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教职工评价方案(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做好教研记录,以记录为准,选编和研做每人每次记 2分。 注:此项最高不超过 25 分。 五、专题交流( 15分) 教研室根据教研需要,定期组织专题心得、体会交流会,要求教师先认真写 出交流材料,然后积极参加各个阶段交流。 考核要求: ,材料书写工整,按时交回年级组,记 3 分。 ,评分在前 1/3,记 4 分,评分在中间 1/3,记 2 分,评分在后 1/3,不记分。 、体会被年级组推选到学校,参加学校交流教师,记 6 分。 ,依照教师发展奖计分进行奖励。 附:各年级奖励方案 高 一 年级统考奖励方案 为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高一年级统考奖励方案。 一、 说明: 1. 每次统考学校每班投入 3000 元。 2. 本方案适用于高 一年级期中、期末考试奖励。 3. 年级总奖金分为:班级奖、学科奖、发展奖。 班级奖占 50%,学科奖占 20%,发展奖占 30%。 4. 考核内容:( 1)班级总均分;( 2)班级单科均分;( 3)班级单科发展程度。 5. 可比组设置:( 1)尖子班;( 2)重点班;( 3)普通班; 20 二、 学科奖分配 ,县排名第二且市排名第四(包括第四)以后不得奖,县排名第二但市排名前三得奖但计 1分,以市统计(市教研室)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计分(若没有市统计以县教研室提供的数据)。 ( 1) 各学科排名计分:全市 18 名分别计分为: 、 、 、 、 、 1 ( 2) 各学科奖 = 学科总奖各学科总计分该学科排名计分  ( 1) 各可比组均分排名计分 可比组 8 个班级:第 18名计分为: 、 、 、 、 、 1 可比组为 4 个班级:第 14 名计分为: 、 、 1 可比组为 2 个班级:第 12 名计分为: . ( 2) 各科各可比组教师计分总和为各可比组总计分 ( 3) 教师个人学科奖 = 该科该可比组总奖该学科可比组总计分 该教师可比组计分和 (若教师跨班级类型代课,则分开计算,该教师最后得奖为各类型班级奖金和) ( 4) 教研组长奖占该学科总奖 5% 三、 班级奖分配 21 1. 班级均分奖 = 可比组班级均分总奖可比组班级均分和 该班均分  2. 班级得奖 =班级均分奖 3. 班级任课教师奖计算: 教师个人班级奖 =班级均分总奖 25班周课时 4. 班主任奖为班级总奖的 5% 四 、 发展奖分配 将学生单科成绩分成 A、 B、 C、 D四等,分别计 1分。 具体分等方法:单科前 20%为 A、中前 30%为 B、中后 30%为C、后 20%为 D 教师计分方法: a 最近一次统考各班单科 等级计分和; b 每次统考后各班单科等级计分和;教师各班发展等级计分  ab(小数点后取两位有效数字) 教师最后得分 =教师各班发展等级计分和 /所带班级个数(小数点后取两位有效数字) 教师个人班级单科发展奖 =教师最后得分 各教师最后得分和 总发展奖 教师个人得奖 =教师个人学科奖 +教师个人班级奖 +教师个人班级单科发展奖 五 、 学科处罚规定: 统考学科均分市排名 11名(包括 11 名)以后,每门学科处罚1000 元(其中教研组长 100 元) 组内教师处罚计算办法:(说明在可比组内进行分解) 22 ( 1)市第八名学科均分班级教师学科均分a( a 保留两位小数) ( 2)若 a1,则不处罚;若 a1,则按比例分担 900 元; ( 3)分担办法:用 b=1a进行计分,按计分进行分配; ( 4)班级教师罚金 = 900分和教研组所有被罚教师计 b 六 、特殊情况由校委会研究决定。 高 二 年级 统考奖励方案 为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高二年级统考奖励方案。 一、 说明: 每次统考学校每班投入 3000 元。 本方案适用于高二年级期中、期末考试奖励。 年级总奖金分为:班级奖、学科奖、发展奖。 班级奖占 50%,学科奖占 20%,发展奖占 30%。 考核内容:( 1)班级总均分;( 2)班级单科均分;( 3)班级单科发展程度。 