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精制及米糠油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投产。 全厂定员与劳动力来源 本项目企业总人 数为 218 人,其中管理人员 22 人,技术人员 27 人,生产工人 136 人,辅助工人 33 人。 可 从 **调配 和 向社会招聘不足的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 生产方法 经综合比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工艺技术装备的技术水平、可靠性、运行效果、一次性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方面确定: (1) 碾米部分拟采用国内设计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生产工艺, 部分 采用瑞士布勒公司或日本佐竹公司的主机设备,辅助设备拟采用国产先进可靠的设备; (2) 米 糠油 采用国 内先进 技术及设备。 (3) 米乳饮料加工 采用国 内先进 技术及设备。 10 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其中建 设投资为 万元,建设期利息 万元,流动资金为 万元 本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为 年 (含建设期 2 年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为 年 (含建设期 2 年 ),总投资收益率为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建设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见表 11。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稻谷加工车间 t/d 800 含清理砻谷、碾米 车间 米糠预处理车间 t/d 300 米糠浸出车间 t/d 300 炼油车间 t/d 50 米乳饮料生产车间 t/d 120 原料库 10 万吨稻谷 产品方案 精制米 t/a 100000 2 、 1kg 装 碎米 t/a 8065 异色米 t/a 4839 稻壳 t/a 30645 白糠 t/a 4839 11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米糠油 (小包装 ) t/a 10000 米糠粕 t/a 52592 脂肪酸 t/a 2256 米糠蜡糊 t/a 492 米乳饮料 t/a 30000 主要原辅材料 原料:稻谷 t/a 161290 油糠 t/a 56146 包装材料 t/a 9000 燃料动力 电 万 kwh/y 2706 新鲜水 m3/y 386100 投资指标 总投资 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建设期利息 万元 流动资金 万元 产值利润指标 年销售收入 万元 正 常年 年上缴税收总额 万元 正常年 年利润总额 万元 正常年 年净利润 万元 正常年 投资效益指标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所得税前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所得税后 资本金收益率 % 项目财务净现值 万元 Ic=10%(所得税前) 项目财务净现值 万元 Ic=10%(所得税后)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所得税前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所得税后 投资利润率 % 平均值 12 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问题 (1) 本项目的建设属于较为繁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求项目各单项工程建设应协调、同步进行,同步投产,又要求企业能够协调好自身和种植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做好种植基地的合理布局工作。 这就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2) 本项目属于稻谷及其副产品全组分综合深加工工程。 由于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的营销理念,产品及其加工过程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稻谷 大米生产体系,对从业人员 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因此,在项目运行初期可能存在人员的适应期。 建议 (1)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统筹协调,注重优良稻谷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原料的单产和品质。 同时,企业还应与农户建立起紧密、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项目原料优良且供应可靠。 (2)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充分考虑施工期较短等各种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设备招标、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项目建设的各个重要环节,以确保项目的如期建成,如期投入运行。 13 第二章 市场预测 精制大米市场分析预测 国际稻米市场供销现状分析 全球水稻种 植区集中在亚洲,其中中国稻谷的产量居世界着位,约占全球稻谷总产量的 30%;印度水稻产量仅次于中国,是全球大米主要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其他主要水稻生产国依次是印尼、孟加拉、越南和泰国。 世界稻米消费水平和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中高收入国家对高质量、高营养大米的需求正在增加,伴随着人口增长,低收入国家对中低档大米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收入的增长加上大米食用的便利,促进了大米替代粗粮,使大米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量也在增长,同时优质稻米也将替代劣质或一般稻米,这种结构性和质量的变化因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 ,但消费增长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在 WTO 农业协议框架下,农产品贸易列入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管辖范围, WTO 成员都要遵守市场准则,各种配额限制会逐步取消,因此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份额会增加,全球大米贸易将稳定在 3000 万吨左右,世界大米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中国大米生产和出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世界大米生产总体趋势是缓慢上升。 2020/2020 年 度 ,全球大米产量为 43075 万 吨(折合稻谷 61536 万吨) , 比上年度增加 176 万吨,增长 率为%;消费量为 42675 万 吨,产消相抵,产大于消 400 万吨;贸易量为 275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 253 万吨,减少 %;期末库存为 8068 万吨,比上年增加 308 万吨,增加 4%;库存消费比为 %。 近几年,世界大米市场的主要变化是产不足需。 通过对国际有关信息机构发布的世界大米供需平衡的有关数据分析,虽然各项预测存在差异, 14 但产不足需的判断基本一致。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世界稻米种植面积约为 亿公顷(合 24 亿亩)。 由于稻谷增产潜力大,单产水平较高,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主食口粮品种,种植仍有扩大趋势,但增长将会比较缓慢。 