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25 小 结 与 复 习 第 13 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对方程、方程组的概念有进一步理解。 2. 掌握解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灵活选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方程 组。 3. 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 4. 提高概括能力,归纳能力。 5. 培养思维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方程组特点先合适方法求解使计算简便。 2. 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 概括本章主要内容。 (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 二、 例题。 例 2. 下列各方程组怎样求解最简便。 ( 1)   1 934 xy yx ( 2)   62 93 yx yx ( 3)   23 76 yx yx ( 4)   723 1252 yx yx 对( 3)( 4)教师不给出统一答案。 例 3. 讨论:不解方程组,观察下列方程组是否有解。 ( 1)   22 12 yx yx ( 2)   424 12 yx yx ( 3)   424 336 yx yx 例 4. 观察下列方 程组是否有唯一解。 你认为有几个解。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26 ( 1)   224 12 yx yx ( 2)   2062 103 yx yx 例 4. 组第 3 题。 此列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但仍可用加减法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三、练习。 复习题二 .A 组第 1.( 4)、( 5)、( 6)。 3 题 C 组第 2 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复习题二 .A 组第 ( 1)、( 2)、( 3)。 4 题。 选作 B 组题。 后记: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27 第 3 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直线、射线和线段 第 14教案 教学目标 :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及直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直线的性质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引出线,认识直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 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如电线、电话线、电视天线、广播线、电话机的话绳、跳绳的绳子,写字的时候铅笔尖移动会画出各种各样的线。 小结:这些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 1、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能不能把它变成一条直线呢。 (把线拉紧 ,就成一条直线 ) 假设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就形成一条直线。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它有没有端点。 板书:没有端点 直线没有首尾无法度量,我们就说直线是无限长的。 二、认识线段和射线。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 这是一条直线 ,在直线上加上两个点 ,一点 A 一点 B,指出: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 (1) 观察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两个端点 (2) 小结:它有头有尾,所以它的长度是有限的。 小结:我们可以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3)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一端端点去掉,这一端就可怎样。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线,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 (4)仔细观察射线并和线段进行比较后思考: 1射线有几个端点。 2它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 3能否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直线、射线、线段,谁来 举一些例子。 小结: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 打开课本38 页仔细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以下几个思考题。 1直线有什么特点。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28 2什么叫线段。 3射线有什么特点。 4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6)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要求学生说出哪些是直线。 哪些是线段和射线。 (7)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三、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自己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 位置关系 (3)师生共同举出一些生活上的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 四、直线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画直线 (2)经过两点画直线 (3)经过三点画直线,经过 n 个点呢。 (4)归纳: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五、巩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及直线的特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你是否真掌握。 1、 判断: 1一条直线长 12CM。 ( ) 2直线比射线长。 (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4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 ) 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1 学生自由数线段各抒己见。 2 教给学生数线段的方法。 3小结:数线段的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4发展: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 (2+1)条线段;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 (3+ 2+ 1)条线段;那么有四条、五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又有几条线段呢。 课后好好动动脑筋想一想。 练习 P40 六、总结: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完成基础训练册的有关内容 后记: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29 比较 第 15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几倍;会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 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按要求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按要求画出线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线段的概念,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 AB。 ( 2)射线 OA。 ( 3)线段 CD。 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 二、讲解 P40 动脑筋 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 身高。 得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 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 1) 将线段 AB 的端点 A 与 CD 的端点 C 重合。 ( 2) 线段 AB 沿着线段 CD 的方向落下。 ( 3) 若端点 B 与端点 D 重合,则得到线段 AB 等于线段 CD,可以记作 AB=CD。 若端点 B 落在 D 上,则得到线段 AB 小于线段 CD,可以 记作 ABCD。 若端点 B 落在 D 外,则得到线段 AB 大于线段 CD,可以记作 ABCD. C D C D C D └─────┘ └─────┴─┘ └─────┴──┘ A B A B A B 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长度 ,将长度进行比较 .可以用推理的写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写法如下: 因为 量得 AB=5cm, CD=5cm,所以 AB=CD(或 ABCD 或ABCD), 三、度量线段的长度 这里有一条线段,要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测量。 教师讲解:把线段的一个端点 A 对准直尺 0 刻度线,读出另一个端点 B 所对直尺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30 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 同学们已经会度量线段的长度,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画一条 长的线段 ,会不会画。 你准备怎样画。 (相互讨论一下后交流汇报 ) (1)、定点 定位置 画线段 (2)、找点 (板书 ) (3)、连线 在练习本上画一条 长的线段,巩固画线段的方法。 提出数 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 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四、线段的性质 阅读 P41 的动脑筋 归纳线段的性质:连续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画图说明。 两点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线段的中点:如果 B 在线段 AC 上,并且 AB= BC,那么 B 点叫作线段 AC 的中点。 画一条线段,找出它的中点 五、 讲解 P42 的例 1 和 例 2 例 1 已知线段 a,作一条线段使 它等于 2a。 (启发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 ) 例 2 已知线段 a, b(ab), 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a- b。 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a+ b。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 ) 六、练习及小结 P42 的练习 补充练习: ( 1) 如图,根据图形填空。 A B C D ┕━━┷━━━━┷━━┛ AD=AB+______+_____, AC=_____ +_____ , CD=AD— _____。 ( 2) 如图,已知线段 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A . B . A B A . . . B. 小结本节课内容 七、作业 : P43, A 组 3 题 后记: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31 角 与角 的大小比较 第 16教案 教学目 标: 理解角及角的有关概念 , 巩固平角 及 周角 的认识。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 的平分线。 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 重点 :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 难点 : 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三角板 教学 过程 一、 引入: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冰箱,包装箱上标明:将冰箱向后倾斜可推动冰箱,但倾斜角不能走过 30度。 什么叫角。 什么叫角的度数呢。 二、观察 P44 的图形 讲解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角。 画图示意 角的有关概念 角的顶点、角的始边、 角的终边、角的边、角的内部 平角、周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周角。 画图示意 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位置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 角的表示方法 ∠ BAC ∠ A ∠ 1 等 角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汝城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编写:七年级数学组 32 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画出 P46 的几个图形,说明角的大小的不同情况 P47 做一做,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 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学生画一个角,然后再画出它的平分线 四、练习及小结 练习 P46 的练习 1- 3 补充练习 (1)根据图形填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