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裸露滩涂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土地 企业 财政 人均 粮食 棉花 油科 肉类 水产品 面积 收入 收入 纯收入 产量 产量 产量 总产量 产量 人 公顷 万元 万元 元 吨 吨 吨 吨 吨 一 某区区 166028 33165 307282 3209 142657 2412 7901 16604 7570 1 某区区竹条镇 37038 3457 75000 800 3290 24784 760 814 2685 352 2 某区区牛首镇 34266 6407 102575 860 3533 39514 605 2484 4356 257 3 某区区朱坡乡 21613 6201 1050 350 3177 29760 425 1128 2898 1543 4 某区区柿铺乡 20912 1100 2862 82 2971 1756 452 397 2184 189 5 某区区太平店镇 52199 16000 125795 1117 2935 46843 170 3078 4481 5229 二 某区区 116789 24048 83841 1673 40559 310 8804 11973 2357 1 某区区尹集乡 9945 4972 1617 100 2420 6705 48 726 1303 333 2 某区区檀溪办事处 3219 1520 10100 200 3997 673 4 80 253 265 3 某区区隆中办事处 4538 1600 194 75 3318 279 53 445 51 4 某区区庞公办事处 9259 6456 12050 66 3000 660 98 454 5 某区区余家湖办事处 2646 3000 6010 100 2910 691 30 1650 249 86 6 某区区欧庙镇 53418 1500 41000 712 2923 7000 147 3298 4381 624 7 某区区泥咀镇 33764 5000 12870 420 2925 25211 81 2337 5244 544 26 三 某县级市市 255342 39640 510276 5092 77736 678 6657 8523 5131 1 某县级市市仙人渡镇 44222 11340 149406 2265 3100 35924 456 1356 2564 3268 续表 216 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行政区划 总人口 土地 企业 财政 人均 粮食 棉花 油科 肉类 水产品 面积 收入 收入 纯收入 产量 产量 产量 总产量 产量 人 公顷 万元 万元 元 吨 吨 吨 吨 吨 2 某县级市市付家寨镇 14397 8640 2922 248 2580 7137 130 807 934 288 3 某县级市市赞阳办事处 45329 3060 88660 375 3055 472 1542 890 179 4 某县级市市李楼办事处 44665 8700 48107 777 2900 28093 92 1032 1636 307 5 某县级市市中山办事处 26653 500 92399 263 2861 42 9 6 某县级市市光化办事处 72520 4700 96154 381 3012 6110 990 1712 180 7 某县级市洪山嘴办事处 7556 2700 32628 783 3070 930 745 900 四 某县区 62325 17700 21515 759 42156 435 3360 3353 1816 1 某县区东津镇 62325 17700 21515 759 3317 42156 435 3360 3353 1816 五 某县级市市 302937 91800 68746 4311 241295 4521 55913 23954 11789 1 某县级市市龙头办事处 35448 7700 9498 724 2975 23398 611 1923 3612 2224 2 某县级市市郑集镇 42677 10700 12820 601 2818 51494 1033 6164 2615 2746 3 某县级市市小河镇 35054 10200 800 468 2770 52531 481 4338 4100 1715 4 某县级市市璞河镇 42447 10400 16655 480 2675 40124 1123 7232 8018 1885 5 某县级市市流水镇 18736 16100 400 372 2900 28055 400 4441 860 1085 6 某县级 市市南营乡 42303 16400 16663 429 2660 27363 425 7702 2360 721 7 某县级市市王集镇 41615 14700 800 394 2425 11129 382 23386 1700 413 8 某县级市市鄢城办事处 35212 1300 10210 450 3050 17 401 493 9 某县级市市上大堰镇 9445 4300 900 393 2940 7184 66 727 288 507 六 某县县 158854 54494 56312 2679 78679 164 5054 10190 4103 1 某县县庙滩镇 29466 10667 14045 402 2065 15656 15 624 2111 491 2 某县县北河镇 41971 6350 8407 575 2481 11785 352 2360 825 3 某县县沈湾镇 16692 9760 1560 183 2225 9931 40 1308 1201 582 27 4 某县冷集镇 31779 19663 2300 404 2228 32605 109 2462 2468 1873 5 某县县城关镇 38946 8054 30000 1115 2510 8702 308 2050 332 某某市土地利用及发展规划 某某市总版图面积 19737km2,农耕地 405617 公顷,占 %;林地 826330 公顷,占 42%,难利用地 220890 公顷,占 %。 其中农耕地中水田 193451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梯平地 116345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大于 25176。 的坡耕地 17852 公顷,占 %,农村人平耕地 亩,劳平耕地 亩。 某某市地处鄂北岗地,是全省有名的“旱包子”缺水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仅 ,水一直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到土地有效利用的制约因子。 多年来,我市兴建了一批大、中、小相结合的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 %,但仍有近 4 成的耕地处于望天收的境地,有 100 多万亩“旱包子”和 50 万亩死角没有水利设施,农业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除加大骨干水利设施的投入外,市有关部门还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整,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部分望天收的坡耕地逐渐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低产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 和经济林。 根据有关资料,计划到 2020 年,规划治理总面积 ,其中,坡改梯 ,新育水保林 ;经济林 km2,封禁 km2;保土耕作 km2;新建包括堰塘、拦沙坝、谷坊、蓄水池、沉沙池在内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6523 个(座)。 农业生产概况 根据 2020 年某某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项目区所涉及县市具体到乡镇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生产情况等详见表 216。 根据表 216 和全市各县市的农业生产情况综合分析,某某市的农业 28 在 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区,其中粮食作物比重最大。 