大的不可比性。 比如毛利率这个指标,毛利率是描述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来讲,毛利率 越高其产品竞争力也就越大,即基本上说明企业更容易有定价权。 当然,行业的不同,其毛利率也不一样,所以应该在同一行业内来进行比较,这样才有可比性。 而在进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比较时,也可能由于因在不同会计年度间采用的会计方法不同,使得企业无法进行正常比较。 《企 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使用含加速折旧法在内的不同的折旧方法”。 这样就会使企业其某一时期的费用水平因采用不同折旧方法而不具有可比性。 再如由于存货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它是计算其它分析指标如:流动比率、资产价值、以及投资成本等指标的基础,而 根据 《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可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