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用不育性稳定、经济性状优良、品质合格的不育系作母本(A),用恢复力和配合力强、花药发达、花粉多、吐粉畅、品质合格的恢复系作父本(R),按照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使母本接受父本的花粉受精结实,生产出杂交种子。 杂交利用了杂种第一代(优势。 因此,需要每年配制杂种。 油菜具有花期长、花器外露、繁殖系数大、品质相对稳定、用种量少的特点,这是杂交油菜种子生产的有利条件。 但是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成油 1 号是由甘肃省成县种子公司育成的三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性:半冬性甘蓝型,叶葱绿,半直立,株高 170 厘米,分枝高 45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 8,单株荚角数 400 个左右,单角粒数 25 粒左右,千粒重 生育期 247 天,比秦油 2 号平均早熟 3 天,后期发育快,抗倒伏,抗寒,抗霜霉病、病毒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期发苗较慢,尤其要注意促发壮苗。 根据近年的生产实践,在根据品种介绍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可采用以下四法促油菜壮苗。 稀播匀播可选择花生地、黄豆地、烤烟地,近年未种过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地,也可利用收获较早的中稻田、零星空坪隙地作苗床。 苗床与大田比按 156 的比例留足专用苗床。 提前翻耕晒垡,减少病虫来源。 苗床基肥每亩施土杂肥 40005000 公斤、磷肥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杂 6 号 审定编号:南省粮油作物科技中心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品种来源:8086A/7半冬性甘蓝型中熟杂交组合。 全生育期 220 天左右,苗期生长稳健整齐,冬前生长旺盛,冬后发育稳健,株高 次有效分枝数 株有效角果数 360 个,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较多,为 80 多个,每角粒数 ,千粒重 熟期茎杆坚硬,抗倒性强。 品质产量:经检测,芥酸含量 硫苷含量 g,达到国家双低标准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越冬期间群体每增加 1 张绿叶,最终亩产可增加 15 公斤。 因此,油菜越冬期应重点围绕增加叶片进行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近年来免耕移栽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采用这种方式栽培的油菜田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越冬期及时中耕松土、培土壅根,可以使地温提高 1从而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 2、重施腊肥:小寒前后重施腊肥,以土杂肥、人畜粪肥等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中后期(蕾薹期至成熟期)的管理对产量的影响相当大,应及时加强并作为重点来抓。 具体技术要点有:重施薹肥。 薹肥一是要看苗施用,苗体越大,脱肥落黄越重,土壤后劲越是不足的田块越要重施。 二是要氮钾搭配,在基肥中施足磷肥的墓础上,增施适量钾肥。 三是要掌握施肥时间。 对正常实现秋发冬壮的菜苗,薹肥在薹高 1015 厘米,叶色褪淡落黄时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 1520千克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虫害油菜苗期蚜虫、菜青虫等危害严重,必须重点防范,以免造成危害和引发病毒病。 二、防弱苗(一)稀播匀播。 每亩苗床精选优质种子 400500 克,均匀播种。 (二)早间苗,均匀留壮苗。 油菜出苗后间苗 23 次,到 3 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壮苗 135 株左右。 (三)喷施多效唑。 在 3 叶期,每亩用 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75100 克,加水 75100 公斤,均匀喷洒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田使用广灭灵化除,应该在什么时候用药,对油菜是否安全。 广灭灵(异恶草松)为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通过杂草的根、幼芽吸收,输导到叶部,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使杂草叶片、幼茎白化而死亡。 能有效防除油菜田棒头草、早熟禾、看麦娘、硬草等禾本科杂草,对猪殃殃、繁缕、婆婆纳、荠菜、卷耳等阔叶杂草也有效果,是婆婆纳等双子叶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区,防除油菜田多种杂草的理想除草剂。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越冬期管理要做好哪几件事一、覆盖防冻用作物秸秆、人粪尿、土杂肥等覆盖油菜,可以保持地温相对稳定,减少叶面蒸腾,避免冷空气对叶片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弥合土缝,防止漏风吊苗。 一般每亩用稻草 150200 公斤均匀覆盖在油菜行间,稻草以切碎覆盖为好,还可以用稻糠、草木灰等均匀覆盖油菜行间,也具有很好的防冻效果。 二、壅根培土油菜缩颈段是越冬期营养物质的重要贮存场所,暴露外面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中市巴州区农技站,去年在枣林、青山等乡镇示范推广油菜摘尖增枝新技术,每亩比常规栽培增产 具体操作如下:1、缩小窝距,放宽行距。 在移栽油菜过程中,普遍存在偏稀,基本苗不足的问题,对此应缩小窝距,放宽行距,增加株数。 即由原来的 240 20300等田 224移栽规格,并实行错窝双株(双株分开)等距移栽,这样亩苗数比传统等行距移栽和宽窄行移栽增加 600,一亩至少在万株以上。 2