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发生规律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 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特别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 (二)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米红蜘蛛属真螨目、叶螨科,又名红眼蒙。 该虫在阜新县曾两次暴发成灾,危害严重,历史罕见。 被害玉米表现失水、失绿、早衰、干枯、倒伏,严重地块绝收。 1997 年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 937 万亩,绝收近万亩;1999 年成灾面积 564 万亩,绝收面积 65 万亩。 针对玉米红蜘蛛的灾情,我们进行了田间调查,掌握其成灾原因及为害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红蜘蛛成灾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温干旱
1、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畜牧业发展,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加大趋势,但玉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增产。 玉米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2000 年河南省发生大流行,部分地块发病达20%30%,20012002 年在豫南及豫北地区仍有大面积发生,给河南省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玉米黑粉病已上升为河南省玉米主要病害,如何及时预报及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 1
1、地制宜选用良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鲁单 981 等品种具有抗旱高产的特点,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茎叶茸毛多,气孔开度小,蒸腾少,在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下降少;光合强度高、灌浆速度快、灌浆时间长、经济系数高,因而产量高。 二、深耕深翻,以土蓄水秋季深耕深翻以土蓄水是解决旱地玉米需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 1040 厘米的耕层范围内
1、米果穗结实较差的类型,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类,即顶部不结实(秃尖)、顶部籽粒秕瘦、整穗结粒稀疏(满天星)、基部缺粒和果穗向地侧不结粒。 其原因如下:温、湿度原因玉米开花最适宜的温度为 222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90。 温度高于 30,相对湿度小于 60时,开花的小花数量明显减少;温度高于 38时,一般情况下雄穗开花困难。 抽雄前干旱使果穗顶部小花发育不良,雌穗吐丝推迟;抽雄后干旱缺水
米的成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 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 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若进行茎秆青贮时,可适当提早到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 过早过晚收获,都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确保玉米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若乳熟期过早收获,这时植株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正向籽粒中输送积累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玉米挂面加工技术挂面因食用方便、耐贮藏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玉米挂面是在制作小麦粉挂面的基础上,加入部分玉米粉而制成。 由于玉米粉的加入,使玉米和小麦的营养互补,提高了挂面的营养价值。 这里介绍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使用全玉米粉,保留了极有营养价值的玉米皮和玉米胚,简化了玉米制粉的工艺和设备;另一种是使用经蒸煮糊化的玉米泥,使制作出的玉米挂面耐煮、筋道。
米收获后,主要有两种贮藏方法:一种是果穗贮藏,另一种是籽粒贮藏。 前者与后者相比,优点极多。 1、新收获的玉米在进行果穗贮藏时,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继续运送到籽粒,使籽粒达到充分成熟。 2、果穗贮藏时,穗与穗间的孔隙度较大,便于空气流通,有利于堆内湿气散发,防止籽粒霉变。 3、果穗贮藏时,籽粒在穗轴上排列紧密,外有坚韧果皮,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除果穗两端的少量籽粒可能感染霉菌和被虫蛀外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玉米根系发达,在纵横 1 米内的土层中形成一个密集而强大的根系,只有活土层深,心土层厚,根系才能生长良好。 2、疏松通气。 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下扎。 可提高氮肥肥效,才能保证根系对氧气的需要。 3、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 土壤的酸碱度和含盐量对玉米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最适宜的 为 6570。 4、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 二、玉米施肥技术1
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增产的基础。 为提高玉米产量,必须保证它在生育期间对养分的需要。 目前黑龙江省对玉米的施肥大致分为两个级别:高肥、中肥。 高肥是指在高产田的施肥,产量指标是每 667 平方米产 750 千克以上。 要做到底肥、种肥、追肥结合,农肥、化肥、微肥结合。 即底肥:每 667 平方米施农家肥 4000克,化肥磷酸二铵 克,钾肥 5 千克。 种肥:磷酸二铵5 千克,硫酸锌肥 10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