目前,某某市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逐渐增强, 2020 年,总创汇 428 万美元,比 2020 年增加 %。 农民人均纯收入 16303408 元 /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3326 元 /人,均比 2020 年有明显的提高。 自“开发大西部”的号召发布以来,某某市正逐渐成为沟通西部和沿海大城市的交通枢纽。 同时,随着“孝十”、“襄荆”高速公路的贯通,某省三角经济发展中心的形成,某某正逐渐向一个工业大市迈进,考虑到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发展,在某某这块南北气候兼备、生物资源丰富 的肥沃土地上发展名、优农业产品极具市场潜力,某某市的农业经济也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轨。 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 1)自然条件的制约 ①以干旱为主的灾害性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干旱和洪涝是我市的主要自然灾害。 由于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大气锋面活动显著,气流往复频繁,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6 月下旬至 7月上旬强大而潮湿的南方季风和北方冷空气常在我市上空相遇,形成降雨集中的梅雨期,导致局部地方发生洪灾;若南方季风来的晚且弱,则出现“空梅期”,造成干旱。 8 月份主要受西太平洋热带高压控制,其 脊线经常稳定在 3032186。 N,造成我市晴旱少雨天气,这一时期气温高,日照强,蒸发量大,容易发生“卡脖子旱”。 7月或 9月由于南方雨带北移,又会出现集中的暴雨天气,酿成洪灾。 ②耕地相对减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统计, 1957年某某市人均耕地为 ,目前的 1957年减少了 亩。 耕地后备资源极为缺乏,而占用耕地的数量逐年增多,耕地不足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稳步发展。 在现有耕地中,冷浸田、 29 烂泥田 万亩;锈水、矿毒田 万亩;有夹砂、青泥层的障碍土壤 75 万亩;质地过粘、过砂的 84 万亩; 耕层小于 10cm 的 40 万亩;加上缺氮、缺磷、缺有机质的耕地,中低产农田占总耕地面积 %,农业生产条件不容乐观。 ③山区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俗话说“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不多”,山区地形复杂,垂直差异悬殊,制约着光热水土的分配与组合。 加之,山区交通闭塞,居住分散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山区的发展。 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开发利用很差,山区人民生活仍然十分窘迫。 ( 2)社会条件的影响 ①农业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五十多年来,某某市农业结构变化不大, 2020 年全市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 64%,林牧渔产值 占 36%,与 1985 年的 %和 %有所改善,但不大明显,相比 1949 年来说,程度亦不够理想。 这种定型的单一农业结构,反映了农业经济层次少、路子窄,与目前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好局面严重不相称。 另外,目前的粮食生产中,夏粮品种单一,小麦比例过大,绿肥作物种植太少,种地养地矛盾十分突出。 ②农业科技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根据统计资料,某某市目前平均每万亩土地仅有农业技术人 1 人,每万人中有农业技术员 7人。 农业科技力量薄弱,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边远山区更是人才 匮乏,技术落后,农业装备差,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 由于缺乏良好的技术引导,农民盲目学习外地经验和引种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 ③商品生产发展缓慢,商品流通渠道不畅 30 某某市除粮食、棉花商品率较高外,其他林、牧、渔、多种经营产品商品率都较低。 其原因:一是商品与市场衔接不紧,信息不灵,应变能力差,经常出现盲目生产现象;二是商品生产观念薄弱,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经济,没有从产品转向商品;三是流通渠道不畅,产、供、销之间配合不协调,大规模商品生产受到限制。 农业发展优势 ( 1)地处要冲,交通便 利 某某市北接中原腹地,西临陕南川东,南连江汉平原,东通武汉三镇,扼川陕、豫皖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鄂西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境内有汉丹、襄渝、焦柳三条铁路,贯穿六个县、市,是全国铁路枢纽和列车编组站之一;公路四通八达;又有某河、唐白河航运之利。 水陆交通方便,素有“四省通衢”之称。 货物集散快,商品信息灵,销售市场广,有利于农村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发展,是某省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承东启西,南北交通”的中转地区。 目前,我市已与全国 30 多个大中城市, 14 个邻近地区发展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外引内联”,发展生产。 随着 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某某、某县级市飞机场新航线的开辟,某河河道的整治,将使某某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大大增强物资、经济、技术、信息的交流量,成为某省省开发鄂西北,面向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区的战略跳板。 ( 2)地貌多姿,资源丰富 某某市土地总面积 19737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 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区,有岗地,有平原。 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域环境,繁衍发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 这些都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层次、 31 多项目、立体开发 利用农业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和物质基础。 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目前土地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发展潜力大,占土地总面积 70%以上的山场、水面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鄂北岗地同四湖地区被称为全省粮、棉、油生产的“两个拳头”,鄂北岗地要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农业增产潜力还很大。 小水电可开发量 35 万千瓦,现仅利用 23%。 已探明的磷矿、金红石、重晶石、铅土等 7 种矿产资源,在全省、全国占有较大比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