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化学高考真题选择题分项含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H2O,产生的 NO 在管口生成 NO2呈现红色,而不是 HNO3 分解产生 NO2,故A 项错误。 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 B 项错误。 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 SO2产生,也可 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C 项错误。 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发生反应: Na2CO3+ CO2+ 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D 项正确。 ( 11 四川理综, T12) 25176。 C 和 101kPa 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 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 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 % B. 25% C. 50% D. 75% 【解析】 B 根据 燃烧方程式: C2H6 + 27 O2=2CO2+ 3H2O 减小 V C2H2+ 25 O2=2CO2+ H2O 减小 V C3H6+ 9 29O2=3CO2+ 3H2O 减小 V 1 1 1 由方程式不难发现看 , C2H6和 C3H6 反应后体积缩 小的量是相同的 , 故可将两者看成是一种物质即可。 设 C2H6 和 C3H6一共为 x mL, C2H2 为 y mL。 则有 x + y = 32; + = 72,解得 y=8。 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25%10 0328 , B 项正确。 ( 11 四川理综, T13) 可逆反应 ① X(g)+ 2Y(g ) 2Z(g) 、 ② M(g) N(g)+ 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 ○ 1 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 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 14:15 C. 达平衡( I)时, X 的转化率为 115 D. 在平衡( I)和平衡( II)中 M 的体积分数相等 【解析】 B 降温由平衡 (I)向平衡 (II)移动,同时 X、 Y、 Z 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 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放热, A 项错误。 达平衡 (I)时的压强于开始时的体系的压强之比为::3=14:15, B 项正确。 达平衡 (I)时,反应 ① 的总物质的量由 mol 减小为 mol,设反应的 X 的物质的量为 △ n(X),利用差量可得: 1:1=△ n(X): (- ),解之得: △ n(X)= mol,则 X 的转化率为: 100%=20%, C 项错误。 由平衡 (I)到平衡 (II),化学反应 ②发生移动, M 的体积分数不会相等的, D 项错误。 2020 年重庆卷(理 综) ( 11 重庆理综, T6)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 不能 . . 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 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解析】 A 风力发电,可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但与化学并无多大关系,故 A 不符合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旨,故 A 错;光纤的传输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符合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旨,故 B 正确;合成药物、环保涂料,都符合这一主旨,故 C、 D 都正确。 ( 11 重庆理综, T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 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10 C. Li、 Na、 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 P、 S、 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解析】 D Fe 与氯气生成 FeCl3,而 Fe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FeCl2,故 A 错; K 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能发生 2K+2H2O===2KOH+H2↑,使溶液呈碱性 , 故 B 错 ; Na 的密度比 K大,故 C 错; P、 S、 Cl 是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H2CO3 是弱酸,而 H3PO4是中强酸,故酸性 H3PO4> H2CO3,则 D 选项正确。 ( 11 重庆理综, T8)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NH4Cl固体 NaCl固体 【解析】 B 酚酞遇到碱变红色,遇到酸不变色,故滴有酚酞试液的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溶液的碱性增强。 明矾溶液水解显酸性,故 A 错; CH3COONa 溶液显碱性,加热时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故 B 正确 ;氨水中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会使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碱性减弱,颜色变浅,故 C 错; NaCl 固体对 NaHCO3 的水解无影响,故 D 错。 ( 11 重庆理综, T9)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 C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用不到温度计,故 A 错;醋酸铅溶液使蛋白质变性, 而不是盐析,故 B 错;肥皂的制取能生成甘油,而不是用到甘油,故 D错。 ( 11 重庆理综, T10)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 10 的是 【解析】 A 由温度影响曲线可知,温度升高 (T2> T1),水的含量降低,对四个反应来说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排除 B、 C;由压强影响曲线可知,压强增大 (P 1> P2),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对反应来说应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 11 选 A。 ( 11 重庆理综, T11) 不 能 . 鉴别 AgNO BaCl K2SO3 和 Mg(NO3)2 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是 A. 盐酸、硫酸 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 氨水、硫酸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D 取四种溶液少许,滴入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gNO3,有 气体 生成的是 K2SO3;另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入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BaCl2,无现象的是 Mg(NO3)2,故 A能鉴别;滴加盐酸后,另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NO3)2,无现象的是 BaCl2,故 B 也能鉴别;取四种溶液少许,滴入氨水,先 沉淀后沉淀消失的是 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Mg(NO3)2;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加硫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BaCl2,有气体生成的是 K2SO3,故 C 可以鉴别;滴加氨水后,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时 BaCl2 和 K2SO3都无现象,故 D 不能鉴别。 ( 11 重庆理综, T12) NM3和 D58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结构如下: 关于 NM3和 D58的叙述, 错误 . . 的是 NaOH 溶液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原因不完全相同 ,原因相同 3FeCl 溶液都显色,原因相同 【解析】 C NM3 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酯基、羧基和碳碳双键, D58 所含的官能团是酚羟基、醇羟基和羰基;它们都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NM3 中是酚羟基和酯基、羧基 反应 ,而 D58 中 只有 酚羟基 反应 ,故 A 正确;它们都能与溴水反应,但 NM3 是酚的取代和碳碳双键的加成,而 D58 只有酚的取代,故 B 正确;它们都不能消去, NM3 的原因是没有可消去的官能团,而 D58 是醇羟基 的邻位碳上没有 H 原子,故 C 错;它们都能和 FeCl3溶液都显色,原因都是含有酚羟基,故 D 正确。 ( 11 重庆理综, T13)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 已知: 1 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 kJ,断裂 1 molFF、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160kJ、 330kJ,则 S(s)+ 3F2(g)= SF6(g)的反应热 △ H 为 A. 1780 kJmol1 B. 1220 kJmol1 kJmol1 D. +430 kJmol1 【解析】 B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 280 kJ +3160kJ=760 kJ,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热量为 6330kJ=1980 kJ,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980 kJ760 12 kJ=1220 kJ,其反应热为 1220 kJmol1。 2020 年山东卷(理综) ( 11 山东理综, T9)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 BaSO4 对人体无毒 C. 14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 14C 与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不属于胶体 【解析】 D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a2+是有毒的, BaSO4 之所以能做钡餐,是因为 BaSO4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故 B 错; 12C、 14C是两种原子,其关系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的关系,故 C 错;葡萄糖是小分子,粒子的小于 1nm,故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现象产生,故 D 正确。 ( 11 山东理综, T10)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 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解析】 A 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有 Li: 和 Si:,属于非金属的是硅。 硅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 A 正确;做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而不是单质硅,故 B 错;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故 C 错;非金属性 C> Si,故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 CH4> SiH4, D 错。 ( 11 山东理综, T11) 下列与 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可与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CO2 ,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 B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 A 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 B 错;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生成硝基苯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 C 正确;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苯中 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 D 正确。 ( 11 山东理综, T12) Al、 Fe、 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Cl FeCl CuCl2 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AlCl FeCl CuCl2 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 Cu、 Fe、 Al 【解析】 C 铝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A 错;铜在空气中放置,可以生成铜绿 [Cu2(OH)2CO3],故 B 错;因 HCl 易挥发,三种盐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彻底水 13 解,故 C 正确;电解三种盐溶液的混合物时,首先是 Fe3+ +e== Fe2+,不能得到金属单质;当Fe3+消耗完, Cu2+ +2e==Cu;当 Cu2+消耗完, 2H+ +2e==H2,不可能得到铁单质和铝单质,故D 错。 ( 11 山东理综, T13)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以此增强 【解析】 C 有些元素的最高价不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如 O、 F 等元素,故 A 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故 B 错;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 C正确;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显一定的金属性,又显一定的非金属性,而过渡元素是指副族和第 Ⅷ 元素,故 D 错。 ( 11 山东理综, T14) 室温下向 10 mL pH=3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3 OHcCO O HCHc CO OCHc不变 , c(H+)亦增大 10 mL pH=11 的 NaOH 溶液,混合液 pH=7 【解析】 B 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是增多的,但粒子的浓度要减小,故 A、 C 错;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 B 正确; 10mL pH= 11 的 NaOH 溶液只能反应掉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