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结构与回填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留收缩量 1~ 2m,充填时应先充填四个角位,然后向充填好的整体方向充灌,确保充填后两袋相互挤紧。 8)、应控制好充填饱满度和厚度,控制每个袋体厚度 左右,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 太薄会增加袋体用量,太厚会造成局部堆积,袋体不平整影响袋间稳定性,一般饱满度控制在 80%。 充灌完成之后15 将袖口扎紧。 9)、充灌压力应掌握在 ~ 范围内,压力太低充填料易沉积,影响充填效果,压力太大易造成充填袋爆裂。 10)、充灌时自下而上分层依次充填,在下层袋体滤水固接之前,不应在其上部充填另一个袋 体。 同一道砂棱体施工应按进度方向呈阶梯状推进。 1)、在筑砂棱体过程中要加强对设计断面,顶面高程的测量控制。 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对围堰的稳定安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监理工程师,必要时会同设计单位处理。 3)、要结合下一步的吹填,设置临时排水口排水,减小对砂棱体体的水压力。 4)、充填袋在围埝横断面方向不得分袋,不准出现搭接缝。 5)、充填袋体在制作、运输、堆放、铺设、充填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不得出现破损和老化现象。 如有造成破损,应及时采取补袋措施,防 止水流淘刷。 16 充填袋装砂棱体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 51 充填袋装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水上砌筑 1 堤轴线 500 每 10~50m 一个断面 1 用经纬仪、全站仪或 GPS等测量 2 堤顶高程 177。 100 1 用 GPS、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 3 堤顶宽度 177。 100 1 用钢尺测量 4 边坡坡度 177。 10% 2 用 GPS、坡度尺测量 17 工程进度计划 施工强度及工期 设计二级砂棱体总方量约 万 m3 ,每日完成 500 m3,计划 52个日历天完成18 冲填砂袋堤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充填砂袋工期 2020 年一季度 2020 年二季度 2020 年三季度 2020 年四季度 2020 年一季度 1 月 2 月 3 月 4月 5月 6 月 7月 8月 9 月 10 月 11月 12月 1 月 2月 3月 1 A 型护岸 2 B1 型护岸 3 C 型护岸 4 B21 型护岸 19 5 B2 型护岸 20 主要船机配置、材料、劳动力计划 投入的材料、设备计划 表 01 投入的材料设备计划表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砂 含泥量< 10% 万 m3 26 未计损耗 2 聚丙稀编织土工布 230g/㎡ 万㎡ 3 陆上反铲挖掘机 台 2 4 自卸汽车 台 4 投入的人员计 划 表 02 投入的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施工人员 人数 备注 1 施工管理人员 15 2 普通工 80 合计 95 21 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全体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各分项工程开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向作业班组施工技术交底。 必须严格执行如下质量检验程序:工序自检-工序互检-质检员专检-监理工程师检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检验不合格均必须返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于重要、关键的工序和项目,在全面开始施工前合理组织典型施工,已取得合理的方法或数据指导全面施工。 充填砂棱体材料 采用 230g/m2编制布缝制而成。 缝制用的土工布不应有破损,破损处应及时修补,土工织物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拼制接缝形式和缝合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充填砂棱体铺设范围内的块石、渔栅、废弃渔网等影响袋装砂棱体质量的杂物必须清除。 充填砂袋在围堤横断面方向必须连续铺设,不得分袋,不准出现搭接或缝接。 砂被边角处不易饱满,充填时应充分注意,保证边角处砂袋的厚度同样达到设计要求。 两砂袋间应有足够的搭接,保证同层砂袋间挤密、紧靠,不得 22 在袋体间出现通缝。 若出现通缝,须用小袋装 砂袋填充。 注意保护已铺设完成的砂袋,防止施工船舶、机械等对袋体的破坏。 已完成的袋装砂棱体不宜暴露时间过长,应及时进行护面结构层施工。 袋装砂棱体应逐层加高,不可在局部堤段一次性加高两层或以上。 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中坚持以监测指导施工的原则,保证围堤的稳定和安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具体保证措施如下: 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没有戴安全帽的员工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所有机械的运转部位,在有可能伤及操作者或其它人员时,应安装防护罩。 施工作业区域内按规定设置灯标示警装置。 23 环境保护措施 工现场内道路平整畅通,排水出口良好,无人作业的沟、井、坑均加设护盖和安全防护标志或回填整平,施工临时场地出入口处设置洗车槽,驶出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必须在工地内冲洗干净才准上路行驶。 噪音污染措施 ○ 1 、采取噪音控制措施,现场发电机必须安装消音器,尽量控制噪音污染。 ○ 2 、做好各种机械的检查、维护,减少施工噪声。 防污染措施 ○ 1 、工地生活区和办 公区要保持清洁,每天派专人定期打扫,确保生活区沟渠畅通,生活区落实卫生清除的专责轮值制度,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 2 、生活区符合安全、通风,明亮及环境卫生要求; ○ 3 、厕所设专人清扫,定期喷药,不得有异味,保持清洁卫生; ○ 4 、做好食品卫生和防病治病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和群体感染疾病。 