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全国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 10%严重的 40%特别严重的高达 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 症状: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到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 玉米发病后,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茎基变软变褐,果穗下垂。
1、沈单 10 号 品种登记号:国审玉 990003选育单位: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沈单 10 号品种来源:母本:本:沈 137省级审定情况:1998 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在沈阳市春播生育期需 134 天左右。 幼苗叶色深绿色,叶鞘紫红色,第一叶长椭圆形,第二、三叶细长直立。 植株塔形,较紧凑,成株总叶片数 22。 株高
、选料:选用籽粒饱满、无霉无蛀的红玉米、黄玉米或白玉米作原料。 2、去杂:用筛选法除去玉米中的砂粒、石子和糠等杂质。 3、浸泡:将选好的玉米放入水中浸泡,冬天浸泡 30钟,春、秋浸泡 25分钟左右,夏天浸泡时间可再短些。 浸泡可使玉米表皮吸水膨胀,产生弹性,以便在破碎中脱皮和形成颗粒。 4、破碎:取出浸泡过的玉米,滤去浮水,在干净的席、匾上摊晾。 然后,放入破碎机中破碎,形成直径 3
世珍审定编号:桂审玉 2007010 号品种名称:世珍选育单位:南宁三商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 1991 年秋由 学所引进超甜玉米品种(经后代分离,1993 年春育成的自交系;父本 1992 年春由学引进超甜玉米品(经后代分离,1993 年夏育成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 87 天,秋季平均 70 天。 株型平展,株高 215 厘米,穗位高 83 厘米。 果穗筒型
米秸秆直接还田,就是把秸秆切碎后直接撒在地表或深翻到地下。 秸秆直接还田能节省劳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 若还田方法不当,也会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必须注意以下六点:一、秸秆要切碎。 用铡刀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就地趁鲜铡成 56 厘米长的短节,也可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严,地不沉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 二、足墒还田
1、田补种,移苗补栽。 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已播种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这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所以出苗后要经常到田间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 如缺苗较多,可用浸种催芽的种子予以坐水补种。 如缺苗较少,则可移苗栽。 移栽要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如有条件的最好带土移栽。 栽后要及时浇水,缩短缓苗时间,保证成活,达到苗全。 二、适时间苗、定苗。
1、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一般能使玉米整个生育期增加有效地积温 200300C,提早成熟 715 天,亩增产 150公斤左右。 一、选用杂交良种选用适宜密植、抗逆性强、后期不早衰且单株生产力高的杂交种。 一般应选择比当地露地种植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长 715 天,或所需积温多 150300C,叶片数多 12 片的品种。 二、选用地膜 1、地膜厚度与宽度。
1、、根据土块、选用良种选用高产优质中熟抗旱丰产品种为主栽品种。 根据土壤肥力,土地台位,施肥水平等针对性选择相应品种。 二、备足良种、适期播种中厢带改制春玉米播期 3 月 10 日至 3 月底初分批播种育苗;小改制迟春早夏玉米 4 月中旬分批播种;麦收后夏播玉米,抢时早播。 备足种子,育苗移栽每亩备种 斤,直播每亩备种 2 公斤以上。 三、地膜育苗、培育壮苗利用空地或预留行作苗床,欠细床土后
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6 叶期,心叶下 13 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15 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
1、块、炭化机组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秋季种植的品种以玉米为主,每年大量的玉米秸秆除极少部分被养殖户作为粗饲料存放外,大部分秸秆全部堆放于地头、路边、树旁,造成交通堵塞,并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引起了农民不顾环境污染而大面积焚烧,不仅造成环境的恶化,同时对地面交通和航空航天事业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是交通堵塞,易诱发大量交通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不必要损失;二是秸秆焚烧直接损坏树木、道路、通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