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部 46m( 12层煤部位)。 断层走向总长约 1200m,其性质已控制和查明。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17 F F F3断 层集中在 27 勘探线以北 ,对矿井初期开采没有影响。 根据枣泉煤矿近期所做的三维地震补充勘探工程初步成果资料推断,在首采区中部有三条落差大约 7m 的走向断层,其中一条位于井筒中部,横穿井筒,另外二条位于井筒南侧,至井筒位置尖灭;其对矿井开拓工程影响不大,但对采区及工作面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枣泉井田及灵武矿区地质构造纲要见图 121。 二、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 J2Y),共含煤 41 层,平均总厚 ,含煤系数 %。 延安组根据其岩性特征,可划分上、下含煤岩段,四个 含煤组,即上含煤岩段划分为一、二含煤组,下含煤岩段划分为三、四含煤组,详见表 122。 含煤地层含煤组划分表 表 122 含煤岩段 含煤组 厚度( m) 最小 最大 平 均 含煤层数及名称 含煤系数 (%) 总含煤 系 数 可 采 含煤系数 上含煤岩段 一含煤组 — 9层,其中编号煤层 5层( 0、 2 下 、 3) % % 二含煤组 — 13层,其中编号煤层 6层( 5 上 、 8) % % 下含煤岩段 三含煤组 — 72. 18 11 层,其中编号煤层 5层 ( 8 下 、 1 12) % % 四含煤组 — 8层,其中编号煤层 4层 ( 1 1 1 16) % %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18 延安组含煤地层系陆相含煤建造,其岩性组合为粗细碎屑岩、泥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19 岩和煤及炭质泥岩组成,细碎屑岩是该组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50%以上,最多达 %,最 少为 %,平均为 %,粗碎屑岩所占比例大小不等,一般在 25%左右,最多为 %,最少为 %,平均为 %,其中砾岩、砂砾岩含量极少。 泥岩类含量绝大部分小 于 10%,个别孔达 %( 2311号孔),含煤系数一般在 10%以上,各类岩石组合比例的消长与含煤系数的大小没有相关关系。 各类岩性组合比例在井田南北地段和背斜轴部及两翼虽有变化,但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延安组的岩相主要为河流相和湖泊相的沉积,并由河流相和湖泊相发展而成的良好的沼泽成煤环境,致使众多煤层得以形成。 井田内编号煤层 20 层, 16层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可采平均总厚 ,可采含煤系数 %,计算储量的共有 15层煤, 2号煤层为井田内最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厚。 14号煤层全井田可采,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明显,结构简单,属稳定煤层。 8 下 、 12 等 6层煤在井田范围内均有分布,厚度虽有一定变化,但规律较明显,结构简单到复杂,全井田大部分地段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2 下 、 1 1 16等 7 层煤在井田内分布范围不等,厚度变化大,有突然增厚和变薄现象,全井田内可采 面积大、小不等,结构简单至复杂,属不稳定煤层。 主要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煤:主要分布于井田东翼,西翼多不可采,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 %。 煤层厚度 ~ ,平均。 厚度变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0 化趋势是东厚西薄,北厚南薄。 1层煤在井田内属较稳定煤层,东翼厚度变化小,均在 左右。 煤层多为单一结构,少数含夹矸达 4 层,夹矸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 煤层顶板多为粗粒砂岩,少数为粉砂岩、泥岩,底板为粉砂岩。 2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分布广,层位稳定,全井田可采,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 量的 %。 是井田内最主要的可采煤层。 煤厚 (2514 孔 )~ ( L64 孔),平均。 2 层煤厚度变化小,结构单一,少数钻孔含 1~ 3 层夹矸,属稳定煤层。 煤层顶板岩性多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2 下 煤:在井田内分布范围较广,层位稳定,但大都不可采,煤层厚度 ~ ,平均 ,可采点分布于井田北部。 虽厚度变化不大,但可采范围有限,属不稳定煤层。 3煤:在井田内分布较广,中、北部大部分可采,南部仅在背斜西翼的 24~ 23勘探线间,有一小片可采。 煤层厚度 ~ ,平均。 属不稳定煤层,结构单一,含 1 层夹矸。 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6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 %。 煤层厚度 ~ ,平均。 该层煤虽局部不可采,但可采地段,煤层厚度变化小,且有规律可循,一般是北厚南薄,东西两翼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单一或含1层夹矸,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 7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比 6 煤可采范围大。 7 煤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储 量仅次于 2煤。 厚度 ~ ,平均。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的变化趋势是中部厚,向南、北和背斜两翼逐渐变薄。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1 煤层结构单一,含 1 层夹矸,个别含 4层夹矸。 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少数为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粗粒砂岩。 8 煤:在井田内分布范围较广,层位较稳定,煤层厚度 ~,平均。 其中,可采点在 25 勘探线以南比较集中,井田中、北部是零星分布。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总趋势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属不稳定煤层。 结构以单一为主,少数含 1层夹矸,个别点含3~ 4 层夹矸。 顶底板岩 性以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为主,其次为砂质泥岩、泥岩和中粒砂岩,个别为粗粒砂岩和细砾岩。 8 下 煤:全井田内普遍发育,层位稳定(特别其最下分层,分布范围亦较广),据井田内 147 个钻孔所见煤层厚度:最大 (2936号孔 ),最小 ,平均 ,由于煤层结构复杂,所以厚度变化很大。 但就其最下分层而言,厚度变化较小,且大部分为可采煤层,其余分层大都不可采,且夹矸厚度大。 下分层煤层厚度为 ~,平均。 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以含 1~ 3层夹矸为主,单一结构占少数,个别含夹矸多达 6层 ,夹矸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少量为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泥岩。 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中粒砂岩,个别为粗粒砂岩。 9 煤:仅分布于井田内 20 勘探线以北地段,是北部羊场湾井田的延续部分, 20 勘探线往南 10层煤合并。 煤层厚度, ~ ,平均。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结构单一为主,少数含 1~ 2 层夹矸。 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个别为粗粒砂岩和中粒砂岩。 10 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煤层厚度 ~,平均。 不可采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边界附近。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厚度 2~ 3m,属较稳定煤层。 结构多为含 1~ 2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2 层夹矸,少数为单一和含 3~ 4 层夹矸。 