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式,我国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现行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 4 1.老年社会保障 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 2.老年社会保障的意义在于: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老年保障是每个人都必须的;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运 行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协调发展。 3.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类型有: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模式、自我保障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国家统筹保险模式。 4.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原则是: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5.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初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一步建立、改革与完善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6.至 90年代初,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渐扩大;( 2)老年社会保险条件逐步放宽,标准 不断提高;( 3)管理体制不断发展。 7.我国现阶段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明确享受退休待遇的条件,根据权利义务对应的原则确定退休待遇标准。 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企业和市、县、区主管的集体企业)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退休条件和退休待遇两个方面的规定。 8.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一样,主要有三种;现收现付式、基金积累式和混合式。 在我国目前,养老金的筹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式的。 9.我国从 1984年开始,各地开展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 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发生额和基金 结余额有了较大的增长。 加之物价上涨,出现了银行利率和物价上涨率“倒挂”的现象,使得基金的贬值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上要求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越来越突出。 10.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精算必须建立在对老年社会保险基金影响因素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这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人口年龄结构。 第二,经济发展状况。 11.我国城镇老年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12.我国老年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村的老年问题。 农村 老年问题的重点又是一个“养”字。 在我国农村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农村的老年社会保障也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第七章 失业社会保障 (要求)了解现代失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失业保障措施,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障制度规定等。 1.现代失业保障贯穿于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全过程,体现积极主动的宗旨,包括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就业扶助三方面的内容,三者构成现代失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 具有预防失业和重新安置就业的功能,包括对企业解雇的约束、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创造等。 失业社会保险是在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业时,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可归为三种基本类型,制度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及给付期限、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失业保险管理。 3.我国的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实行政府统包统配、普遍就业、固定用工为特征的就业保障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多渠道就业, 1986 5 年开始推 行劳动合同制,同时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开始与市场经济国家接轨。 1993 年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我国失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 4.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值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失业高峰,政府已启动“再就业工程”,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实现充分就业是世界性课题,在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方面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我们应该广泛吸取国外的经验。 失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子系统,其改革和发展要符合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的整体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模式,才能担负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