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做为自身的努力方向;三是使师范生掌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懂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 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 位(难点) 第一节 教 师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周礼》)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诗言学行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夸美纽斯) “教师是托起太阳升起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 教师的概念:广义: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别人的 人,可以称为“师”。 狭义:指经过专门训练,在 学校里从事教育教学 工作的专门人员。 一、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作用与地位 社会作用: 教师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的作用。 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心灵的工程师 教师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地位: 不同的社会,教师的地位也不相同: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一般教师尽管客观上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但他们本身是被剥削的脑力劳动者,社会地们低,待遇菲,人们把教师职业做为知识分子的“ 穷途未路”,流传“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 元朝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之举,历史上虽然也有“君师”相提并论的时候,但那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一般教师 没有地位的。 15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主人,地位日益提高。 物质生活上,教师永远摆脱了失业的威胁,普遍实行公费医疗,设立福利基金,规定休,退休,死伤抚恤制度等。 工资待遇,住房,子女就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生活有了根本的保证。 政治上,教师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不少教师被选为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权管理,一些对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受 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被授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教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 党和政府及国家领导人对教师地位的概述: 列宁:“应该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 邓小平:“要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 ” 陈云:“为人师表,无尚光荣。 ” △ 对目前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认识 我国目前教师 地位还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① 历史的原因; ② 人们的认识问题; ③ 我国的客观实际。 如生产力发 展水平较低; ④ 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准不高。 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我们的看法: 首先、要提高全国人民的认识,只有真正认识到教育和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使用,才能摆正教师的地位。 其次,提高地位应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提高待遇。 (举例) 再次,教师必须走专业化道路,以专业地位的提高赢得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作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对经验教育影响进行加工改造。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并不否定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 二、教 师的任务、劳动特点和角色定位 (一)教师的任务 根本任务:教好学生。 即按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任务: 教书 —— 教好功课。 这是教好学生的最基本表现。 教学工作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教师只有教好功课,才能完成教育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每一个教师应把教好功课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 (经师) 育人 —— 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教师要全面关怀学生的思想, 身体,生活各方面,作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各方面的生活。 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人师) (二)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有创造性的劳动。 由于教师的任务,劳动对 16 象,手段都有别于其它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和教育教学任务的复杂,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 劳动。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学生)。 学生不仅千差万别,而且时刻者在不断变化,每个人由于遗传,家庭,社会影响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知识水平、能力、兴趣、气质、性格方面有所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且这些方面都在不断变化。 以这些复杂多变的学生为劳动对象,其工作必定是十分复杂的。 其次,教师所担负的教书育人任务也是艰巨复杂的。 教师要负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而每一个方面的具体任务都是十分复杂的。 在“育人”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特点不尽相同且变化发展,很难把握,教师要塑造学生的 心灵,必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教书”方面,教师不仅要传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知识体系,备课、上课、批发改作业,课外辅导,检查评定等教学工作十分复杂,教师每完成一项教学任务,都要耗费无限精力,其劳动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 因为教师的对象是千万别而且发展变化着的青少年。 每个教师面临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学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教师本人情况也不相同,因 此教师的每项工作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进行,不可能有统一的操作规程。 教师既是教育家,又是艺术家。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连续性) 教师任务的繁重和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个长期的过程。 一是劳动时间长;二是劳动成果的长效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果,要经过一段时间,因此教育效果不是一时就能检验出来,教师是“创造明天的人”。 可见教师的劳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教师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这是教师劳动与其他类型劳动的显著区别。 由于教师处于教育者的地位, 在学生的眼里是他们的榜样;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表现在: ①教学中教师起示范作用(如讲解例题,实验操作等),使学生有师可法; ②教师本身的思想品质,业务水平,作风仪表乃至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感染作用有时比空洞说教要有效得多。 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加里宁说过:“如果教师很有感性,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示范性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 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马上可以检验出来的;教师劳动成果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传道者 授业、解惑者 示范者 管理者 17 朋友 研究者 三、教师的素养 教师要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根据教师职业素质结构需要,人民教师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高尚的师德(思想素质) 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要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动力。 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真正热爱,对它产生感情,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强烈 的自亲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真正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举例) 要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感情联系,搭起师生互爱的桥梁,才能互相配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学生应该包括: ①热爱和关心学生; ②尊重和信任学生; ③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处理好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间要互相新生信任,互相支持配合,依靠教师集体。 