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个别为炭质泥岩、泥岩、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 11 煤:在井田内分布较广,层位稳定,但多为不可采点,煤层厚度 ~ ,平均。 可采点分布零散不集中,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且无规律可循,属不稳定煤层。 结构为单一和含 1层夹矸。 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为主,个别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粗粒砂岩。 12 煤:在井田内发育较普遍,层位较 稳定,分布较广,煤层厚度 ~ ,平均。 不可采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 25勘探线以南地段。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结构以单一和含 1层夹矸为主,少数含 2层夹矸。 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次为泥岩、砂质泥岩,个别为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 14 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 %。 煤厚 ~ m,平均 ,厚度变化小,一般为 3~ 5m,属稳定煤层。 其厚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 其结构含以 1~ 2 层夹矸为主,少数单一和含 3层夹矸,个别达 4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 ( 2603号孔),夹矸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个别为细粒砂岩。 顶底板岩性以细粒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少数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 15 煤:在井田内分布较广,层位较稳定,但可采范围有限,煤层厚度 ~ ,平均。 可采见煤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24勘探线、中部东翼 25~ 26 线间。 厚度变化大,属不稳定煤层。 结构以单一为主,少数含 1~ 2层含矸,井田北部几个孔含夹矸增至 3~4 层,夹矸最大厚度 ,岩 性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少数为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3 细粒砂岩。 顶底板岩性较复杂,但仍以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占优势。 16 煤:为井田含煤地层中最下部的一个编号煤层,是沉积在下侏罗统富县组顶部的风化壳之上,直接受到富县组的制约。 煤层厚度~ ,平均。 可采点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但厚度变化大,其变化趋势为南厚北薄,属不稳定煤层。 其结构以单一和含 1 层夹矸为主,个别含夹矸 3~ 4 层。 夹矸厚度最大 ,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 顶底板岩性比较复杂,粗、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粘土岩均有。 井田内各 编号煤层情况见表 123。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确定的 8 下 、 1 14 等 9层煤可采范围见图 12 2~ 1210。 (二)煤质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井田内各层煤物理性质、宏观煤岩类型近似,差异性不明显。 物理性质:各煤层颜色均为黑色,条痕深棕色。 以棱角状、参差状断口为主,局部为阶梯状、贝壳状和不平坦状。 沥青至弱玻璃光泽。 层状构造为主,少量块状。 以线理状、条带状结构为主,少量为断续条带状和透镜状。 内外生裂隙由不发育到较发育。 视密度:最小,最 大 t/m3,平均 t/m3。 孔隙率:最小 %,最大%,平均 %。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为主,其中,仅 2层煤下部、 4 层煤浅部、 13 层煤为半亮型煤, 6 层煤为暗淡夹半暗型煤。 由于矿物质含量较低,形成煤的灰分、硫分较低。 煤的化学性质和煤类的确定 井田内各层煤均为低至特低灰(以特低灰为主)、特低硫、低~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4 特低磷(除 12层煤为中磷外),中等发热量、高强度、活性好、热稳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5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6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127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 参见教材 P172。 ,( )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 [答疑编号 50534106020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76。 ,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是( )。 (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答疑编号 505341060209]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就是这 4个指标。 参见教材 P174。 ( )。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0]
(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现状评价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 三、职业危害控制 职业危害控制主要是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浓强度等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者降 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
/04 徐印州:美国消费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新进展与启示 , 学术研究 , 2020/07 孙国锋:基于不同宏观消费环境中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 , 经济学动态 ,2020/09 参考文献 曾令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 —— 基于 1978~2020年的数据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20/06 李鲲鹏:中国存在稳定的消费函数吗 —— 兼谈对 EG两步法的误用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5 所得税前累计净现值 45500 4708 36084 76876 117668 189020 计算指标 所得税后 所得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 IRR) 67% 88% 财务净现值( Ic=12%) 84,908 118,887 投资回收期 表 IX ( 4) 资本金现金流量 详见下表 X: 6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单位 :元 序号 项目 计算期 /年 0 1 2 3 4 5 1
d人 1920 人 , 200d 实验 —— —— 绿地 d , 365d 0 合 计 —— —— (雨水 ) 计算得项目年用水量约 万 t/a, 其中 约有 万 t/a 可以由收集处理达标的雨水提供,其余由市政供水( 万 t/a)解决。 废水年 产生 量 约 为 万 t/a。 根据对 天阳学校及幼儿园的类比调查, 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约为: CODcr 400mg/L,
来管口焊接质量虽有提高,但如果质检不严、焊工技术水平较低或质量意识差,也难以保证焊接质量。 即使是直缝钢管,如果焊缝检测不合格,也会留下事故隐患。 西气东输工程在一类地区使用螺旋焊缝管,在二、三、四类地区使用直缝管,可以较大程 度上提高管道安全性能,但其焊接及补口质量仍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管道安全。 施工不良还表现在以下方面:管道除锈、去污、防腐和现场补口等工序未按施工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