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语文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是为了语文,而是指向语文之外的什么地方。 语文教学不是走在语文的路上,或是没有着力于语文。 这样,舍弃言语形式而讲人文,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语文和 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课程虽然不能越过形式而把握内容,但它们往往把形式当作掌握内容的跳板,即便关注它的形式,目的也仅仅在于更好的理解它的内容;语文就不同了,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 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 “ 怎么说 ” ,而其他课程则是 “ 说什么 ”。 7 例某教师教《绝版的周庄》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认为周庄的美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哪些语句表现了周庄的美。 作者描写的周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说 船是周庄的鞋子。 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油菜花。 哪些句子写了周庄的变化。 导致周庄变化的原因是是什么。 作者的感情如何。 有何感想。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课外作业:随笔《绝版的感想 》 (这些问题的设计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要教学生 “ 怎么说 ”。 ) 仅仅关注课文 “ 说什么 ” ,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 “ 怎么说 ” ,却旨在把握 “ 说什么 ” ,也不是及格的语文课。 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如果教师问的是:周庄是怎样的。 这就是 “ 说什么 ”。 而关注作者“ 怎么说 ” 周庄,这就对了。 学生参与性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分析学习者的不同特征为依据;强调学习者的内部潜能的挖掘;注重个体差异,着重考虑对个体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平等学习的对话者、启发有方的指导者、率先示范的榜样者、模拟实践的设计者、开放教学的实践者、公平公正的评价者。 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学习。 总之,语文教学设计 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会解决问题的目的。 ( 1)充分调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包括感知其内容、结构、写法等。 案例 1:教学《中国石拱桥》。 读课文前,老师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读了之后请同学们给本文的标题加上一些修饰语 —— 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 并要求学生们对自己所加的修饰语稍作解释。 学生阅读思考后,会有如下一些标题:古老的中国石拱桥、成就辉煌的中国石拱桥、世界著名的中国石拱桥、美丽而且坚固的中国石拱桥、古朴灿烂 的中国石拱桥、造型奇特的中国石拱桥、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多姿多样的中国石拱桥等。 学生对自己加的修饰语都做了一些解释,这表明他们在读课文时是思考了,有些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准确的。 案例 2: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读课文之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还要对自己拟定的标题做一些解释,说说为什么这样拟题。 学生拟的标题有:家里人与于勒叔叔、期望、于勒的变化、可悲的于勒、变色的世界、贫穷与阔绰等。 从学生阐释的理由看,尽管他们拟题的角度不同,但也能看出他们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 ,有的标题指出了文章的线索,有的点出了记叙的事件,还有的触及了事件的本质。 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是,教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且能深入思考,这就是让学生主动学。 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创造性得到发挥。 此外,让学生读课文后进行多样性复述是 整体感知课文的 一种较切实的做法。 8 多样性复述就不是简单地要求复述,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有所取舍,有所详略,有所变化,或变顺序,或变人称,或变角度,因为有这样的变化,就能使学生有兴趣、有愿望、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 2)恰到好处 的设问设计 恰到好处的设问设计,要有能力层次。 设问能力层次明确,教学能力培养的方向愈明确,目标则愈容易实现。 语文课堂教学设问的设计,应根据先进的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在教学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做出有效的预先策划。 如:讲《故乡》,怎样引导学生去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呢。 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我”的感情是否一样。 这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提问设计,因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回答得正确、全面,这样提问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很具有思考性。 再如讲《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是一个真正应该被嘲笑的家伙,却没有一个人敢嘲笑他,被嘲笑的是谁。 赫留金。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市民的笑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便于全面理解文章的主题。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 《孔乙已》中咸亨酒店内外那些嘲笑孔乙已的人们。 《藤野先生》一文中描述围观枪毙的看客。