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环境标准知识讲座(ppt36)-iso14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活动 、 产品或服务的性质 、 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 、 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 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 , 付诸实施 , 予以保持 , 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 可为公众所获取。 18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 用来确定其活动 、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 , 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 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 , 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 , 考虑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19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 用来确定它的活动 、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适用法律 , 以及它所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 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20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 , 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 , 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 , 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 可选技术方案 、 财务 、 运行和经营要求 , 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21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 , 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 、 产品或服务 , 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 ,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22 机构和职责 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 , 应当对作用 、 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 , 形成文件 , 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实施与控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 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 、 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职的管理者代表 ,除了其他职责以外 , 还应明确他 ( 们 ) 在下列方面的作用 、 职责和权限: a) 确保按照本标准建立 、 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 , 以便评审 , 并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3 培训 、 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 , 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 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24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