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 “ 过程与方法 ” 、 “ 情感与态度 ” 领域, 教学目标的分类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分类 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 水平。 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反应(认同) 水平。 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 领悟(内化) 水平。 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
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 • 按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 • 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 • 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退出 三
异重复和缺失难点进行 分组 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方法展示,同伴互助,评价及时到位,效果明显。 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悦。 提出一个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给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启发引导是探究学习的辅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再按照一定的流程与同学合作则是探究学习的法宝。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创立民国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族贵族的专制统治。 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成功后,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3)旧三民主义主要内容 ( 4)历史作用 代表了 …… 反映了 …… . 推动了 …… . 建立了 …… .颁发了 …… 新三民主义( 1924年) (1)背景 : ①军阀黑暗统治
,行胜于言。 不能闭门修养。 第三节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20年 10月 25日《人民日报》 总纲和三个 20字道德内容 • 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公德总纲: 国家提倡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规定: 公德内容:
) 2 + 2KOH = KCN + KCNO + H2O 2KSCN +( CN) 2 = 2KCN + ( SCN) 2 已知 Cu+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和 Cu2+。 CuH是一种难溶物 , 它会在氯气中燃烧 ,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写出这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在氯气中燃烧: ; ② 与盐酸反应: ; 反应 ① 中的还原剂是 ; 反应 ② 中消耗 65gCuH时
( 1945年 ),协调反法西斯同盟一致行动,如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对日作战等 ( 4)支持、倡导成立联合国( 1945年 ),共同发挥大国主导作用 时间 史实 20世纪 40年 代中后期到 50年代中期 ( 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 2) 1946年 3月,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揭开 “冷战 ”序幕 ( 3)以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为标志,美苏 “冷战 ”开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抗; 1991年底 , 苏联解体 , 美苏 “ 冷战 ” 结束 ,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其中一极。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命题角度 6 德国史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 ,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涅不惜身陷囹圄而违反国王的律法,为什么。 公民为何守法的理论 社会契约论 功利主义论 暴力威慑论 守法精神论 习惯论 社会压力论 公平对等论 公民为何违法的理论 公民守法的理论反过来可以解释为何违法 生理学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社会学的解释 法律本身的解释 公民不服从 渊源: 19世纪,亨利 大卫 梭
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的 腐败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反帝反封建阵营的 壮大 直接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47。 2.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历史特点: 第一, 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 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 军阀卖国贼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斗争。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