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应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 参见教材 P172。 ,( )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 [答疑编号 50534106020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76。 ,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是( )。 (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答疑编号 505341060209]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就是这 4个指标。 参见教材 P174。 ( )。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0]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就是这 4个部分。 参见教材 P172。 ,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 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危险区设计过窄 ,警报过严 区设计都过宽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 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 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 参见教材 P175176。 2020年真题讲解: 62.《安全色》( GB2893— 2020)将禁止、指令、警告、提示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其中代表警告的颜色是( )。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76,预警信号颜色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也是联系实际的题目,参见国家标准《安全色》( GB2893— 2020)中的规定是: ( 1)红色 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的意思。 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 如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停止按钮和停 车、刹车装置的操纵把手、仪表刻度盘上的极限位置刻度、机器转动部件的裸露部分、液化石油气槽车的条带及文字,危险信号旗等。 ( 2)黄色 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 需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黄色标记。 如警告标志、交通警告标志、道路交通路面标志、皮带轮及其防护罩的内壁、砂轮机罩的内壁、楼梯的第一级和最后一级的踏步前沿、防护栏杆及警告信号旗等。 ( 3)蓝色 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如指令标志、交通指示标志等。 ( 4)绿色 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可以通行或安全情况涂以绿色 标记。 如表示通行、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等。 本节小结: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P172)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二、预警系统的功能( P172~ 177) 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警评价系统的功能 三、预警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原则( P174)( 6个原则) 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和预见性。 四、预警评价指标有哪些( P174)( 4个方面) (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五、预警准则与阈值的确定( P175~ 176) (注意漏警、误警的含义) (三种形式的内容):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和综合预警。 (报警的尺度) 1)原则,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 2)指标预警时: 3)综合预警时: 六、预警评价系统 ( P176)导致事故发生的 1)人、 2)机、 3)环、 4)管理。 ( P176)进行必要的的未来预测 4方面。 四级预警表示方式、含义( P176),蓝、黄、橙和红, IVI级。 另外,国家标准《安全色》( GB2893— 2020)中的规定, ( 1)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 ( 2)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 ( 3)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 4)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 七、预警系统的实 现( P178~ 179) 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者关系。 第三节 预警控制 知识考核点要求: 一、了解预警的目标和预控对策; 二、熟悉事故的危机管理。 知识结构体系: 预警的目标:实现对各 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 因而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它与日常监控都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 一、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 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 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组织准备活动服务于整个预警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 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构建是本着效能统一的原则进行 的系统组织重构,即在原企业组织中设置新的预警管理部门,预警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具有监督、控制和纠错的职能。 (二)预警机构 改造原有安全监管机构,成立安全预警部,增加预警管理职能。 预警部基本工作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同时指导企业各关键岗位的 “ 预警预控 ” 工作,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企业危机,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等。 预警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维护企业的预警管理系统。 二、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在日 常监控过程中要预测事故未来发展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出现的危机结果,以防患于未然。 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 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纠正活动,防止该现象的扩展蔓延,逐渐使其恢复到正确状态。 二是事故危机模拟,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难以有效控制的事故征兆(现象)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进行假设与模拟活动,并提出对策方案,为进入 “ 事故危机管理 ” 阶段做好准备。 日常监控的对象,主要是在预警分析中确定的事故隐患,这些事故隐患既可以被日常对策所控制和矫正,也可以因失控而导致企业生产处于事故 危机状态。 安全预警部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同时总结预警监控职能系统的经验并汲取教训,设 “ 预警监控档案 ” ,在日常活动中负债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条件下的预测与模拟预警管理方案,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 三、事故的危机管理 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 它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已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的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 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 一旦危机状态恢复到可控状态,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履行预控对策的任务。 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与日常监控活动,是执行预控对策任务的主体; 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 “ 日常监控 ” 活动的一种扩展。 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以 “ 组织准备 ” 活动为前提而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联结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活动的环节,它也为整个事故预警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 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 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 预控对策的活动 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 两者相辅相成。 (一)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基本关系 预警分析过程的四个环节和对策活动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 预警活动是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完成其职能的基础,预控对策是其职能活动的目标,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事故预警管理系统的职能便不能实现。 两种活动中的有关环节是任何时期内进行预警不可缺少的,缺少一个,其过程就是不完整的,其职能实现就是残缺的。 预警分析的对象,是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则是 已被确认事故现象,两个活动对象是有差异的。 如果生产已处于事故状态,那么,预警活动的对象和预控活动的对象都是事故状态中的生产现象。 不论生产活动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事故状态,预警分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或者说,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中的主要矛盾 (二)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沟通 在预警分析活动中,监测活动环节所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预警信息系统),既是预警各环节所共享的,也是整个预警系统所共享的。 在预控对策中,组织准备环节所确立的运行方式与对策库,既是预控活动各环节所共享的,也是 整个预警系统所共享的。 而且,预控中的对策库要纳入预警系统的监测信息库,它为监测过程中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储存提供判识的依据。 两个活动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 而这个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使预警系统的活动同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安全管理融为一体。 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环节,是连结两个系统活动的组织手段。 两个系统内各自活动的程序、方式与手段,以及两个系统联结的方式与手段,都由 “ 组织准备 ” 环节所设定的组织运行方式确定。 而且,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同企业 内部其他职能系统的关系也由 “ 组织运行 ” 方式所规定。 组织运行方式,实际上规定了两大系统活动环节的任务、目标与主要内容。 总之,事故预警系统的活动是被程序、制度、标准所规定的统一化的管理过程。 补充:预控技术 — 事故风险预控技术是实现生产作业过程的前沿性技术,本质是建立技术系统或生产现场的实时风险预控机制,对作业危机或危险状态进行超前性的预警或警告,从而将导致事故风险的原因事件消除或者将事故发生前的危险状态进行预防性控制,实现事故超前预防。 预控对象:事故风险的预控对象是指事故风险因子体系,一般包括:事故显 现危险(也称第一类风险,如事故、事件、故障、危害因素、隐患和危险源)、事故潜在危险(也称第二类风险,如缺陷、异常、行为差错、不安全行为、环境不良、高风险状态、风险因素组织等)。 实施事故预警机制时,第一类风险、第二类风险都是事故预控的对象。 本节例题: 1.( )是预警的落脚点。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79。 ( )。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4]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79。 ,主要包含( )特定任务。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5]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79。 ,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 ( 09年真题) [答疑编号 5053410602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事故危机管理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已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的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 一旦危机状态恢复到可控状态,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 监控环节继续履行预控对策的任务。 参见教材 P180。 本节小结: 一、预警的目标( P179) 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因而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 二、预控对策的三个阶段及其内容( P179~ 180) 组织准备(阶段含义、任务、具体体现 —— 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预警机构) 日常监控(阶段含义、任务) 事故的危机管理(阶段含义) 三、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 :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 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 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 两者相辅相成。 : : 第四节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知识考核点要求: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 二、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 (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