生态保护措施 ○ 1 、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施工区及其周边水域的水质变化。 如发现因施工引起附近水质 变化而对周围海域产生影响,则应立即采取措 24 施,必要时可短暂停工。 ○ 2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和大量有机物、垃圾等用于回填。 ○ 3 、对现场周边树木绿化要妥善保护,未经绿化主管部门批准,不准乱砍乱伐或移植树木;对具有特殊意义的树木,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 ○ 4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疏浚区和吹填区泄 (出 )水口处的水质监测,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监测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二 、小袋装砂 及袋装碎石施工方案 材料要求 : ① 砂子 由材料员直接采购 ,然后进场装袋 ; ② 碎石要求 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现象,且有良好的抗风化能力 , 碎石粒径 5~40mm,并应具备良好的级配 ; ③ 袋体 采用 聚丙烯编织布制成 的编织袋, 已有破损或已出现老化现象的不得采用,编织袋各项技术指标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 工艺 : 、 测量放线 : 按图纸 要求 , 用 竹竿插入 法 ,放出小袋装砂及袋装碎石 的轮廓线,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 小袋装砂 应分层铺设 于二级砂棱体台阶处,层次分明;小袋装砂上面铺设 450/㎡土工布 ,然后铺设 袋 装碎石,确保设计要求的 铺设 25 厚度 (袋装碎石铺设厚度为 15cm, C 型护岸二级坡铺设厚度为 20cm)。 不得彼此混合,要保证连续性,防止分离,并拍平铺匀 ,严格按照设计 铺 设。 、 铺设 小装砂及 袋装碎石时,须有测量组、配合铺设、平整、检查,禁止出现漏铺或空档。 每道工序铺设完毕后,应提请监理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后道工序施工。 三 、灌砌块石施工方案 灌砌 块石 施工范围 灌砌块石用于袋装碎石上面。 主要工程量 表 21 各结构护岸类型灌砌块石 工程量 施工部位 工程量 ( m3) A 型 680 B1 型 1162 C 型 751 B2 型 1843 注:以上为估算工程量。 工程施工特点 ( 1)安全风险高:边坡坡 度 比 大致 为 1:,块石极容易滑滚,在边坡施工, 易出现坠物、滑跌、 滚石等现象,施工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 2)人力依赖较强:边坡防护施工主要依靠人力进行,人力资 26 源需求量较大,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生产不均衡。 灌砌石施工流程 灌砌石施工流程见图 41: 灌砌 石施工方法 灌砌石施工 灌砌石施工时, 先进行测量放线,放出灌砌块石的轮廓线。 块石用装载机把石块运到各具体施工部位。 砌筑时 先砌面石,再置腹石 , 要求大面朝下 ,使块石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缝隙, 缝 宽 不小于 5 厘米, 且不大于 15 厘米,缝内砼需振捣饱满密实,并确保细石砼深度达到底部。 面石与腹石之间衔接布设基础面验收合格 测量放线 块石准备 砌石头 养护 浇筑混凝土 27 拉结石,避免面石与腹石间出现纵向通缝。 灌砌石要求 均匀 水平分层上升,禁止上下砌石的竖向通缝,表面保持平直。 浇筑混凝土 灌砌块石采用 商砼, C35F300 强度的混凝土 , 浇筑时采用分层灌砼的方法,采 用 钢钎捣实或者 ZX25 振捣器振捣密实, 然后再 进行 上一层灌砌石 施工 当分层间歇时间较长时 ,砌上层块石应清除老砼面的杂物及松动砼并冲洗干净 , 灌砌砼不得找平。 灌砌石的养护 灌砌石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一般要求洒水养护不少于14 天。 但气温低于 +5OC 严禁洒水养护,必要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例如覆盖草垫等。 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进行施工前 根据施工图纸 、 边坡防护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对施工员 进行层层交底 ,。 施工过程中,注意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上道工序没有检查验收,不得进行下步施工。 施工 中 使用的水泥 “ 三证 ” 齐全,严禁 “ 三无 ” 材料或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并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对其进行原材料试验,质量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实行 “ 三级质检制 ” ,对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并进行跟踪检查,所有工序认真填写详细的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记录单,对施工中发生的任何质量缺陷或事故,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或方案,限期整改。 28 、加工的 块石 材料质量指标必须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灌砌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或者机械原因要中断施工时,施工缝的留 设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继续施工时,应特别注重施工缝的清理质量,不得人为设置施工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