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米亲本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制种的成败,也关系到种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承德县种子公司几年来繁殖玉米亲本种子采取的做法有:1、亲本种子的防杂保纯机械和生物学混杂,变异和不正确的选择等,均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 采用三年一循环保纯方法,不仅有效地防止亲本纯度和质量降低,也克服了亲本连续套袋自交生活力降低等现象。 具体做法是,对混杂的亲本第 1 年套袋自交,收获典型性状的单株,混合脱粒
1、斑病先由基部叶片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黄褐色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轻的生长衰弱,籽粒瘪小,造成减产,严重时全株枯死。 大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 1823,病菌的侵染蔓延均需要较高的湿度。 玉米生长期中高湿度寡照的气候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最有可能发生大斑病的流行。 大斑病在冷凉地区发生严重。 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抗病品种
1、米苗枯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从田间调查看,烟单 17 号玉米上发生重,用适乐时拌种的基本不发病。 发现病株后,用 96%天达恶霉灵 6000 倍与 1000 倍天达 2116 混合喷雾,10 天后用上法再喷一次,可基本控制为害。 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是由蚜虫和飞虱传毒,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玉米四叶期,用 3%天达啶虫脒 2000 倍天达裕丰 1500 倍液喷雾。 叶斑病。
1、米的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 有的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有的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有的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 每年玉米由于缺粒秃尖,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可减产 10上,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所以预防玉米缺粒秃尖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措施。 一、玉米缺粒秃尖的主要原因1、密度不适宜,营养缺乏。
分布与为害:玉米生理病害是玉米产区常见的病害。 引起玉米生理失调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营养物质氮、磷、钾或微量元素供应缺乏,或受环境因素(如气温、水分)等的影响,特别在大面积上表现植株普遍发病,造成减产。 症状:1缺氮幼苗生长缓慢、细弱,叶片黄绿色。 中后期叶片由下而上发黄,先从叶尖开始,然后沿中脉向叶基延伸,形成一个“V”字形黄化部分,边缘仍为绿色,最后全叶变黄枯死,果穗小,顶部子粒不充实。
、基肥的施用。 因条件制宜,一般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入有机肥 1000千克2000 千克亩。 在实际中由于时间仓促,耕作不及时,往往不施肥。 2、种肥的施用。 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宜,比如山东农业专用肥料厂生产的壮壮牌玉米专用肥,每亩施种肥 30千克左右,能提高产量 10。 种肥的作用是满足玉米生产初期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健壮。 3、追肥的施用。 玉米追肥是否恰当
1、沈单 10、锦玉2 号、新铁单 10、丹玉 16 为最好。 生育期在 125,抗逆性强,活秆成熟,株形紧凑或半紧凑型,耐密植,产量高。 品种确定后进行选种晒种,除去小粒、批粒、病粒后,晒 2,并做好发芽试验。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可用 11%克福多玉米专用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斤种衣剂可处理种子 20斤。 取秋翻消灭地下害虫及杂草,行距 50 厘米
1、米(特别是夏玉米)生长季节,正是雹灾、风灾、涝灾等多发季节,每年都有不同面积的玉米田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那么,在玉米生产上,如何抗御这些自然灾害呢。 雹灾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若未抽出的叶片没有受损伤,且残留有根茬时,只要及时中耕、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一般仍可获得较好收成;玉米抽穗后遭受雹灾,植株恢复生长的能力变差,对产量影响较大。
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正确掌握玉米所需要的养分种类和数量,及时施用适量所需养分,才能获得高产。 现将看苗诊断施肥技术介绍如下:氮缺乏症玉米对氮的需要量比其它元素都多。 早期缺氮时幼苗呈浅黄色,可采用侧施肥,也可根外追肥,喷施 1%素液。 当玉米长到膝盖高时,对氮肥需求迅速增加,此时容易缺氮,首先是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变黄,然后沿叶脉伸展,叶边缘仍绿色,最后整个叶片变黄干枯,最终引起植株的早衰和小穗
、玉米缺锌症状首先出现于新梢叶,中度至严重缺乏时,叶片小且畸形,节间缩短呈小叶簇生状,有些尚伴有叶片黄化症状,叶脉间黄化而呈黄绿色,但与叶脉紧邻部分则保持绿色。 在玉米苗期新叶中下部黄白化形成白苗,又称花白苗,拔节后缺锌,叶片下半部出现黄白条斑,呈半透明,似的绸和塑膜状,风吹易撕裂,称花叶条纹病。 二、含锌量很低,作物容易缺锌。 有效性能低,作物容易缺锌。 因在高游离碳酸钙存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