目前,全球只有 5 个国家稻谷种植面积在 1000 万公顷之上, 他们依次是印度 4400 万公顷,中国 2920 万公顷,印尼 1180 万公顷,孟加拉国1120 万公顷,泰国 1030 万公顷。 越南这个世界第二出口大国的稻谷种植面积还不到 1000 万公顷。 泰国是世界大米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一般年出口量在 800 至 900 万吨。 泰国家庭式农场一般只有 1~ 2 公顷土地,由于大米生产执行比较严格的国家标准,单产很低,常年单产只有 吨 /公顷左右,不及中国 吨 /公顷的 5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 吨 /公顷,但不惜以较低单产保持泰国香米在世界上的声誉。 其香米产量约 300 万吨,出口 200 万吨,商品量很高 ,是典型的大米输出国。 越南人口 8100 万。 年产大米在 2250 万吨左右,出口约占产量的 23%。 越南稻米种植面积远低于泰国,但产量却高于泰国。 美国大米生产主要在西南部地区。 年均产量为 600 多万吨,是 3 大谷物中产量最少的品种。 但美国出口量比较稳定,近几年平均在 300 万吨左右,出口占产量的约 55%。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大米种植面积是世界第一,中国位居第二;但是产量是中国第一,印度第二。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 2020 年大米出口量为 130 万吨,出口约占产量的 1%。 虽然在世界上出口大米 100 万吨以上的国家很少,但中国出口大米显然只是产量中很小一部分。 印度国土面积为 290 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11 亿, 2020年大米产量 9200 万吨,出口 340 万吨,出口占产量的 %。 由上述数据 15 可见,中国和印度对世界大米市场的影响有限。 虽然印度产量低于中国,但出口量却高于中国。 中印两国均属于粮食自给有余的国家。 由于稻米是亚洲和非洲多数国家居民的主要口粮,很多国家将大米作为重点保护品种。 因此大米在国际贸易中数量较小,市场相对比较稳定。 由于多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措施,使大米生产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市场波动幅度小 于其他谷物品种。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稻米市场存在干预过多,违背市场规律的问题,使稻米市场本身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风吹草动,如果没有政府的及时干预,有时会成为谷物市场波动的导火索。 预计今年全球大米生产将呈现增长趋势。 世界大米生产正处于恢复性增长时期,大米生产仍有提高产量的潜力。 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必将使大米产量有所提高。 目前世界大米平均单产并不高,如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单产均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只要采用新的技术,产量提高的可能性很大;二是土地利用仍不够充分, 如中国水稻虽然已经连续几年增产,但种植面积仍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种植农产品的比较效益问题,稻米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是农民不愿多种水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的效益才可能提高。 另外,国家干预的因素也是促进水稻生产不断发展的保证。 预计今后全球大米消费将继续增加,但增势进一步趋缓。 一方面,人口增加将会促进大米消费增加,亚洲和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这是不能忽视的因素。 另一方面,人们在消费米和面的选择中,有向大米倾斜的趋势。 尤其是我国北方一些大中城市,消费习惯正在悄悄转变 ,副食品的充足供应,也促进了大米消费的增加。 从抑制消费的角度看,主要是在诸 16 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粮食的直接消费的确在逐渐减少。 因此就全球范围来看,大米消费总量仍将缓慢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的增长率为 1%,美国农业部预测的增长率约为 %。 全球大米价格今后仍将在高位波动。 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既有粮食产不足需的问题,也有非粮食的其他经济问题,如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世界农产品价格在各国保护与相互竞争中,与其他商品相比价格偏低,适当上涨应当看作是合理回归。 粮食是基础性商品,粮价上涨 必然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同时,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对粮食也有拉动作用。 就国际市场看,如果大米生产不能有所突破,价格将在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不排除小幅上涨的可能性。 能源价格将是影响大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对大米贸易来说,能源价格主要对运费有影响,因为近几年运费的波动不是小幅度的,而是剧烈震荡,根本原因在于能源供应问题。 国内市场的供应状况和需求现状预测 我国年均消耗大米约达 亿吨,人均消费大米 90 公斤, 13 多亿人口中有 8 亿多人以大米为口粮。 根据历史的情况及市场的现状预测,近年来,我国大米消费尤其是 高档 大米消费呈增长趋势,年增长约 %。 从现时大米消费市场的情况看,从品质和加工精度上分类,可分为高、中、低档产品和食品工业用粮。 目前的销售情况以中档大米需求最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品质好、加工精度高以及一些营养的高档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项目产品以中档精制优质大米为主导产品,辅之以高档次精制优质大米产品,产品生产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操作,适合于工薪阶层及高收入群体消费,产品适应性强,是目前大米消费市场需求产品。 17 据统计局数据 2020 年全国早稻总产 626 亿斤,同比减幅 %,中晚籼稻播种面积在 8691 万亩,产量约 2100 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粳稻产量约 1200 亿斤,同比弱增。 据中国粮食行业学会统计, 2020 年我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约14666 万吨,若按籼米 70%的占有率,籼米生产能力约 10266 万吨,实际加工籼米约 3067 万吨,生产能力利用率约 30%。 我国籼米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2020 年末,日加工能力 100 吨以下的占 80%左右, 1000 吨以上的不到 1%。 在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籼稻主产区,籼米加工能力强大,米厂竞争激烈。 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籼稻主 销区,除省内自产部分籼稻米,大部分仍需从省外购进。 籼米加工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省份为江西、湖北、湖南,分别约 654 万吨、 565 万吨、 455 万吨。 主要受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和供给增加等影响,国内籼稻米市场“稻强米弱”,摊薄企业利润,很多米厂经营困难。 但调控政策主要对加工普通籼稻、无品牌的小籼米厂影响大,对加工优质籼稻、有品牌的规模籼米加工企业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