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社会消费性支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占 财 政 支 出 比 重图 42 2020年中国与部分国家国防费占 GDP和财政支出比重的对比 07年各国军费占世界总水平比例 0 7 年世界各国军费比例美国45%其他17%意大利3%俄罗斯3%中国4%日本4%德国5%法国6%英国6%沙特3%韩国2%印度2%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意大利沙特印度韩国其他 (四 ) 世界各国国防支出的特点 1 . 国防支出数额呈增长趋势 2 . 国防支出中投资费比重不断提高 3. 发展方向是军民结合 (五 )对国防支出的控制 可以采用 “ 计划 方案 预算 ” 制度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一、文科卫支出的含义及内容 文科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通讯、广播电影电视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 从广义上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不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由于具有较强的外部正效应,有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从而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各国均对文教科卫事业给予较大程度的财力支持,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 文教科卫支出的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 (一)按支出的部门划分 • 我国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表( 2020年)中的文教科卫支出主要有以下项目: • 1.文化事业费。 指文化部和地方文化部门的事业费,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经费、图书馆经费、群众文化经费等。 • 2.教育事业费。 指各级教育部门及其举办的各类学校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中等或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特殊教育经费和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经费及留学生经费等。 • 3.科学事业费。 指各级科委、科协和社会科学院及其归口管理部门的事业费,包括自然科学事业费、科协事业费、社会科学事业费、高技术研究专项经费等。 • 4.卫生事业费。 指卫生部及地方卫生部门的事业费,包括医院经费、卫生院补助费、防治防疫事业费、妇幼保健经费、合作医疗补助费、中医事业费等。 • 5.体育事业费。 指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系统的事业费,包括体育竞赛费、优秀运动队经费、业余训练费、体育场馆补助费等。 • 6.通讯事业费。 指新华社及专业通讯社的事业费。 • 7.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 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地方广播电视部门所属电视台以及电视发射台、电视转播台的经费,包括广播电台经费、电视台经费、县广播站经费等。 • 此外,文教科卫支出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项事业的事业费支出。 (二)按支出的用途划分 • 1.人员经费支出。 主要用于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奖学金等的开支项目。 其中,工资是最主要的内容。 • 2.公用经费支出。 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 这些公用经费开支主要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科教文体卫支出的趋势 总财政支出 科教文卫支出 比例 社会保障支出 比例 1990 % % 1991 % % 1992 % % 1993 % % 1994 % % 1995 % % 1996 % % 1997 % % 1998 % % 1999 % % 2020 % % 2020 % % 2020 % % 2020 % % 2020 % % 2020 % % 2020 % % 二、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the economic nature of expenditures for culture, science and health) 文教科卫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从内容上看,文教科卫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卫等部门的经常性开支,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投资性支出。 另外,文教科卫支出绝大部分用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就该类事业的过程来说,是消耗物质资料、消耗财力的过程,特别如体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等事业单位不直接创造生产力,只是为劳动者提供精神食粮,从而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所以,总体而言,该类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文科卫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 文教科卫等事业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提供生产性劳务。 但需要指出的是,将其归于非生产性支出,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与社会生产没有任何关系。 相反,该类事业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其贡献越来越大。 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性支出,而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教科卫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生产性的特征。 尽管对于文教科卫支出究竟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理论界至今仍有争论,但目前国内各种统计文件普遍做法是将其归入非生产性范畴。 三、文教科卫支出的重要意义 用于人力资本与科学技术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导致经济增长率国际差异的主要原因。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追加投资和提高管理水平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前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看,巨大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因是生产技术的变革,而生产技术的变革则以科学发明及其应用于生产为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科学技术视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从 18世纪 60年代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经过19世纪以电磁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直到 20世纪 50年代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及目前的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大部分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带来的。 据估计,“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数字中,有 60%— 80%是靠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的。 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物质成分所起的作用逐步下降,知识成分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以至于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2.教育是科学技术的源泉和基础。 首先, 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 科技的继承和创新,以教育为源泉。 只有通过教育,新的科技成果才能传播开来。 其次,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主要靠教育获得,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同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再次, 再教育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只有通过对失业人口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才能实现再就业。 最后, 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的结合点。 要取得两个文明的双丰收,加强全民教育,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3.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是文教科卫事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才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文教科卫事业,文教科卫支出规模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增长速度 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 增长速度 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表 46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二、教育支出 (expenditures for education) (一)教育支出的内容 所谓财政的“教育支出”,也可以称作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 按照来源和负担情况划分,教育支出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内教育支出,各级政府征收的由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以及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 按照性质划分,教育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基建支出和教育事业费支出。 • 按照教育层次来分,教育支出可以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三级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