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新旧对照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doc67)-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不涉及企 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成本法 的适用范围是: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是:存在控制、共同控 因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准则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主要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初始计量按照是否是由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分类分别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规范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并将其按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做出不同规定,对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该成本与支付对价出现差额的,调整资本公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合并成 本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变更了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改变了投资的分类方式和计量标准,本准则规范范围缩小。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不同,新增了企业合并形成长期投资的初始计量方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应用范围的变化,将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原来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此举将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证券投资上的损益浮出水面。 进一步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将对子公司由权益法改为按成本法核算,即意味着在进行初始确认后,即使子公司盈利较多,但只有在分得红利时才能确认投资收益,这对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54 页 制或重大影响的。 规范了 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及其摊销方法。 对放弃 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及因债务重组取得投资时,采用账面价值来进行计量 采用成本法的范围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对于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一般为子公司,应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报表时,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采用权益法的范围是: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长 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的成本 对放弃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及因债务重组取得投资时,重新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不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出现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随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重新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母公司单独报表来说,利润将大为降低,当然,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可按权益法予以调整。 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原规定是按不低于 10 年的期限摊销,新规定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条修订会使公司当期利润提升。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54 页 准则 原准则相关规定 新准则相关规定 新旧准则的差异 准则修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存 货 存 货 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不允许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采购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计入采购成本。 原准则未就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是否应计入存货成本予以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随着《借款费用》准则的修订,对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取消了这一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一致,均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新准则增加了相关规定,即“企业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 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的 使用。 扩大了借款费用 资 本 化 的 范围 ,允许符合特定条件的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取消后进先出法在原材料价格发生较大波动的情况下,对某些公司影响较大。 如某公司原采用后进先出法,其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在改用先进先出法后,如果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公司的当期成本将上升,毛利率将下滑,当期利润下降;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公司当期成本将较原方法下下降,毛利率上升,当期利润上升。 由于以往后进先出法多用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所以此次取消后进先出法,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上述分析的第二种情况,即企业利 润会较以往增多。 此外,新准则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此举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影响较大,如造船、某些机械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如果借款较多,执行新准则后,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将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但相应的存货成本将会有较大的增加,影响企业的毛利率。 原准则的规定考虑了商品流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延续,但却使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造成存货价值的扭曲。 新准则增强了不同行业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关于劳 务费用是否计入存货成本的情况,尽管原准则未规定,但实务中处理方式大多与新准则的规定相一致,故本条规定是对该种情况予以了明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54 页 准则 原准则相关规定 新准则相关规定 新旧准则的差异 准则修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固 定 资 产 固定资产的定义中除了“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外,还包括“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和“单位价值较高。 ” 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未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允许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对固定资产终止确认未有明确规定。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处理方法未作规定。 新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删除了“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条,另外在使用年限上规定为“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准则规定应考虑弃置费用因素,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弃置费,应对固定 资产成本、负债和折旧进行追溯调整。 随着《借款费用》准则的修订,允许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对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及相关事项做出了进一步规范。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即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作追溯调整。 固定资产的范围有所扩大,去掉“单位价值较高”的限定。 此 外,新准则首次提出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应考虑弃置费用。 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范围扩展到一般借款。 对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作了重新表述。 明确了在对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变更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准则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将本来可能作为“低值易耗品”当期摊销的,改作为固定资产处理,逐年摊销,可能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将考虑弃置费用因素,这将对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可能承当较大矿区废弃处置义务的行业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产生影响,弃置费用将资本化在固定资产当中并以折 旧方式在资产使用期进行摊销,这将加大正常年度的折旧金额,减少会计利润。 准则允许将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将降低上市公司的成本,提高其资本化当期的会计利润。 准则明确了,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变更时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统一了会计处理方法,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54 页 准则 原准则相关规定 新准则相关规定 新旧准则的差异 准则修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无 形 资 产 无 形 资 产 原准则仅将商誉排除在准则规 范的范围之外。 将无形资产分为可。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新旧对照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doc67)-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