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工程实施方案(doc105)-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 油料精深加工需求分析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油脂消费和饼粕消费的大省,油料加工产品有巨大的市 场需求。 我国油脂生产与油脂消费之间存在 350400万吨的缺口,每年需要进口油脂约 400万吨。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及食用植物油脂消费的增长,我国油脂生产和油脂消费之间的缺口,每年还会以 35%的比例在扩大。 1999年我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植物油消费量 斤,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植物油消费量为 ,我省人均植物油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豆粕的年需求量约为 1400万吨,而我国豆粕的年生产量仅为 700800万吨,每年需进口豆粕量为 400万吨左右。 我国的油脂和饼粕总体上是供不应求。 大豆粕是很好的食用植物蛋白资源,利用大豆低温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蛋白粉等在食品等方面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我省有几家国内外驰名的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大豆分离蛋白。 因此,对大豆蛋白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对蛋白产品功能性进行研究, 开发大豆蛋白工业用途 是非常重要的。 大豆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卵磷脂、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等,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2 我省的特色油脂如花生油、芝麻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油脂品种,国内外市场需 求很大。 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芝麻酚是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果品、蔬菜精深加工需求分析 我国果品贮藏量占总产量的 20%,与发达国家 70%的贮藏量相距甚远,且采后处理、贮藏技术和贮藏设施落后,损耗率高达 30%以上,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下降。 因此,急需研发先进的贮藏技术及设施,提高果实保鲜度与竞争力。 我国丰富的果蔬资源和低廉的价格为果蔬加工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中,苹果浓缩汁和蔬菜加工产品的需求量在 40 万吨和 1000 万吨以上。 但由于采后处理及 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稳定性差,造成产品售价比国外同类产品低 2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远落后于我国与世界果蔬总产量的比率。 因此,解决浓缩果汁质量稳定性和净菜加工技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发展果蔬加工业的迫切需要。 肉、蛋、奶精深加工需求分析 2020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突破 6000 万吨,总产量在全球第一,但肉制品只占总量的4%5%,人均占有量不到 3 公斤,而发达国家肉制品占总产量的 30%40%,最高达 70%,因此,我国肉制品加工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肉类新产品开发及加工设 备性能,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在乳制品方面,全省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六十多家,年加工鲜奶二十多万吨, 但人均奶年消费量只有 公斤,与 欧美发达国家 平均 74 公斤差距很大,也 低于 全国平均 公斤的水平。 “十五”期间,我省乳制品需求将达到 150 万吨。 此外我省高档乳制品几乎是空白,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我省禽蛋制品主要是咸蛋、变蛋,禽蛋深加工转化率不到 1%,世界上发达国家高达40%,主要产品有蛋粉和浓缩蛋等。 因此 ,我省需在新型蛋制品开发方面加强研究。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认真实施“科教兴豫”战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科技大会精神,根据《河南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产业化,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13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结合的原则。 产业化研究为主、基础研 究为辅的原则。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积极 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创新骨干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高新技术开发与常规技术集成结合的原则。 四、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 “ 农副产品 精深 加工科技工程 ” ,研制开发市场前景好 、 竞争力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50个左右,并实现产业化;开发 农副产品 精深 加工 中急需的关键技术、新技术 70 项以上, 使我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1015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 , 35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培育 一批 农副产品 精深 加工 科技 企业 ,建立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 该产业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建立起我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为全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 (二)基本任务 粮食精深加工 ( 1)新型小麦专用粉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开发适合加工我省小麦的制粉新工艺,开发地方特色食品和大众食品专用粉;用省产小麦开发面包、饼干、糕点优质专用粉;提高小麦胚芽的提取率并综合利用。 ( 2) 稻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进行稻谷加工工艺与配套设备优化设计, 大米调质技术开发。 ( 3)小麦粉功能成分分离重组产业化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谷朊粉分离、 B淀粉分离和戊聚糖分离利用技术;开发小麦变性淀粉产业化技术。 研究谷朊粉品质评价技术手段, 研究谷朊粉添加到各种专用粉中的应用。 研究谷朊粉深加工技术。 ( 4)新型功能性玉米变性淀粉产业化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食品、造纸、纺织、建筑和石油等行业用变性淀粉产业化及配套技术。 ( 5)小麦淀粉生产味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4 选育谷氨酸高产酸菌种,研究小 麦淀粉制糖工艺技术,研究谷氨酸高效提取、精制、节能等工艺技术。 ( 6)燃料酒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选育优良酒精生产菌种、研究固定化酵母酒精生产工艺、研究燃料酒精高效节能蒸馏技术、研究废水处理新技术等。 ( 7)新型发酵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低聚糖、高麦芽糖浆等产品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高效纤维素酶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酶制剂,研究开发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开发糖醇,研究开发生物降解塑料等。 ( 8)粮食主食食品产业化生产技术及设备研究 研究开发主食 食品生产工艺技术、生产设备、保鲜和品质改良技术。 ( 9)新型速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新型速冻食品工艺技术、品质改良技术、新品种及专用设备。 油料精深加工 ( 1)大豆精深加工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研究大豆油脂生产新工艺技术;研究大豆蛋白生产工艺技术以及产品功能特性;研究大豆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 2)特种油料加工技术的研究 研究开发浓香花生油、清香花生油等风味花生油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研究开发芝麻中抗氧化成分提取及生产工艺。 果品、蔬菜精深加工 ( 1)浓缩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研究浓缩果汁褐变与后混浊的控制技术、果汁澄清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苹果多酚的提取与利用技术、果渣综合利用技术等。 ( 2)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研究果蔬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预冷方式及气调贮藏技术。 ( 3)净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蔬菜的清洗、分级、包装、运输、保鲜等关键技术及相关设施。 ( 4)新型功能性果蔬汁饮料系列产品的开发 研究各种新型功能性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与关键技 术,开发果蔬汁饮料新产品。 15 ( 5)蔬菜中功能性成分的分离提取与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香菇下脚料中提取香菇多糖的工艺技术、天然类胡萝卜素等的提取技术,开发系列功能性制品。 肉、蛋、奶精深加工 ( 1)冷却肉加工与保鲜技术研究与开发 研究冷却肉的生产工艺流程、保鲜包装技术、嫩化、减菌技术以及 HACCP 在冷却肉生产及流通领域的应用。 ( 2)传统肉制品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研究传统肉制品现代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包装技术及杀菌后的风味变化。 ( 3)发 酵系列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选育优良乳制品发酵菌种,研究开发多品种、系列化发酵乳制品。 ( 4)消毒奶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开发系列消毒奶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营养强化技术;研究开发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系列相关产品。 ( 5)乳制品生产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的研究建立 研究乳制品加工全程快速检测技术、在线质量控制技术及相应质量保证体系。 ( 6)禽蛋系列营养食品研究与开发 研究蛋品饮料、蛋品灌肠和发酵蛋制品加工、保鲜、包装技术,研究中式蛋黄酱加工技术。 五、进度与考核目标 (一)进度安排 2020 年:制订《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小麦谷朊粉、小麦淀粉生产味精等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020 年:启动小麦专用粉、低聚糖、纤维素酶、变性淀粉、燃料酒精、大豆分离蛋白、系列消毒奶、浓缩果汁、 B淀粉分离技术,大豆低温脱溶技术、系列发酵乳制品、浓香花生油、粮食主食食品、低温发酵肉制品、大豆功能成分提取、果品储藏保鲜等重大、重点科技攻关及杰出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 2020 年:启动大豆蛋白粘合剂、芝麻酚、冷冻 食品、可降解塑料、新型酶制剂、谷朊粉深加工转化、谷朊粉质量评价体系、净菜加工及稻米加工等重大、重点科技攻关及杰出青年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 16 2020— 2020 年: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做好项目执行情况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及结题验收工作,择优支持成熟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二)考核目标 粮食精深加工 ( 1)小麦专用粉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小麦出粉率、面粉精度、吨粉电耗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专用粉开发实现产业化、系列化。 到 2020 年,专用粉生产 量占其面粉生产量的 50%以上,生产开发出 35 个系列 30 种左右的专用粉进入省内外市场;研究出适合不同小麦原料的专用粉配制技术,研究形成专用小麦和专用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专用粉质量企业标准。 小麦胚芽的提取率从 %提高到 %以上。 ( 2)稻米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稻米集约化加工规模为日处理稻谷 100 吨以上,调质后对大米质量有明显改善。 ( 3)小麦粉功能成分分离重组产业化技术研究 谷朊粉吸水率不小于 170%; B淀粉蛋白含量小于 %。 戊聚糖纯度大于 75%。 变性淀粉出品率大于 95%; 面条用小麦变性淀粉对面条食用品质明显改善。 纺织用小麦变性淀粉高温稳定性大于 85%。 建立谷朊粉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谷朊粉质量标准。 开发出谷朊粉在专用面粉中的添加技术和配方。 开发 23种谷朊粉深加工产品。 ( 4)新型功能性玉米变性淀粉产业化技术研究 产业化规模大于年产 1 万吨变性淀粉。 开发造纸、食品、纺织等用变性淀粉 35 种。 ( 5)小麦淀粉生产味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实现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的产业化生产,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由目前的 12g/L 提高到 1415g/L,糖酸转化率由 53%提高到 65%,味精总收率 f=,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 6)燃料酒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用于燃料酒精工业化生产,淀粉出酒率达到 55%左右,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 7)新型发酵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开发出低聚糖、高麦芽糖浆等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7 种以上,高效纤维素酶实现年产 2020 吨的产业化规模,酶活力达到 1000u/mI(按 CMC 方法检测 ),技术水平17 达到国内先进。 ( 8)粮食主食食品产业化生产工 艺与设备研究 主食品实现连续化、工业化生产,馒头保质期 3天,其他食品保质期 90天以上;方便米饭复水时间 8分钟。 开发 5—10种新型方便主食品并产业化。 ( 9)新型速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 开发 5~ 8种新型速冻食品,保质期内无变形,研制 2~ 3种专用设备。 油料精深加工 ( 1)大豆精深加工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生产出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系列油脂和豆粕产品,降低生产成本 10%以上。 确定大豆蛋白生产最佳工艺条件,功能性大豆蛋白提取率≥ 30%,纯度≥ 90%,开发 24种专用蛋白产品。 完成大豆磷脂系列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生产出浓缩磷脂、精制磷脂、复合磷脂等产品,丙酮不溶物≥ 97%; 完成大豆异黄酮、皂甙、甾醇等成分提取工艺技术的研究,其产品质量接近国际水平。 ( 2) 特种油料加工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完成浓香花生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