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从而懂得中外 看客的共性了:人性扭曲后的愚昧、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 教师此时作总结:中外伟大的作家,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对主要人物的形象精雕细刻的同时,又注意到在适当时候用极精练的笔墨勾画有共性的国民的精神痼疾,从而拓展主题的广度和深度,其写作目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3)让学生提出问题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例如听说读写能力之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 思维从问题开始。 学生读书要会提出问题。 正如古人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如何使学生提出问题呢。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要提出问 题的,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提出问题。 另外,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讲提出问题的角度、方式、方法等。 能提出问题是有条件的,其一,在阅读中要熟读课文,前后勾连;其二,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时间。 学生应在提问中学会提问。 例某教师教《中国石拱桥》,要求学生在 15 分钟内自读几遍课文,并要提出 5个以上有意义的问题。 要求:( 1)提问题要有数量;( 2)提问题要有意义。 接下来用 10 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整理提出的这些问题,将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淘汰,就有意义的问题讨论。 之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1)这样一点知识,用百来字说明,写成一 个词条即可,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多方面内容来写。 其用意是什么。 ( 2)说明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些说明方法。 这对我们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这两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研究作者认识事物、说明事物的思维特点和写作艺术,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4)让学生发现、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实,教学中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再追问一句: 你有什么根据吗。 这其实就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于漪老师说:我在教学中经常问“为什么”,“怎么样”,“有何根据”,“理由何在”。 9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是: ①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搜集材料,证据 ③分析和处理信息,对材料、证据做出评价 ④表达与交流,修正、完善分析与解释 例某教师教《石壕吏》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有一个学生问:“题目叫石壕吏,为什么内容写老太太的多,而写当差的少呢。 这可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发现意义非常深刻,它不是胡乱猜迷,而是知识的运用,潜能的爆发。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至少应确保学生去发现的机会和条件,然后是引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钱梦龙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中的一个精彩的片断: 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这张人物表上出现的人物,来看看他们对待移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 文章里有两个人讲的话差不多,你们看是谁啊。 (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生:。走向语文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是 用于 定时 的 MC14528,我们将控制该部分功能的芯片叫做ICA。 图 控制 定时 部分的 MC14528电路 将超声波处理过后得到的信号输入 LM358 的同相输入端 , 运放 LM358 和 RPR10组成一个电压比较器电路,比较器的 阈 值电压 由 RP3设定,当 LM358 的同相输入端的电位高于其反相输入端电位时, LM358 输出高电平,由 ICA 组成的单稳态CX
A, R) 通常固有状态将会通过存储好的学习算法计算并用状态表和行为数据的方式编码。 通过遵循调整当前状态的强化命令,升级功能计算当前固有状态、输入、要执中英文资料 行的行 为和新状态的强化,并且根据存储起来的固有状态信息,评价功能 V计算固有状态并输入一个动作。 在不同的强化学习中, U和 V有一些不同点。 Q 学习仅仅是一个典型的强化学习,在这种模式中,训练样本并不跟 S,A相似
设备的校验、检定、标识工作。 本项目路基主要为桥梁两端接线段的既有一号路的抬坡改建,南、北两岸接线路基共长 403m。 路基改建包括既有路面、路缘石拆除,路基基底处理、帮宽、路基 填筑及路基防护等,主要有拆除路面 55250m2,拆除路缘石 3400m,路基填筑 8299m3,旋喷桩 17556m,土工织物 13000m2,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30m3等。
的表现方式再现项目的优越环境、辉煌气度和舒适的 居住 空间。 重点展示项目人文、项目绿化,配套 设施、建筑特色、生活空间等、借以极高的视觉美感吸引目标人群。 生活在 水榭花都• C 公馆 ,在繁华之上享受宁静致远,为赤峰城市生活树立一座丰碑。 尾篇 —— 置身于 水榭花都• C 公馆 的繁华之上,以一种睿智的从容享受生活。 浮华褪去,还原 生活 本真。 水榭花都 C 公馆
全区农业人口仍在 1/2 以上。 贵州省 GDP 总量 亿元 , 农林产值比重 较高。 全省 人均 GDP 为 67426800 元,排名全国 末位。 全省农业人口接近 2/3。 分析:广东省发展速度居全国前 3 位 ,居三省区之首。 目前全省经济由工业化主导,社会由城市化主导,正与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探讨一体化前景。 广西人均 GDP 与全国勉强持 平 而略低 ,居三省区中游。 贵州人均 GDP
分年投资计划表 ........................................................................................ 48 资金筹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