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三大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1、斑病先由基部叶片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黄褐色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轻的生长衰弱,籽粒瘪小,造成减产,严重时全株枯死。 大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 1823,病菌的侵染蔓延均需要较高的湿度。 玉米生长期中高湿度寡照的气候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最有可能发生大斑病的流行。 大斑病在冷凉地区发生严重。 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抗病品种;对高价值的玉米使用杀菌剂;作物轮作及清除病残体。 使用杀菌剂“新星”防治大斑病较突出,防治效果达 98%。 米小斑病是最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它也是真菌病害,在我国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每年都有发生。 小斑病使玉米产生褐色病斑,有 2、浅黄色至褐色边缘,通常病斑呈卵圆形,其横向扩展受叶脉限制。 玉米小斑病的发生需要高温暖湿环境,适于其发病的温度是 2032。 干旱晴朗的天气不利于病害的流行。 控制小斑病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抗病品种;使用杀菌剂,这种方法只对高价值的玉米适用。 米纹枯病在中国的南方发生十分严重。 玉米纹枯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近圆形病斑,以后变为白色、淡红色到红褐色云纹斑块。 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霉。 防治办法主要有:清除病残体,销毁或深翻深埋;种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化学防治,用 5%井岗霉素 1000 倍液,或 20%三唑铜乳油 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 施药时注意喷到雌穗以下的茎秆上,以取得较好效果。 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的最好措施。 专利查询。玉米三大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相关推荐
1、米亲本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制种的成败,也关系到种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承德县种子公司几年来繁殖玉米亲本种子采取的做法有:1、亲本种子的防杂保纯机械和生物学混杂,变异和不正确的选择等,均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 采用三年一循环保纯方法,不仅有效地防止亲本纯度和质量降低,也克服了亲本连续套袋自交生活力降低等现象。 具体做法是,对混杂的亲本第 1 年套袋自交,收获典型性状的单株,混合脱粒
1、米的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 有的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有的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有的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 每年玉米由于缺粒秃尖,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可减产 10上,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所以预防玉米缺粒秃尖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措施。 一、玉米缺粒秃尖的主要原因1、密度不适宜,营养缺乏。
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需要,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强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行业运营模式和市场环境,持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推动行业发展由依靠投资规模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7
1、米生长季节,正是风、雹、涝等气象灾害多发季节,每年都有不同面积、不同程度的玉米受灾。 那么,在玉米生长上,如何应对这些气象灾害呢。 雹灾玉米在发芽出苗期遭受雹灾,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温下降,通气不良,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灾后应及时疏松土壤,以利增温通气;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只要未抽出的叶子没有受损伤,且残留根茬,应及时中耕、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