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测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友的质量均为 m=,取 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 X i加 (下标 i 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 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 X i减 ,绳下端坐标的平均值 Xi=( X i加 + X i减 ) /2 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 的坐标( Xi/mm) 甲 乙 1 2 3 4 5 6 ( 1)同一橡皮绳的 X i加 X i减 (大于或小于); ( 2)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k( N/m); ( 4)为了更好的 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三 、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公式、过程、文字说明。 (共 4 题,计 54 分) 13.(12 分 )如图所示,质量 M=400g 的劈形木块 B 的上表面呈水平,上面叠放一个质量 m=200g的木块 A。 将 A、 B 一起放在倾角 θ =37176。 的斜面上。 B 与斜面之间及 B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 当 B 受到一个 F= 的沿斜面向上的作用力 F 时, A 、 B 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 求:⑴ B 的加速度大小 a;⑵ A 受到的摩擦力 f 和对的 B 的压力 N 的大小。 ( sin37176。 =, cos37176。 =,取 g=10m/s2) 14.(12 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 mA=24kg 和mB=120kg 的物体 A、 B 并排放在一起静止。 从 t=0 时刻起,分别对 A、A B FA FB A B F θ 4 B 施加水平力 FA= 和 FB= (163t)N,求:⑴经历多少时间后 A、 B 分开。 ⑵这时 B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15.(14 分 )已知人和雪橇的总质量 m=75kg,沿倾角 37 且足够长的斜坡向下滑动,滑动时雪橇所受的空气阻力 1f 与速度  成正比,比例系数(即空气阻力系数) k 未知。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测得雪橇运动的  —t 图线如图中的曲线 AC 所示,图中 BC 是 平 行于 Ot 轴的直线, AD 是过 A 点所作的曲线 AC 的切线,且 A 点的坐标为( 0, 5), D 点的坐标为( 4, 15),由  —t 图的物理意义可知:  —t 图线上每点所对应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该点切线的斜率。 已知 sin37176。 =, cos37176。 =, g 取 10m/s2。 ( 1)试说明雪橇的运动情况。 (先做什么运动。 加速度的大小怎样变化。 速度的大小怎样变化。 后来做什么运动) ( 2)当雪橇的速度  =5m/s 时,它的加速度为多大。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