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二)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业务素质) △ 教师的知识结构 精通所 任学科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最基本任务是教好功课,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任的学科的专业知识达到精通的程度,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储存一桶水。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话教材,才能胜任该学科的教学工作。 具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这是因为: ①各门学科的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教师要上好本学科的课,必须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使知识更为系统,也使上课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②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经常会向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基 础知识,具有一般科学,技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③ 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更多机会接触学生,直接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④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还应不断吸取文化科学技术新成就,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懂得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掌握教育规律。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但它是有机规律的。 按照这些规律教育性,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要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懂得教育科学,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理 论,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法,从中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育人”) △ 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 在能力方面,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有: 18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鼓励班级集体的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手势、表情、姿态等表达能力。 其中以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能力最主要; 自我调控能力; 研究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身心素质) 健康强壮的体质 良好的心 理素质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认为,教师工作成效与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比较理想的教师应有下列的心理特征: ①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良好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锐的思维力;创造性的想象力(智力因素) ②坚强的意志力,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③丰富而又能控制的情绪情感; ④乐观,开朗的性格。 [材料: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最讨厌什么样的老师。 《教育学参考资料》 P27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教育学教参》 P277] 第二节 学 生 一、学生的地位 (一)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 生是教育的客体 这是相对教师而言的,客体并非不重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介绍当前关于主体性的讨论与实践) (二) 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社会地位受法律保护。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来的社会公民。 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二)学生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的对象 (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教师具有控制学生的权威和 权利,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指导,服从教师的要求。 但师生之间又是平等民主的同志式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9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也有情感方面。 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 师生之间的认识,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教师要从本质上全面,公正地认识学生,避免只从表面认识学生而对学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学生也要克服幼稚天真,凭印象对教师作出武断的结论。 要加深师生之间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师生间积极肯定的 认识,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自身行为的功能,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学生与他所喜欢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对他所喜爱的教师,总会伴随着信任感,有利于教师的权威的建立,师生的心理相融。 学生对他所喜爱的教师,必然产生出更多的交往愿望和行动,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 师生之间的情感,要经历生疏 —— 熟悉 —— 亲近 —— 热爱等发展阶段。 三、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四、认识师 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意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五、师生关系的建立。(心理学专业用)(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體的外形 (1) 24 小小天地( 1) 閱讀( 1) 補救教學 國( 1)數( 1) 鄉土:彩繪檳榔扇 (2) 十一 十 三 ~ 第一冊第一單元遊戲第二課唱兒歌 五、屋下人( 1) 81 減法算式 82 多幾個,少幾個 83 向下數 四、親近泥土 44 我比以前更棒(1) 45 丟得高,踢得遠(1) 24 小小天地( 1) 閱讀( 1) 補救教學 國( 1)數( 1) 十二 十 四 ~
盒的作用是什么。 其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具体讲授内容: 1.液晶电视 ( 1) 液晶及种类 ( 2)液晶显示原理 ( 3)液晶显示器 ( 4)液晶电视的构成 ( 5)液晶显示器的特点 2. 等离子电视 ( 1) 等离子体 ( 2)等离子显示器 ( 3)等离子电视 ( 4) 等离子显示器的特点 3. 背投电视 ( 1
,个个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姥姥、外公一家人欢聚一堂,坐在院子里吃月饼看月亮。 这时, 29 我不由地想起了一首古诗 —— 《静夜思》。 妈妈笑着问我:‚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朝代哪位诗人写的吗。 ‛我说:‚是唐代诗人李白。 ‛全家人都点头说我背得好。 外公为了奖励我,给了我二十元钱,让我去商店买了一大瓶饮料和一盘炮。 我不解地问:‚中秋节为什么还要放鞭炮呢。 ‛外公说
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买办: 又称 “ 康白度 ” (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或代理人。 在中国,鸦片战争后不再是单纯的中外贸易居间人,而开始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成为被洋商收买的代理人,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 是政治概念,不是经济术语。 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
中华心理学习网 圣才学习网旗下网站 官方总站: 中华心理学习网友情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50.有一组数据: 3, 6, 2, 7, 32, 4, 8, 6, 5。 要描述这组数据的特征,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中数 C.四分位数 D.众数 51.一项研究调查了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对在公众场合吸烟的态度,结果如表所示。 那么,性别与对待吸烟的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 A.
三、民俗節慶類 6 四、信仰與宗教類 仰 6 五、民間吉祥類 6 六、 原住民藝術類 6 七、說唱藝術 6 三、教學要點: :依教學目標與教材綱要、並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與未來需要、內容靈活、富創造具彈性、 以適應個別需要、並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 :採用各種教學法並以靈活運用適當之講述、示範、觀察、製作、討論、或個別教學等 , 更著重欣賞及觀摩活動以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教學評量涵藝認知、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