可比组设置:( 1)理科尖子班;( 2)文理科重点班;( 3)文理科普通班;( 4)文科美术班;( 5)文科音乐班。 二、 学科奖分配 ,县排名第二且市排名第四(包括第四)以后不得奖,县排名第二但市排名前三得奖但计 1分,以市统计(市教研室)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计分(若没有市统计以县教研室提供的数据)。 ( 1)、各学科排名计分:全市 18名分别计分为: 、 、 23 、 、 、 、 1 ( 2)、各学科奖 = 学科总奖各学科总计分该学科排名计分  ( 1)、各可比组均分排名计分 若可比组 5 个班级:第 15 名计分为: 、 、 、 1 若可比组为 3 个班级:第 13名计 分为: 、 1 若可比组为 2 个班级:第 12名计分为: 1 25 270、 27 272 班各科教师计分:用 a(a=各科班级均分 /年级重点班均分 )的值按从高到底计分 , 第 16 名计分为: 、 、 、 ( 2)、各科各可比组教师计分总和为各可比组总计分 ( 3)、教师个人学科奖 = 该科该可比组总奖该学科可比组总计分 该教师可比组计分和 (若教师跨班级类型代课,则分开计算,该教师最后得奖为各类型班级奖金和) ( 4)、学科组长奖占该学科总奖 5% 三、 班级奖分配 班级均分奖 = 可比组班级均分总奖可比组班级均分和 该班均分  班级得奖 =班级均分奖 班级任课教师奖计算: 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个人班级奖 =班级均分总奖 224 其他教师个人班级奖 =班级均分总奖 22班周课时 班主任奖为班级总奖的 5% 四、 发展奖分配 24 将学生单科成绩分成 A、 B、 C、 D四等,分别计 1分。 具体分等方法:单科前 20%为 A、中前 30%为 B、中后 30%为 C、后 20%为 D 教师计分方法: a 分班时各班单科等级计分和; b 每次统考后各班单科等级计分和;教师各班发展等级计分  ab (小数点后取两位有效数字) 教师最后得分 =教师各班发展等级计分和 /所带班级个数(小数点后取两位有效数字) =教师最后得分 各教师最后得分和 总发展奖(文理科分开算) 五、 教师个人得奖 =教师个人学科奖 +教师 个人班级奖 +教师个人班级单科发展奖 六、 学科处罚规定: 统考学科均分市排名 11 名(包括 11名)以后,每门学科处罚 1000 元(其中教研组长 100 元) 组内教师处罚计算办法:(说明在可比组内进行分解) ( 1)市第八名学科均分班级教师学科均分a( a 保留两位小数) ( 2)若 a1,则不处罚;若 a1,则按比例分担 900 元; ( 3)分担办法:用 b=1a进行计分,按计分进行分配; ( 4)班级教师罚金 = 900分和教研组所有被罚教师计 b 七 、特殊情况由校委会研究决定。 高三年级统考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 25 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班级捆绑、学科捆绑,促进班级与学科全面均衡发展;促使各学科教师合作提高,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高三年级统考奖励方案。 二、奖金投入 3100 元,艺术班投入 3000 元,普通班投入2500 元 ,共计 47900元。 :市统考理科进入全市前 50 名,文科进入全市前 25 名,每人每班 600元。 三、班级奖金核算: 、普通班和艺术班 投入比例,分别求得各可比组的班级奖金,各可比组根据班级达线人数分配到各班。 可比组投入总奖金可比组达线人数之和 班级达线人数班级奖金  2. 市一档分数线重点班总均分普通班总均分普通班分数线  %65 市一档分数线艺术班分数线 四、教师奖金分配: A:占班级奖金的 30%,由六名教师平均分配。 B: 占班级奖金的 30%,由六名教师依照学生均分在可比组排名计分分配。 各可比组均分计算:理科重点班前 40名,文科重点班前 35 名,普通班前 10 名,艺术班全部。 ① 计分方法:可比组六个班级 ,第 16 名计分为: 、 、 、 1;可比组三个班级,第 13 名计分为: 、 1;不可比的班级各学科,用其单科均分除以相对应的学科有效线,根据比值的大小排序积分,第 16 名计分为: 、 、 、 、 1; ②班级单科教师计分和 班级教师单科计分班级奖金教师该项所得奖金  %30B 26 C:占所有班级奖金的 30%,根据各科有效达线计分,先分配到各学科,再分配到教师名下。 ①各学科达线计分和 该学科达线计分学科总奖金各学科贡献奖 C ②有效达线计分 方法:单达线每人计 分,双达线每人计 1分; ③该学科有效达线人数该教师单科达线人数该学科奖金教师该项所得奖金 C D,班级奖金的 7%。 E,所有可比组奖金的 3%,由九名组长依照各学科贡献大小的比例分配。 之和学校重点班双达线人数 学科重点班双达线人数学校投入组长该项所得奖金  %3E F,平均分配给所在班级的教师。 =A+B+C+D+E+F. 五、以下情况取消获奖资格 班级学科贡献奖。 学科均分在运城市排名 9和 10名,取消年级学科贡献奖 D,组 长奖 F。 六、学科处罚规定: 11名(包括 11名)以后,进行处罚。 :人均处罚 100元;理科:人均处罚 100 元; 100 元 ( 包括在上述罚款中 ) :(在可比组内进行分解) 27 ( 1)市第八名学科均分班级教师学科均分a( a 保留两位小数) ( 2)若 a1,则不处罚;若 a1,则按比例分担被处罚金; ( 3)分担办法:用 b=1a进行计分,按计分进行分配; ( 4)班级教师罚金 = 被处罚金分和教研组所有被罚教师计 b 注: 本方案适用了高三期中期末统考。 本方案各数据以市统计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计分(没有市统计的依县教研室提供的为准) 本制度解释权归高三组,若有特殊情况,由校委会研究决定。 办公室工作人员考核方案 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明确职责,提高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全体人员忠于职守,勤奋工作,转变作风,更好地服务师生员工,根据学校的考核办法,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范围 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 办公室考核细则 ( 一 )岗位 考核 : 40 分 工作出现失误,办公室处理 每次扣 2分 ,受到校领导批评 每次扣 3 分。 能按时,保质、保量上交办公室安排的各种资料(包括总结)。 未按时或质量不高者 每次扣 1分 ,未交者 每次扣 3分。 临时性离开办公室必须给办公室领导打招呼,否则,每次扣 2分。 28 其他工作要求:在上级领导安排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否则 ,每次扣 2 分。 能积极主动、愉悦地接收工作任务,否则 每次扣 1分。 工作不尽职尽责,敷衍了事 每次扣 2分。 拒不接收工作安排 每次扣 3分。 值班人员认真填写值班记录,不填 每次扣 1分 ,门、窗、电灯、电脑未关 每次扣 2分。 卫生未打扫 每次扣 1 分。 值班时迟到或早退每次扣 1 分,被值日领导查出脱岗每次扣 3分。 不能按时组织教职工签到每次扣 2 分。 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若破坏团结,相互拆台 每次扣 2分。 工作 中 ,在校内外造成不良影响,每次扣 3分。 ( 二 ) 理论学习 ( 10分) 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每次扣 2分。 坚持写读书笔记,每月不少于 1000 字。 笔记每月检查一次,未交者每次扣 3 分,未按时交者每次扣 2分,数量不够者每次扣 1分。 撰写的论文发表或获奖,省、市分别加 5 分、 3 分。 信息技术教师 考核量化细 则 考核方式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不定期检查、问卷调查及资料检查。 一、教学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